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了一大通,核心是推广新土地政策一事。

这件事筹备很久了,却还没准备下放。

从开朝初戚宣提出相关议题,最终由安临琛定下大基调以后,相关政令就一直在讨论调整。当然,能参与进讨论的都是重臣,陈达也听过不少回。这事儿又与他们户部息息相关,所以那这个当由头很合适。

这等大事,自然在安临琛的规划之内。但这是动根基之事,急不得。哪怕朝廷嘴上说破天,百姓也不一定立马就高高兴兴的接受。

普通百姓靠天吃饭,最是害怕有大变动,官府硬压之下可能会心不甘情不愿的做,恐慌之下,真得了好处也不见得感激,但恐慌的根子一旦埋下,消除不易。

更重要的是手握大量田地的那小部分人——那些酷爱隐田逃税的大家族,人家世世代代藏在手里的良田,你说一句不是他们的人家就会认了?收为国有?这是在挖他们的跟啊!

一言以蔽之,新朝成立时间太短,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还不足,朝廷对全境的震慑力还不够。

发展时间太短的锅。

重臣安临琛自然不会敷衍,何况这件事现在已经进入了序章准备铺开。

安临琛笑道:“快了,接下来的大动作便是为此做准备。”

他话音刚落下,一道幽幽的声音就接了上来,“这就是最近陛下总爱往工部跑的理由吗?”

工部最近在折腾个名叫‘水泥’的新玩意儿他是知道的,可这完全没必要天天去、连着去吧?之前那些个神兵啊、火药烟花啊、玻璃啊,也是新玩意,出现的时候怎么没见皇帝天天往里钻?

陛下就是在躲着他!

陈达脑回路极快的发散开来,并成功自洽。一句话说完还不够,声音更加幽怨的接着道:“臣下有哪里不对,陛下不喜可定要说出来。”

“总不能面见天颜,实在让下臣透骨酸心。”

【陛下就是不爱我了】

【新臣过门,老臣就成了昨日黄花】

【日日跑那工部,我以这等大事求见一面还被敷衍,噫吁嚱!】

【那工部有什劳子好,小妖精】

这拈酸吃醋的模样,活像发现了丈夫出轨的娘子。

安临琛被雷了个外嫩里焦。

他心里,陈达一直是稳重能臣的代表之一,管钱上能扣会花,做人上油润圆滑,是守钱袋子的不二人选。

结果这都是些什么心声!

果然老臣不愧是老臣,晾的醋都够酸够纯。

安临琛眼神复杂地看了眼陈大人,耐下心来将人哄走了。

实在伤眼。

最近安临琛总往工部跑,切实都是正事,短短半个月,工部第一个水泥作坊已经建了起来,其中新起的水泥窑和回转窑比安临琛想象中的还要好,这两样东西一落地,水泥的生产速度大大提升。

隶属工部自己的高炉本就不多,总不能每次煅烧熟料都去蹭武器的炉子吧,太过浪费。

实验水泥的这段时间,不得已必须启用高炉,烧得人心疼,确定水泥能用后,茂林高第一件事就是带人去京郊选址盖房子。

短短时间连着盖作坊,他已经盖出了不少心得,如今更是得了水泥这样的神兵利器,更是如虎添翼。

九月,本是乡试放榜的时节,对于读书人的热闹去岁已经掀起过一波,今年更是轻车熟路起来。但除却读书人的热闹,一则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消息更引人关注。

朝廷要重修官道啦!

之前的官道要开放成民用的啦…

第51章

所谓官道,也称驿道,用于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等。是陆地交通主通道,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

因为需要时刻保持畅通无阻,是以笔直顺畅,宽阔通衢。

最开始,官道是为了迅速传递朝廷通讯、行兵时快速运输粮草;后来,官道也会对大型商贾开放,如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官商共用。

想上官道,必须有通行文书。不然可能会出现粮草货物被老乡成群的猪羊堵在路上的奇葩景象。

简单来说,官道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尤其普通百姓,但凡擅入官道误事者,一旦发现,严惩不贷。

如今有资格踏足官道的除了官员及家眷,也只有一些大型商贾。

而与官道相比,民路多崎岖,羊肠小径者众,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走。大概率到了城镇上,才能踏上厚实的青石板路。

现在突然有消息说官道要改给民用了?

各种消息不一而足,满天乱飞。

京郊陈家庄村口,村长正站在石磨盘子上等待村民们集合。

下面各种声音嗡嗡地响着,闹哄哄的。

“哎你听说了吗,那旧官道真要给咱们用了?”

“应该是真的吧?你说皇……咳咳,官老爷们咋想的?”

“我哪知道,要不你去问问远道小子?”

“呸呸,你个捉狭的。那是官老爷,瞎叫什么呢。”

“算起来,他还要喊我一声四叔爷呢,我喊个名字怎么啦。”

“呵,你那么有本事,你站金銮殿上喊他去呀。”

“就是,谁知道你是不是想打着人远道的旗号去做坏事。”

“哎你们,这不是咱们陈家的大好事么,怎么还说不得了……”

他的声音在众人的围堵下越来越小,好在村长的声音正好响起,给他解围了。

“咳,感谢大伙儿在这秋收之际还来听小老儿赘言。”

陈家庄的村长是个快六十岁的高龄之人了,德高望重,眼光长远。

他一开口,众人默契地停下了闲聊,整齐的看了过来。

“最近的消息大家应该多少都有听说了,朝廷要铺一条新官道。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条消息,是真的。”

‘轰’的一声,众人爆炸开来。

“咳。”

村长用力一咳,手中的拐杖敲在石磨边的木架子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大伙安静下来。

见村民们的目光再次聚集过来,老村长这才微微颔首,继续发话。

“朝廷发明了一种新材料,铺出来的路又快又好,一日就能变干变硬,七日能行人,一月能通重车马。听说非常平稳,比那青石板路都平稳哩!”

“咱们京城和几个边城是首批开放试点,这些地方的路铺好了,才会向下一批开放。”

“据说这种新材料正在快马加鞭的生产,若是试点处得到的效果不错,便会全境铺开。”

不少人露出了与有荣焉的模样,虽然他们不太明白‘开放试点’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们为自己是个京城人感到骄傲。

说道这里,村长露出了站在石磨上的第一个笑容。

“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招工给钱!此次修官道沿着原本官道边铺设边招工。干满一天15文钱,还包一顿饭。”

现在一个强壮的力工,给人做搬运工一整天,大概也只有10文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