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6
只见对面之人,一身粉兰色的交领襦裙,身材高挑纤细,皮肤说不上白皙,可也不黑。最主要是那双杏眼,虽眼角有些许鱼尾纹,可眼睛却如盈盈的秋水,看着让人心里舒坦。
而秀娥,也偷偷打量着眼前之人,跟媒婆说的一样,高大魁梧。从对方的浓眉大眼中,她看到了真诚。
陈土根五个儿子全部定下亲事的事,很快在整个陈氏宗族传扬了开来。
有当笑话说的,也有觉得陈大娘实在聪明的。你看,这一下子就把她家儿子娶不起媳妇的问题全给解决了。
可等知道人家居然都给了聘金后,又觉得陈大娘实在是傻,为了给聘礼竟然还卖了两亩地,在他们看来,娶这样的儿媳妇还用花银子做啥。
陈大娘并未搭理这些长舌之人,而是和几个儿子很快收拾起家里来。卖了两亩地怕啥,在她看来,有了儿媳妇日子过着才有盼头。何况只要一家人齐心,想来用不了多久,家里的地又会多起来的。
自陈家五兄弟定下亲事后,来找官媒婆的人家更多了。
而这边,吴氏和冯氏就跟给自家孙女(闺女)相看婆家似的,也都一门心思的忙碌到了相看中。
……
因着气候的原因,塞北这边的撒种的时间要比南方迟上一些。
是以等林远秋到了后寺村时,这边的村民刚把水田规整出来。
按照以往,接下来村民们要做的就是播种了。
所谓的播种,就是把谷种直接撒到水田里。
这样的种田方法,林远秋在小高山村时经常能看到。播下种子过上十来天,水田里就会有一点点的绿芽露头,这是稻种发芽了。至于没长出绿芽的位置,应该被鸟儿吃了种子,得赶紧重新播种上,否则就会少了收成。
可谷种也是粮食,补种的话就等于粮食的损耗了。
林远秋今日过来后寺村,与他突然想到的种田事宜有关。
来到大景朝二十来年,林远秋发现,不管在先前的小高山村,还是在京城或者塞北这边,老百姓们种田用的都是把种子直接撒到田里的播种方法。
林远秋清楚记得前世姥爷是怎样种的地。
姥爷会把谷种先用水泡了,然后再放到石灰水里拌一拌,听姥爷说,浸过石灰水的种子,种出来的水稻不易生病。
等过了三四天谷种有小芽尖长出后,就把它们撒到专门备好的秧苗田里。而后在秧苗长到差不多一尺高的时候,再拔起秧苗转插到水田里。
林远秋做了比较,发现前世的种田方法,比起如今的播种,不浪费谷种不说,还可以让水田里的稻苗种植均匀,不会像之前自己在小高山村看到的那样,密的密,疏的疏,这样肯定影响了粮食的收成。
所以,林远秋今日过来后寺村这边,就是准备搞试验田的。
如果今年后寺村种出了好的粮食收成,那么从明年开始,石洲府这边就全部采用新的种田方法了。
……
第216章 亲事定下
今日与林远秋一起过来后寺村的,还有高同知和钱通判。
按理来说,高同知有地方上的督粮之责,所以他跟着一起也正常。可钱通判跟着过来就让人有些想不通了。不过,看到亦步亦趋的钱通判,林远秋并没多问什么,很快与村里正安排起接下来要做的事。
林远秋肯定想不到,只他的一个“娶山妻”法,就让钱通判对他刮目相看。特别听到杨赵陈三家如今争吵不断,早没了以往的铁板一块后,更是对林大人的“离间大法”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时钱通判想的是,这样的“高手”自己都不跟着多学学的话,那他就是傻子一个了。
所以时常跟着是必须的。
在过来之前,林远秋特地把整个种稻谷的过程用笔写到了纸上。所以在听到村里正说自己识字后,林远秋就把册子交到了里正手上。
这样村民们若是忘记了步骤,可到村里正这边询问。
其实林远秋多虑了,都是种地的老手,哪有记不住的道理。
这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正复述着浸种和下种的过程,“先用水浸泡种子半个时辰,再将谷种捞起放进石灰水里搅拌,随后捞进木桶里等着谷种发芽,之后再均匀撒到小块的秧田里。”
林远秋连连点头,笑道,“没错,正是如此,这位老者的记性不错,不过大家别忘了木桶要用草垫子盖上,以防失了水分影响谷种出芽。”
众村民点头,而白发老者被夸了记性好,忍不住嘴角咧到了耳朵根,自己这可是被知府大人夸了呢。
一名壮汉忍不住问道,“大人,等秧苗长到一尺高后,就直接拔出来插到水田里就成了是吗?”
种田这么多年,壮汉还是头一回听到这样种稻谷的,所以总想问清楚一些。
壮汉问的,也正是在场村民们担心的。
村民们的不放心,林远秋可以理解,毕竟这可关系到一家老少的口粮。若是没了收成,那就得饿肚子了。
林远秋答道,“请大家放心,自今日开始,本官时常会过来查看稻苗的状况,等到了可以插种时,本官会亲自把插种的法子示范给你们看。对了,趁着空闲时,大家搓几卷草绳备着,种地的时候咱们要用到。”
别看林远秋这会儿说的头头是道的,要知道,昨晚他为了把前世的种田步骤回想起来,一直忙到了三更才睡下。
听到知府大人会亲自过来教他们插种,村民们提着的心终于放回到了肚子里。
高同知和钱通判全程并未说话,在侍弄庄稼上他俩都是门外汉,还是不要插嘴的好。
不过这会儿两人心里都忍不住在想,比起年纪,林大人要小他们近二十岁,没想到在见识上,却比他们广多了。
……
此次张罗说亲事宜的官媒婆共有三个,林远秋也未特地给她们分了工,只说了每说好一门亲事就奖励她们一两银子,在这样的动力下,三位媒婆自然都尽心尽力的。
是以,到了三月中旬的时候,二十七位姑娘,除了年岁最大的两个,其他人的亲事基本都已说好。
为啥要说基本呢,那是因为,有几个姑娘和男方还未相看,若相看过后双方都满意,那么接下来就是拍板定亲了。
两位年岁大的姑娘,都是三十六岁。而与她们同一年嫁作山妻的红枣,因为小上两岁,前几日也定下了亲事,男方是一个瘸腿的汉子,今年三十有五,因着十几年前服兵役时伤了腿,加上家里兄弟众多,就一直没说上媳妇。
几个官媒婆,私心里也希望这几位岁数大的姑娘能嫁个好夫婿的,是以虽有不少鳏夫过来询问亲事,官媒婆都没应下来。
在她们看来,嫁给正儿八经的小伙子怎样都比给人当后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