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3


一丝不苟,头戴白玉冠,步履稳健,不疾不徐走来,衣带当风,气宇轩昂。

在场不少人见过宁景,但更多的人没有见过他的真面目,只听人说过,还有少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根本不知道宁景是谁,愣愣的看着人走过学道,拾阶而上,登上讲坛,站于正位之上,转身,面向他们,微微一笑。

宁景看着下方的学子,目光一扫,落到其中一道身影上,他微微一笑,双手一抬,大袖随风飘扬,朗声道:“诸君,我乃景夏,幸为婧院荣誉院长,今日为诸君带来一增学课程,请诸君凝神一听。”

台下诸人回礼,“见过景院长。”

“诸君请安坐。”

“谢景院长。”

等众人都坐定,宁景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柄折扇,展开扇面,上面赫然龙飞凤舞四个大字“七十二行”。

台下骚动了一下,这四个字莫不是证明,宁景要讲的课程果然是教导他们“干活”。

顿时有人嘀咕道:“这种东西有什么好教的。”

“果真要学这个吗?说实话,奴家有些失望景先生要教这个。”

“先别定论太早,景院长此举定有他之用意,安静听课便好。”

宁景等这些议论之声停息后,微微一笑,开口说了第一句话,“诸君想来最近也听闻过‘穿越’一词,那我们便来做一场假设。”

“若某一日,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逸帝二年,成为了一位父母双亡,家徒四壁的农家子,你该以何手段谋生呢?”

台下一阵寂静,随即爆发了各种声音。

“穿越……逸帝二年?”

“为何是逸帝二年?”

“为什么要是农家子,本小姐再也不想割稻子了!”

“穿越是什么意思啊?”

穿越这个词还是太新鲜,有不少学子不解,不过马上就有知道的人向他们解释了,霎时,明白了的人热情疯狂高涨起来。

毕竟穿越这个话题,别说第一次接触到的姜朝人,就是前世华夏,每个人聊起它,都会有无限幻想。

宁景只给了这一个假设,场中不论学子还是夫子,都不由陷入思考之中,脑中想法源源不断,讲课的节奏也就此被他把握住。

“逸帝二年,旧序废除,百业待兴,士农工商平等视之,书馆茶楼不得将任何客人拒之门外,女子哥儿皆可自在行走于人前,官府大力扶持被归放回来的妇人夫郎从事各行各业,也是在这一年,出现了许多‘新职业’。”

“如淑君贤君,女佣书,哥儿猎户,女行走商……”

宁景一边于讲坛上来回踱步,一边用温润的声音缓缓的言说。

而台下,众学子随着他的话语,思维被一点点拉开,本来还在冥思苦想自己要怎么营生的学子忽而眼前一亮,纷纷有了自己的想法。

“奴家字写得好,奴家想做女佣书。”

“姐姐,你这般想也没想啊,景院长说你如今‘家徒四壁’,你哪里来的纸笔去做女佣书,依我看,还是当猎户,去山上打猎,做无本买卖才好。”

“猎户是无本买卖?这位公子怕是没有上山打过猎,不说猎那种猛兽野禽,便是猎个兔子也得有工具布置陷阱,可不是上了山就能满山捡猎物的,而布置陷阱就要用工具,柴刀,弓箭,叉子,还要准备药物防蛇虫,这些都要准备也是需要银子的,不是无本买卖。”

“那这怎么营生,本小姐能回去找我家爷爷认祖归宗吗?”

学子们讨论的兴趣盎然,前面的夫子们脸上却是露出怀念之色,还夹着几许复杂。

仔细算来,逸帝二年,正是十九年前,学子们大多年幼,未曾经历过那段岁月,然而夫子之中大多数人都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

他们不是“穿越”,他们是在回忆。

而宁景说的那些“新职业”,也是他们从事过的,或许,他们还是先驱者之一。

等台下讨论的差不多,宁景便就开口,随机找了三名学子询问他们选择了何种营生。

学子一是一位模样娇憨的哥儿,他不假思索道:“我做饭好吃,我要当厨子,开一家酒楼。”

学子二是一位气质出众,清丽出尘的女学子,虽然穿着一样的婧院青衿,但从其气度举止不能看出其家境十分优渥,其道:“我略通医术,可上山采药,将药变卖,购买纸笔后,再去书馆接抄书之活,攒下足够银钱后,再开几间铺子,足可生活无忧。”

学子三是一位相貌平平,目光坚毅的女子,她语气平淡道:“我可先替他人浣衣缝补,换取微薄银钱,再挑货行商,攒下钱财后修葺房屋,购置钱财,圈养家禽,然后……”

“开一间私塾,我要当夫子。”

三位学子说完,宁景让他们皆坐回,在旁人以为他会对他们的答案评点挑错时,却见宁景点点头,含笑道:“非常好。”

他话锋一转,道:“那如果你们现在选择的这条路走不通,你们还能从事其他的行业来养活自己,实现自己所想吗?”

台下学子安静一瞬,脑中继续想着自己可能会的行业,结果推翻脑中所想后,他们沉默了。

“我很高兴你们能为自己选择一条路走,而不是茫然无措,自怨自艾,也许你们选择的路不如想象中那么平坦好走,你们也会去努力克服,达到你们的目的。”

“但有的时候,确实克服不了,也许是因为己身也许是因为世道,到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宁景循循善诱的言道,他缓缓展开折扇,同时道:“此路不通那便,换一条,因为路从来不是只有唯一,只看你能不能发现新的路。”

折扇展开,将“七十二行”四字清晰的展现在众人眼下,清朗的声音响彻讲坛,“今天,我要为诸君上的这一课,就是为诸君开拓新的道路,此课名为‘七十二行’,又名七十二条路。”

台下安安静静,皆是看着台上的白衣先生。

宁景道:“我上这一课,不为教导诸君什么大道理,也不会为任何人的人生做决定,劝导诸君应该去做什么,我只想为诸君提供更多的选择,永远不会陷入束手无策之地。”

“诸君在思考如何营生的时候,是否有对某个行业感兴趣,但却因为不了解其而退而求其次?”

“或许,压根就不知道有哪些行业自己能去从事。”

宁景站定台中,将折扇一合,他道:“我知诸君心中或许不以为意,觉得有家族父母在,哪怕不懂这些,也可一世衣食无忧。”

“我教导这些知识,也希望诸君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更希望在诸君需要之时,诸君正好会它。”

场下沉默了许久,有些人现在才知道,宁景上这一课,不是要劝导他们去做工,而是给他们立身之本。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