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奉,自然是怎么拿过来,就怎么拿回去了。
等回到家里,一个个心里都提心吊胆的,都觉得就这样胡乱的祭拜,山神肯定会生气。
唉,也不知道今年山神能不能保佑风调雨顺,粮食会不会欠收。
岂知,从撒下谷种到收割,老天爷格外给面子不说,打下的粮食也不比去年差到哪里去。
奇怪,这拜和没拜,区别好像不大嘛。
接下来的日子里,百姓们又试了几次。其实也不是他们非要试,实在是后来去祭拜的几趟,山神殿的门都是锁着的,所以大家只能对着山或是朝天磕头,至于供奉什么的,却是都没给了。可得到的结果还是跟先前一样,啥事都没有,不但风调雨顺的依旧,粮食也还是半点没减产。
既然这样,那还拜个屁啊。
如此,去巫山脚下的人越来越少了。一年年过去,直到某个大雪夜,年久失修的山神殿不堪重负,只听轰隆一声,成了一片废墟。
不过此些都是后话,今日咱们暂且不表。
……
林远秋自然知道这几家族人正在忙着给家中儿郎相看的事。
他并不着急,甚至可以说乐见其成。
都说沙里淘金,只有滤除了杂质,才能把金子给洗出来。自己虽希望这些姑娘能够顺利嫁人,可也不是随随便便找人就嫁,一定要给她们找个靠谱的才成。而像这种急着去相亲的人家,摆明了对这些姑娘曾经的山妻身份有所排斥,这样的人家自然是不能嫁的。
免得才出了苦塘,又跳进了火坑。
说到嫁人,林远秋已让妻子去询问了她们,结果不出所料,二十七个人,除了几个年岁大些的有些迟疑,其他人都是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林远秋可以肯定,要不是岁数偏大,那几个一定也是想嫁人的。
吴氏听后忍不住叹气,谁不想有个家,谁不盼着儿孙满堂呢。
唉,好好的姑娘,都被耽搁了啊。
……
这几日,冯氏和钟钰柔都格外的有精神,每日也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至于原因,自然是忙着教人刺绣了。
自打桃花她们住进西跨院后,婆媳俩就开始教人做绣活了,从怎样分绣线,然后是针法,接着是配色,两人准备一点点的把刺绣手艺都教给她们。
要说,这教刺绣的主意还是钟钰柔想出来的呢。
同为女人,钟钰柔自然十分同情桃花和秀娥这些人的遭遇。再想到相公在石州府任知府最多三年,在这期间护着她们肯定没问题,可三年之后呢,没家没室的她们到时该怎么办。
不管怎样,有门糊口的本事总该要的。是以钟钰柔就想到了教她们做绣活,反正家里有作坊,等学会了,就送她们到作坊挣银子去。
而有了银子,桃花她们就能负担起自己的生计,自然往后就不用求着旁人过活了,多好啊。
原本钟钰柔还想着,自己要不要拿些嫁妆银子买间稍微大一点的宅子,也好给桃花她们有个落脚和养老的地方。
现下倒是不必了,如今相公已给她们安排起了嫁人的事,想来用不了多久,就都各自有家了。
这些年吃的苦,让包括秀娥、桃花,还有翠红在内的二十几个姑娘,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绣艺机会,所以学起来自然格外的用功。
原本以为她们这辈子只能温饱难济的待在巫山上,直到闭眼的那日,才算把苦吃完。却没想到,竟然来了救苦救难的知府大人,就如从天而降的菩萨,带着她们离开巫山不说,如今还替她们打算今后。
想到这里,桃花她们都忍不住流下泪来,如此的重生之恩,她们下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都报答不了啊。
……
过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林远秋才让媒人开始忙碌起说亲的事来。至于男方的要求,林远秋只给出了两点,首先身体要康健,再有就是人品,一定要好。至于男方家境什么的,并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让林远秋没想到的是,才过了一天,六子就找了过来,然后满脸通红的表示他也想娶媳妇,而相中的人正是桃花。
原来那日在巫山,六子见到桃花后,就觉得这个做事干脆利落的姑娘他挺喜欢的。
原本在听到知府大人要给桃花她们安排嫁人时,六子就想过来了,可他又担心对方会不会看不上他,毕竟自己老早就没了爹娘,家里只他一人。
桃花怎可能看不上人家呢,她自己现在不也是一个人吗,至于爹娘什么的,早在四年前,桃花就已死心了。
对于六子,林远秋也挺满意的,小伙子脑子活络不说,还有驾车的活计做着,将来养家定是没有问题的。
六子今年二十岁,桃花十八,两人岁数也算不得小了,所以过不了几日,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
而具体成亲的日子,暂时还未确定,按照先前的打算,林远秋是准备让所有新娘子都在同一日出嫁的。
……
第215章 种田新法
林远秋让新娘子同一天出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嫁妆。
因为他不想有人是看在这么多的嫁妆上,而娶的这些姑娘。
想要避开这些,就只能先把所有亲事都相看好,然后所有的新人同一天成亲。这样等旁人看到新娘子有很多的嫁妆时,就算再有想法,也后悔莫及了。
说是很多的嫁妆,还真一点都没夸张。
水田十亩,樟木箱一对,子孙宝桶、喜盆、棉布六匹,两床被褥、以及四季衣裳各两套,最后还有二十两的压箱银。
而嫁妆中的水田亩数,还是吴氏拍的板。
自从得知小孙子在京城大宅子里挖出来两万六千两的银票后,吴氏对掏银子帮助人的事就没那么肉疼了。
特别在听到银票的原主还是个大贪官时,吴氏就更加支持用这笔银子多做些好事了。
为了不让嫁妆的事传出去,家里除了老林头夫妻俩和林三柱夫妻两个,剩下知道此事的人就只有林远秋和钟钰柔了。
这几日,林三柱已开始忙碌起购买水田的事。说实话,一口气要买两百七十亩水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得早点寻摸才行。
除了置办水田,还有樟木箱和子孙宝桶这些也得及时准备起来。林三柱直接去木匠铺挑好了样式,然后付了定金,让他们一式做上二十七份,等做好后,再一道去取。
而被褥和布匹,以及四季衣裳的筹办,则全交给了吴氏、冯氏,还有钟钰柔。也是二十七份。
至于为何每样都要置办上二十七份,这也是林远秋与家里人商量过后的决定。几个岁数大的姑娘虽然说不上亲事的可能性很大,可哪怕不嫁人,给她们的东西也一样不少,特别是水田,有这样一份田产在手,将来就是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