分卷阅读150
个在益州府,一个在书院,家中无人做主,连门都没让程氏进。
程氏觉得受到了慢待,十分难堪,当即就拂袖而去,回到家中再也不提此事。苏轼听说了这事,万分惊诧,等他去书院询问王瑜,却发现王瑜已经搬出了两人的学舍,住到了王方的院子里。好不容易在王瑜下课的时候堵住他,王瑜却丝毫不肯理睬他,甚至不肯听他说话。
“我已说服父母上门提亲,为何王家无人应门?”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娘的婚事由我父母做主,我们全家都不愿十娘嫁与你,此事你不必再提,我是念着同窗情谊才听你辩解,我爹爹和大哥可不会听你的话。”王瑜拂开他的手,抱着书往前走。
苏轼一定要弄明白王家人态度变化的原因,也顾不得许多,就拉住王瑜不让他走,问他:“我苏家与你们王家也算是门当户对,我与十娘从小一起长大,互通书信多年,彼此相知,为何伯父不愿将十娘许配给我?难道是怕我对十娘不好?”
“城里沸沸扬扬的闹开了,十娘的名声已经被你连累坏了,此时结亲,无异于结仇。爹爹一向疼爱十娘,断不会让她不清不白地嫁人,你再与我多做纠缠也无益。我们王家虽是小门小户,比不得你们苏家,却也不会送上门给你们羞辱。”
苏轼默然无声。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都是他太过鲁莽所致,怨不得旁人。从前祖父在的时候,就说起过他虽然才气纵横,但在人情世故上一向不够练达,恐怕日后要吃亏,没想到竟应在了此事上。
王瑜走远了,苏轼才想起来往日他给王弗写信都是送到赵家书籍铺,王弗也说过赵家书籍铺的所有信件都是直接送到她手上,不会假手旁人。于是他又着急忙慌地跑回去写了信,揣着信走出来,见院中的石榴开得正好,鲜艳欲滴,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就悄悄摘了一朵下来塞进信里,心中又燃起了无限的希望。
榴花颜色红火,石榴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惟愿他
们俩也能共结连理,多子多福。
苏轼满心欢喜,他从来就是这副风风火火的性子,说起来是有些不计后果的,但他这个人不论做了什么,都会让人觉得理所当然,好似他天生就该这么做。
苏轼长到十九岁,一路顺风顺水,从未有过大的挫折,就算是这次鲁莽坏了事,方才还被王瑜奚落了一番,他也不甚在意,心里仍然相信会有解决的办法。
赵家书籍铺里很是安静,像这样的书铺,本就是庙会集会的时候顾客比较多。苏轼径直走进去,店里的大掌柜迎上来,问他要买什么。
“十娘说过,赵家书籍铺由她管理,不知你们能不能联系到她,就说苏家郎君有事寻她,祈求一见。”苏轼把怀里的信拿出来,那大掌柜经年做生意的,消息灵通得很,青神这么个小地方,自称苏家郎君又与他家十娘子相熟的人,还能有谁?只是他也听说了最近的流言蜚语,对这个身负才名却行事张狂的书生没什么好感。娘子心善,对待底下的人从不打骂,待遇也极丰厚,他们虚长她几岁,都把她当做自家的小女儿看待,这事一出来,最生气的就是他们了。
但他又谨记王弗的教诲,不敢对客人有丝毫怠慢,只把信件收了,一言不发地送了苏轼出门。
第112章
王弗被赵氏裹在被子里, 塞在马车上, 强行绑到了眉山的家。赵氏一向好强, 尤其在儿女亲事上,当初梁文修撬走了她家三娘, 她就恨得牙根痒痒, 就差没把上门提亲的梁文修轰出去了。好在梁文修为了三娘也收了心,虽然弃文从武, 好歹也是有了正经差事。
王瑾和王瑜的亲事就更不用说了,李氏是她所中意的, 王瑜的未婚妻也是王方一位友人的小女儿, 温文尔雅,善解人意, 她见了许多次,次次都要给那个小娘子捎带上自己亲手做的糕点,把个婷婷袅袅的小娘子, 养胖了不少。往日她对苏轼两兄弟真是满口称赞, 恨不得他们俩是自己的儿子,隔三差五就给他们送好吃的, 就是王瑜都没这么好的待遇。
这次苏轼做事实在是不靠谱,赵氏整天都在嘀咕着苏轼的不对, 虽然王弗老是把家里的钱拿去做一些不靠谱的事, 但王弗毕竟是她亲生的女儿,赵氏虽然总是责骂王弗,心里最喜欢的孩子还是王弗。王弗是她最小的孩子, 从小就极聪明,甜言蜜语张口就来,行动上也从未松懈过,十分孝顺。她听到别人污蔑王弗,心里就一阵阵抽痛,恨不能把苏轼拉出去游街。
凭什么自己放在心肝上疼宠的姑娘,就要送给不懂爱惜她的人糟践?
王弗哭笑不得,抱住赵氏,软软地劝:“阿娘,苏哥哥也是你看着长大的,你难道不知他的为人?只是鲁莽了些,但这都是小事,只要他对我真心实意,比什么都强。”
“你年纪小,懂得什么?阿娘是过来人,他连提亲都如此草率,还在外头坏你的名声,这不就是逼你嫁给他吗?”
“正因为他是一个天真纯稚的人,女儿才会想要嫁给他。从前我懵懂无知,只当他是寻常玩伴、朋友,或者说是十分佩服的同龄人,上次生了病,他为我不顾一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心悦他的。”
“可是,你若是嫁给他,他母亲未必会喜欢你这个儿媳,她为人虽然温柔宽厚,但在礼法规矩上,还是十分执拗的,更何况,婆婆与媳妇是天生的敌人,苏轼又是个孝顺的,恐怕到时候吃亏的是你。”
“我不怕吃亏,也愿意压下自己的性子,日久见人心,我相信程叔母一定会喜欢我的。”
“儿啊,你这是被苏轼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婚姻,合两姓之好,并不是两个人的事。听阿娘一句劝,阿娘为你另择佳偶。”
王弗还是固执地摇头,态度很坚定:“阿娘,我们回青神去吧,我不想做一个逃跑的懦夫,就算是最后不能如愿,我也算是争取过了,不负他的深情厚意。”
赵氏知道关也关不住她,深恨女大不中留,第二日又收拾了东西,回到了青神。
苏轼的信还在赵家书籍铺没送出去,王弗一回青神,赵家书籍铺的大掌柜就把信送到了王弗手上。
“十娘,知你病愈,为兄喜不自胜,求神拜佛,终夜辗转而不能眠。上苍怜我,得遇十娘于微时,相知相交八年,自垂髫而渐弱冠,一生所幸也。惟愿余生长夜更漏,得与十娘共度。阿娘已上门提亲,眉山事了,速速归家,为兄翘首以盼。”
王弗不自觉地笑了出来,掂了掂信封,发现还有些重量,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对衰败的石榴花。几乎是一瞬间,王弗就明白了苏轼的意思,小心翼翼地把那对石榴花收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