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4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能一世顺遂,衣食无忧,不会陷入困境。

宁景只是给他们假设了一个场景,让他们想想在困境里要如何让自己生存下来,可是大多数人只能想到一条路,这条路还是十分理想的道路,一旦这条路被堵住,就陷入两难之地。

只能说,宁景给他们的假设还是最理想化的,背景在于逸帝年间,朝堂扶持女子哥儿出来谋生从业,各行各业都对他们开放,若是雍帝年间,直接可以等着原地被抢去别人家做媳妇,或是被发卖。

可是,就是如此的假设,他们依旧想不到第二种、第三种谋生,就如宁景所说,他们对那些行业不了解,所以只能退却,或是干脆不知道还有什么行业自己能去做。

本来浮躁的人心宁静下来,到了这时,他们再看宁景手中写着“七十二行”的折扇,心境完全不同了。

而这时,宁景道:“那我们便开始第二堂,介绍七十二行业为哪七十二行,以及它们的起源与现状。”

第239章 介绍行业

宁景摇着折扇, 对台下示意了一番,立马就有两名学侍出现,一起抬着一副巨型画卷往台上而来, 等到台上站定后,两名学侍将画卷缓缓拉开,很快画卷上的内容呈现在人们眼前。

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像,那是一位女子,手持书卷, 行走在学堂之中,不难看出, 这是一位女夫子;第二幅画像, 是一位女子于桌案上对照另一本书抄写,显然这是一位拥书人;第三幅画像,柜台里, 一位哥儿拿着算盘在拨弄着, 旁边还有摊开的账本,应是为账房先生;第四幅……

这一卷画卷打开, 有十二幅画像,每一个画像都是单独的场景画,而且不难看出都是一行职业者在工作时的场景, 且要是再仔细观察, 会发现这十二个职业都属于和书有关, 比较文雅轻快的职业。

这些画像画的人物都惟妙惟肖,十分有真实感, 不会给人错误的传递, 可见画技非常高超。

台下的人, 不管是夫子还是学子, 看到画卷后,皆不由细细观摩起来,离得远些的学子都站了起来,以期能看的更清楚仔细。

宁景含笑,任他们先看,他也回眸看了一眼这画卷。

这上面的画像,都是柳静秋的功劳,在宁景忙着收集那些资料的时候,柳静秋便开始制作这些画卷,有时为了画的真实有感觉,宁景还带着他去实地观察别人工作,用了将近二十天,挑灯夜战,柳静秋终于把七十二幅画卷全部画出来了。

那些天放假,别的学子都在外面游玩听书,唯有柳静秋一直在家中忙活这些,有时候画的忘了时间,等反应过来,一夜便过去了。

如此废寝忘食下,等他把这些画卷全部赶出来,人都瘦了几斤。

宁景看着眼里,自然舍不得他这么累,本来想找其他画师来画,可是被柳静秋拒绝了。

宁景也是无奈,他发现,每当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时,柳静秋就会非常有动力,那卖力的程度,就如蜡烛一样竭力燃烧着自己,尽一份光一份热,纵然燃尽也心甘情愿。

而现在,柳静秋的努力摆在这里,众人兴趣盎然的反应,就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宁景站在讲坛的一角,等众人都看得差不多,他才走近,来到第一幅画像面前,含笑道:“诚如大家所见,这上面之人就是我等日常所见之人,便是我们的夫子。”

画像联系到人时,趣味一下就大了,下方学子交头接耳,还有人比较起,哪个夫子更像画中人。

宁景道:“诸君,可还记得第一位淑君与贤君出现于何时?”

场下很快有一道声音回答道:“逸帝三年正月初一。”

宁景颔首,道:“很好,请诸君记住这个时间,这非常有意义。”

“那么想成为淑君贤君,自然需要渊博如海的学识与教书育人的精神,华夏有一句诗形容的便是夫子一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夫子是非常伟大崇高的人,请敬重我们的夫子,也请想成为夫子的你努力。”

他再往下一幅画像走,这是一副拥书人的画像,拥书人很常见,但是这位女性拥书人却让场下一些人心情复杂。

宁景这次没有提问,他直接介绍道:“逸帝二年,推翻旧律,书馆不得将女子哥儿拒之门外,同年,出现第一位女性拥书人,其名江雅,其字体闲雅秀美,用笔圆润,笔法纯熟,书写极速且精,其抄写之真迹,曾一本千两,真正的一字千金。”

台下不知这段历史的学子听的目眩神迷,惊叹不已,还有人兴冲冲道:“抄书这般赚银子么?我也想去试试!”

然而,她的热情很快被浇灭,台下一位夫子站起身,道:“然,逸帝归天,旧序重回,拥书人这一行业亦对我等关上大门,世人不再追捧江淑君之字,视我等字迹以为耻,若有人读,则群嘲之。”

场中学子哑然,一些人发热的脑子也回归了冷静,就算不知道这段历史,大致想一下也能明白。

想接抄书的活就必须去书馆,而逸帝辞世后,书馆对女子哥儿不再开放,更何谈让他们接抄书的活计。

而渐渐的,不知何时兴起的风,世人以女子哥儿娟秀文雅的字迹以为耻辱,觉得其不堪入目,若有人读的书字迹清丽娟细,就会被旁人嘲笑,怎的还读女人哥儿抄写的书!

几年前,一地还发生过一件“趣事”,一位书生因买的书字迹太过秀气,被人嘲笑,一气之下去找书馆理论,几经波折,证实了写字之人不是女子哥儿,是真男人,嘲笑之人得知后,知道自己误会,主动向书生以及抄书人道歉。

这件事当时闹得还挺大,事后传为笑谈,还有人称赞嘲笑之人行事坦荡,敢于担错,可是这件趣事却让很多女子哥儿笑不出来,只觉得五味杂陈。

他们不能明白,为何他们的字迹是一种错。

场下气氛顿时有些低迷,却听台上温润的声音一声轻笑,“事有启,就有落,然只要我辈在,何惧日后不能重现一字千金之盛景。”

“毫无疑问,想从事拥书人,就需要一手好字,书写速度极快,有志于此的学子要勤加练习啊。”

宁景道完,走向下一幅画像。

十二副画像,他用了半个时辰讲完,这时,日头已经垂落西边,天空被分成两色,一色墨蓝夜幕,碎星几点,一色橙红夕阳,霞云道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着那道白色的身影,看着他站在画卷前,信手拈来一段关于这些职业的历史和故事。

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些职业背后的起源,先行者是谁,从业者的起落,如今的现状。

也是到了这时,忽然有人惊觉,有些职业的起始时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