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
是脚步略有些狼狈的意思。
姜烟觉得有意思,跟在他的身后。
蒲松龄少时聪慧,又从小所处的环境对于科举本身就是有极大的追求和执着。
因此,几个兄弟之间,蒲松龄最得父母的喜爱和照顾。
蒲松龄年幼,并未注意到父母的偏爱在日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此时的他为数几件要想的事情,不过是今日读了多少书,写了几张字,又从何处听来了什么故事。
“我自幼便喜好那些故事。”蒲松龄坐在房间里,手指轻轻摸着毛笔的尖端:“你不觉得那些故事都很有意思吗?为何总是妖怪被说成十恶不赦的样子?河中有水鬼,山中有山鬼,就连屋子里也会有冤死鬼。”
他慢条斯理道:“可妖怪在山中修炼,若非人去打扰,它们如何会耽误修行?鬼也是人变得,意外成鬼,无非是意外横死或被人谋害,可这也是人的事情,又为何要去怪鬼占了人间道?”
他所想所思,与如今这些人都不同。
在他看来,人和鬼并没有什么区别。
山里的妖怪和山外的人,可能山中的妖怪还更为纯粹。
他们恶时,便如禽兽一般的凶狠恶毒。
他们善时,比人高尚许多。
“这人世间,便是如此的荒诞。”蒲松龄转动毛笔,灵巧的将笔挂起来,随后大步流星的走出屋子。
“你这是又要去哪里?”姜烟提着裙子跟上去。
就听蒲松龄笑了几声,脚步更快了:“吾妻!”
蒲松龄十六岁这年,周边不知何时卷起流言,说朝廷要良家女入宫做宫女。一时间人心惶惶。
早前就与蒲家定下婚事的刘家火烧眉毛似的便将女儿先送来了蒲家。
送到婆家,对外还能说已经成亲,总归不是“良家女”一列了,以此躲避朝廷的征召。
姜烟跟着去了堂屋,看到的却是一个沉默的低着头跟在父亲身边的女孩。
一举一动都极为小心,眼睛甚至不敢往周围多看一眼。
“那便是夫人了?”姜烟小心的问,生怕自己认错了。
谁知,蒲松龄听到这话顿时笑开了花。
“我曾说要让她可以成为‘夫人’,如今听你这般称呼,想来日后大多人也是这般称呼她的吧?”
姜烟想了想,点头。
“那便好了!”蒲松龄抚掌大笑,眼中却带着愧疚:“那我也总归没有让她失望。”
只是这阵流言很快就澄清了,刘家又悄悄的来将女儿带了回去。
直到蒲松龄十八岁那年,两家才成亲。
而成亲第二年,蒲松龄就通过县、府、道三场考试,还都是第一名的成绩。
十九岁的秀才。
还是头名。
别说是蒲家庄,就是府城也鲜少有如他这般,三次考试都为头名的人。
一时间风头无两,周围十里八乡都觉得,蒲松龄家那定然是祖坟冒了青烟,前途无量。
“只可惜,所有的风光终结于此。”送走了前来道贺的人,蒲松龄却没有多少再次体验一次的欢喜,只剩下满腔惆怅。
“你说这老天爷,对我也太好了些。至少,他不曾让我一生都平庸下去。让我体验过什么是头名的风光,什么是前途光明的痛快。”
蒲松龄脸上笑着,动作还略有些夸张,提着衣袍做出踹人的动作来:“又将我一脚踹进了万丈深渊,再也瞧不见这些,只余料峭寒风,吹得我半生凋敝。”
作者有话说:
啊……缺两千字,等我睡醒来补!
那就提前做个数学题吧!
又持平了,三万三营养液,所以还是53章!
——
我之前整理资料的时候有看到一个网评:蒲松龄很典型的山东人了,大半辈子都在考编上岸的路上!(bushi)
还有一个是我查资料的时候意外看到的一张图,不知道是哪里的一个铜人立像。蒲松龄脚边有一只小狐狸。我看了好久才确定那是一只狐狸,蒲松龄和狐狸的其他地方都是铜人像的那种古铜色,只有狐狸脑袋和后背,金色的哈哈哈哈哈。大概是太多人摸了。
感谢在2023-02-23 23:45:46~2023-02-24 04:50: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珞苒曦今天肝游戏了吗 65瓶;小铃铛、63035676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29章
◎*这苦中作乐的一生,苦是自己找的,乐却是幼时父母的呵护,后来妻子的照顾才能一直保留至今。◎
往后的几年, 蒲松龄次次考,次次落榜。
甚至在有一年赶考回来, 推开家门却发现家中竟然已然分家, 而他与妻子得到的少之又少。
考科举所耗费的钱财,是一个家庭的重担。
“这蒲家庄,耗费在读书人身上的钱财数不胜数。我爹也不是考到几乎家徒四壁, 这才没了法子才去经商?我不怪他们。”
蒲松龄坐在山坡边, 望着远方尽是茫然:“我年少时享受过父母的关注和疼爱, 如今我都有孩子了,早就该成家撑起门楣,扛起重担。分便分吧。”
姜烟想到那些分到的破盆烂碗,有些气不过。
“可他们不是在欺负人吗?你也没有不管家里的事情,只是……”姜烟抿着唇,忿忿坐下。
科举的确花钱。
姜烟也说不出让蒲松龄其他兄弟也一起跟着资助他科考的事情来。
“瞧吧?”蒲松龄伸手揪起面前一根野草,在手心里转着圈, 说:“他们这般其实也情有可原,只是做得有些过了。但一想到父母从前对我的偏爱,我又不好去计较这些。”
他丢开手里的野草, 倒是比姜烟释怀得还要快:“便就这般吧。我也并非是要靠着家里才能参加科举的人。”
只是, 比起那些埋头苦读只为功名的书生, 蒲松龄显然没有掩藏过自己对鬼怪故事的喜欢。
甚至因此还被友人讥讽,说他玩物丧志,好好的圣贤书不读,偏要去听那些腌臜的乡里故事和俚语。
姜烟听着那个书生在旁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细数蒲松龄的种种过错,要将他贬到地里的声音就觉得聒噪。
可令人生气的是, 在这个时代, 书生说的一点都没错。
尽管语气重了许多, 偏偏应和着这个时代的规则。
书生就应该安安分分的读书,考个功名,到时候做个父母官。
若是有能力,自然当上大官。
若是没有,便做个小小七品芝麻官,对家里来说也是光耀门楣,改门换庭的事情了。
像蒲松龄这样,早先那么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