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5
赁出去,吃饭也是不用愁的。
……
这边置办着嫁妆,另一边说亲的事也在进行着。
等看到官媒婆是挑着人家上的门,并非他们先前以为的强行婚配,这下杨家、赵家,还有陈家的许多族人都松了口气。
虽他们对外说家中孩子打娘胎时就定了亲,可也担心官府较真起来,毕竟才一个月的时间,族里突然就多出这么多的娃娃亲,怎可能不让人质疑。
心里没了担忧,这些族人很快津津有味的八卦起官媒说亲的事来。比如今日去了谁家被婉拒,明日又去了哪家被回绝。
这几日,官媒婆的说亲并不顺利,虽去问的几家,并未像旁人那样匆忙给家中孩子定下亲事的,可等官媒婆上门去他们家说亲时,对方不是说考虑考虑,就是直接摇头拒绝了。
按着知府大人的意思,官媒婆在上门说亲之前,也都是仔细打听了一番的。所以去的几户人家,虽家境不佳,可家风却是不错的。
只可惜这几家人顾忌着山妻的名头,并没有答应。
看到官媒婆碰了壁,几个族长和族老心里是说不出的畅快,他们都想着,到时一门亲事都说不上,看知府大人怎样收场。
……
都说万事开头难,可只要顺利开了头,那么接下来就会容易了许多。
这不,当桃花和六子定下亲事的消息,传到杨家赵家还有陈家的族人耳朵里后,接下来官媒婆再过去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先是那几户说了还要考虑考虑的人家,很快找到官媒婆,表达了他们家想结亲的意思。
不过官媒婆可记着知府大人的话呢。
知府大人可说了,但凡有过犹豫的人家,一律不能要,所以官媒婆笑着与人婉拒了。
别说,还挺解气的。
很快,又有想结亲的人家找到了官媒婆。这是陈氏宗族的一个大娘,等找到官媒婆后,就伸出手指,表明了她家想娶五个儿媳妇的意思。
“五个?”
陈大娘无比确认地点着头,“五个。”
一听确实是五个,官媒婆眼睛只差激动成了铜铃。知府大人可是说了,只要说成了一门亲事,就给她一两银子的辛苦费,哎呦,这下可就是五两银子了啊。
不过高兴归高兴,该有的谨慎官媒婆可一件没有落下,在听陈大娘说了自家以及五个儿子的情况后,她又找人细细打听了一番。
等发现没有不妥的地方,才兴冲冲地去了府衙,把这家人的情况禀报给了知府大人。
陈家有五兄弟,个个长得人高马大。只可惜家里贫寒,加之陈家老爹一直生病,几个儿子又是孝顺的,但凡家里有了银子,必定用到老爹的汤药上。而没有银子,娶媳妇自是不太可能,是以他们家除了老大说过一门亲事,后来被女方家退了亲之后,其他几个就一直无人问津了。
前年陈家老爹去世,陈家五兄弟直到去年年底,才把家里所有欠账还清。可这个时候,陈家老大已经拖到二十有八了,就连陈家老二都已有二十六岁。
陈大娘原本打算攒上一年银子,然后先给老大娶个媳妇的,不拘寡妇还是岁数大一些的姑娘,只要人好就成。结果就听到了知府大人要嫁山妻的事,说实话,当时陈大娘就有些心动了,之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开口,主要是担心族里人记恨,不敢带这个头,还有就是陈大娘一咬牙挂出去的两亩地,暂时还没卖出去。
至于为何要卖地,当然是卖了银子娶儿媳用了。陈家一共十五亩水田,当初陈老头生病时卖了五亩,剩下的十亩水田,原本陈大娘准备等自己百年之后,一个儿子分两亩的。
可现下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她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当即拿了两亩去卖。
陈大娘可从没想过一文钱不花就娶上儿媳,聘者为妻的道理她还是懂的。
再说,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儿媳妇将来被族里人笑话成白捡。陈大娘准备给每个儿媳一两银子的聘金,而后剩下的那些,一部分用来拾篼家里,把房子修一修,再添上些家具。最后再留些银子摆成亲酒席,用她的话说,娶儿媳就得有个娶儿媳的样儿。
林远秋并没有犹豫,当即吩咐官媒婆去跟人家应下。
可以说,在听到对方愿意拿出银子做聘金时,林远秋就认可了。
不说旁的,人家明明在家境不好的情况下,却还舍得花银子娶媳妇,足以说明这家人懂得尊重人,人品是肯定没的说的。
这样的人家,嫁过去后,是绝对不会受欺负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多力量大。
在林远秋看来,五个姑娘嫁到同一户,若真碰上什么事,就凭她们在巫山上共患难的姐妹情,肯定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或是相互帮衬的。
既然知府大人觉得不错,媒婆自然喜气洋洋地去张罗了。
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媒婆准备给陈家老大配一个三十一岁的姑娘,然后陈家老二配个二十九岁的,另外三个也尽量往匹配里挑。
等盘算好了之后,媒婆先去府衙后院,吴氏和冯氏出的面,两人把包括秀娥在内的五个姑娘喊了出来。
媒婆一看,当即就有了片刻的愣怔,原本她以为这些姑娘在巫山上待了好几年,特别是年岁大的那几个,定然是又黑又瘦的。可现下并非如此,除了看着有些瘦,一个个都清清爽爽,精神头也是足足的。而那些一看就是新做的衣裳,穿在身上,让她们生出了姑娘家本该有的娇美。
官媒婆自然不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如今这些姑娘与刚来的那会儿,有了很大的区别。加之自开始学刺绣后,整个人在气质上都有了改变,看着自然眼前一亮了。
回过神来的官媒婆也没耽搁,很快把陈家以及陈家五兄弟的情况都说了一遍,随后笑道,“今日过来,就是想先听一听几位姑娘的意见,若是没有问题,再与人约了相看的日子,可行?”
秀娥今年三十一,官媒婆给她说的正是陈家老大,知道兄弟几个都是吃得起苦的,她就点了头。
另外几人看到秀娥姐应下后,当下也没了犹豫。
再想到她们将来会成为妯娌,生活在同一个家里,心里有种莫名的安心。
既然女方都没意见,官媒婆与吴氏和冯氏告辞后,就很快去找了陈大娘。听到秀娥她们五个的情况后,陈大娘自是连连点头,她还是那句话,只要姑娘人好就成。
五个兄弟自然不会安排在同一天相看,先是陈家老大和秀娥。
相看的地方就选在离府衙不远的何记茶楼。
说实话,原本陈家老大听到说给自己的姑娘如今已三十有一,他是没抱什么希望的。
可等看到跟在媒婆身后的姑娘时,陈家老大一时有些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