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


一倍,昔日只能一对一或者少数人享受的教育,如今终于可以大范围开展。

如此一来,原本那些需要被刘邦派兵强压着迁入长安的豪强地主和六国贵族遗民,现在都后悔没早来,甚至还纷纷修书去信给昔日的亲友,告知长安盛事,邀请他们来长安定居。

那些一开始只是来看热闹,不相信朝廷在废除挟书律后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修建柒藏书万卷的太学书阁,广招天下学子进修读书。

待他们到了长安,亲眼目睹太学讲堂开学的盛况,又看到了天降光幕的“神迹”,得知若干年后,大汉会因诸侯横征暴敛,朝廷削藩而引起“七王之乱”,震惊之余,更对如今朝廷的新政大感兴趣。

这些学士们大多是经历了秦末战争和楚汉之争,多年战乱之后,终于得到和平安稳的生活,亦想展露才华,谋得一官半职。

在以前若是不认得什么权贵人物,寻常读书人是根本找不到机会入朝为官,只能通过给一些贵族和高官做门客,得到赏识之后,才有机会被举荐为官,一展抱负。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尝君春申君等人甚至有门客三千,从者如云。

就连韩信当年,也是到处自荐求官,还屡屡遭挫,险些丢了性命,若不是萧何大力举荐,再三挽留,也没有机会成为一代军神。

至于成也萧何败萧何之事,就属于命运的捉弄了。

而这些学子到了长安,入太学之后,方知只要在太学通过考核,表现良好者,直接可以被朝廷选官,无需他人举荐,顿时都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就开始参加考核,来一展自己的才华。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先帝刘邦和惠帝刘盈,乃至当今太后,都推崇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故而一个个都先将《道德经》背得滚瓜烂熟,跃跃欲试地准备在第一次考核中一鸣惊人。

当然也有人注意到,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计相张苍,是这次的主考官,知道今年才颁布的《汉九律》,就赶紧通过关系找人抄了一份,包括对先秦律法都对照着学习了一番,自觉揣摩上意无碍,这才胸有成竹地踏入考场。

等他们打开考卷,看到上面的考题时,都不禁愣住了。

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注5),请以当今之事,论之。

绝大部分考生都懵了,听说先帝和皇帝太后重视老子,丞相们注重儒家和法家之学,就算是张苍兼修算学,可最后你们考试,居然考《管子》的内容,这……是故意的吗?绝对是故意的吧!

只有刘肥使劲地擦了把汗,默默地在心里说:与我无关与我无关,绝对不是我提醒太后的……

第30章

“这就是刘雄渠……哦不,刘土豆?”

鲁元公主好奇地量着这个虎头虎脑在吐泡泡玩的小崽崽,才刚会爬,放在毯子上就能自己爬着转圈。

嗯,就是种围着自己的爪子,一只爪子不动,另一只飞快地抓着地转,爬累了就翻个身仰面朝天,抱着自己的小脚丫啃,啃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

就算没人管,他能自己玩半天。

特好养活。

难怪大哥刘肥说“赖名好养活”,鲁元公主都想着,是不是跟张敖说一声,给他儿子改个名,偃哥儿的名字听着不够霸气,被张老妇人娇养得十分柔弱,都一岁多的娃了,还没这七八个月的小肥崽着结实。

要不,叫张地瓜?或张玉米?

毕竟,女孩儿叫嫣是个好名字,可男娃娃小就偃(偃旗息鼓)总是感觉哪里不对。

初张敖给儿子起名的时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还是被刘邦击的萎靡不振,居然起了这么个名字?

鲁元公主自己没带儿子,起初没想么多,还是在跟陈曦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说起她儿女的名字,被陈曦吐槽了一番,才意识这个问题。

但张敖居然固执地坚持不肯给儿子改名,甚至还为了封“休书”跟她怄气,说什么既然她不要儿子,自然不必管儿子叫什么。

不管就不管,鲁元公主现在每天的工作多得再长两只手忙不完,没兴趣跟他去争个被老太太养得连亲妈都不认识的儿子。

更况,太后将长乐宫中的广阳殿分给她,让她在这里建了个“皇家幼儿园”,宗室子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送来这里,既可以日托,可以全托,外地的诸侯王甚至可以让子孙常年寄宿,反只要缴足园费,自带奴仆不是不行,但都要接受皇家统一的学前教育。

在诸侯王来,这简直是在要挟人质,可鲁元公主明白,母后这是真心想给他们一条生路。

被洗脑,总好过被斩草除根吧?

一始,被吓得嗷嗷的孩子们和忧心忡忡地家人们,入园时,架势都跟生离死似的。

没两天,放学点孩子都不愿走了。甚至本来日托的小家伙还强烈要求住校,要求加餐,甚至还要求将幼儿园的小吃零食乃至餐的薯条都包回去。

包的建议被拒绝了。

在园内他们的吃喝安全可以得保障,可出了门,身边的侍从宫女乳娘,谁不敢保证自家后宅干干净净与无争,万一出点什么事,鲁元公主可不愿替他们来背这个黑锅。

这年月,嫡庶之分还没么严重,些诸侯王和公族勋贵们家里姬妾如云,为了爵位承袭下毒诅咒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

她在张家不是没见过,只是她的身份太高,些人不敢与她争,就算这样,没少受老夫人的气。

自从张敖被削王降爵,给刘邦送美人都没能恢复王爵之后,她在张家的地位就更为尴尬。

好在,母后给她了一个机会,让她彻底从个烂泥坑里跳出来。

百年家又如,还不是跪在泥腿子出身的老刘家脚下称臣。

像刘肥这样,小时候饿成猴,刘太公给他起名字时用这个“肥”字,在时来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愿望。

如今,不仅起名时的许愿超额实现了,他现在还想继续学着修渠和农耕之事,将他的齐国变成一个不畏旱涝的丰收之国。

年纪大的几个儿子都去太学读书,跟吕嫣和刘恢刘友做同学,年纪小的,就送来幼儿园,跟刘长刘建做伴,这刘土豆的年纪最小,还是个牙没长齐的奶娃娃,鲁元公主是“久闻大名”,才好奇过来。

刘肥是心大,将十来个儿子都送长安,丝毫没有不舍之情。

听鲁元公主问起名字时,他甚至有点羡慕地说道:“是啊,土豆这娃比我运气好,生下来就肥肥壮壮的,还特能吃,这刚始长牙,就能吃母后这边的好东西,以后一定长得比我还结实。”

“妹啊,以后这几个小兔崽子就交给你了。等回头我修好了齐渠,再来长安请你吃饭,啊不对,找你蹭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