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


龟兹人,他们在整理棉花田。”

他又翻出自己的棉服衣领给陶都护看:“就是这玩意儿,穿上去可暖和了。”

主将身强体壮,只在棉服外套了一件外袍,陶都护看着他的棉服,想上手摸一摸,又怕触怒了主将。

想来这东西很是金贵,还是不要乱摸了。

他贪生怕死惯了,一向谨小慎微,只是又往那群龟兹人的方向看了看。

等等……陶都护揉了揉眼睛,他没看错的话,那群龟兹人的身上也穿着这种棉服?

他又看了看自己身上单薄的外衣,不可置信地问道:“那群异族人……是什么身份?”能穿着金贵的棉花?

主将揉了揉鼻子,回答道:“就是普通的农户啊!”

龟兹人全部被打发去种棉花,这可不就是普通农户吗?

寒风呼啸而过,只在衣内填充了茅草的陶都护两眼一黑。

靠!被骗了!

是谁跟他说的,域外穷得要死?!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27 21:00:11~2023-03-28 21:12: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禹钧 50瓶;星辰 3瓶;65445114 2瓶;沈明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3章 纺织厂和重开商路

◎二合一◎

陶都护没有想到, 自己作为安西都护府的最高主事人,却还会羡慕在田间劳作的异族人。

自己只能在寒风中受冻,他们却能穿上暖和的棉服。

陶都护颤抖着双手, 指着那群龟兹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怎么了?”主将见他的模样, 好奇问道。

陶都护回过神来, 又摇了摇头道:“……没什么。”

他的性格一贯如此, 最终只是丧着个脸, 跟在主将身后进了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还在修建中,只完工了一大半,还有一小部分并没有修好。

陶都护又看见了眼熟的施工队, 他们正给都护府的墙面抹平,穿着打扮都和他在玉门关看见的那群人一样。

他看着崭新的水泥路面, 无语凝噎。

所以到底是谁!告诉他域外穷死了!

长安都没有这种建筑!

主将一路为他介绍着形势,陶都护深觉自己像进城的乡下人,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什么。

“啊对了,”主将想起来齐沐告诉他的事情, “鸣沙县的那个小县令给你写了封……那个叫什么……”

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 只能推推新任都护的背:“放在你桌子上了!”

陶都护被他推得一个趔趄,差点撞到门框上,又和主将道别后, 才进入自己的书房内。

书房内的陈设倒是一应俱全,只是那灰扑扑的墙面,初看时觉得奇怪,看着看着, 反而领悟到了几分大气。

可能这就是域外的建筑风格吧。陶都护想到, 和中原有所不同, 倒也有一番磅礴之态。

听说那些施工队都是鸣沙县人,这个什么水泥也是鸣沙县的县令搞出来的,莫非那个县令对安西都护府有什么想法?

与大众印象中的文人不同,能在外游学数年的学子,或者是去长安赶考的乡贡,基本上都有着一副良好的体魄,不说膘肥体壮,那也是健如磐石。

毕竟赶路是很消耗体力的一件事,贵族子弟们可以乘坐马车,行李也有仆潼代为背负,但寻常人家出身的学子,就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双脚了。

陶都护游学良久,虽然体型健硕,也背着几十斤的行囊走遍了大江南北,但他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

简单来说,他容易想得太多。

他坐到桌前,认认真真地查看魏琳的来信。

信的开头,是很寻常的问候,陶都护的心稍稍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提到了嗓子眼。

信中写了一份计划书——《安西都护府第一个五年计划》。

陶都护大为震惊,这个鸣沙县的县令,果然对安西都护府有想法吗?

要不要和敦煌郡的刺史说一说?还是说,这就是敦煌郡刺史的意思?

他正在脑海中胡思乱想,已经编排出了一场敦煌郡联合鸣沙县要架空新任都护的大戏时,才看见标题末尾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句话。

原来只是给我作参考啊……陶都护又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魏琳在信中写道,安西都护府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最好还是以纺织业和商业为主。

纺织业的大头,自然就是棉花了。

陶都护看着信上的内容,忍不住想起来那群穿着棉服的龟兹人。

他已经从主将口中知晓,这种作物就是鸣沙县的县令所发现的,不过那位县令把龟兹人扔去种棉花后,就并没有插手棉花种植的事宜了。

军士们种植棉花,也是由大营安排的,魏琳回到鸣沙县后,就老老实实地窝在西会州内,没有再出关了。

那般轻便的衣裳,一层就比自己裹了三四层还要暖和。他又想起只穿了两件的主将。

如此看来,棉花确实值得发展。

魏琳又在信中写了一些棉花种植的事宜,提出鸣沙县可以和安西都护府合作,鸣沙县提供技术,安西都护府负责安排人手种植和销售,这对他们来说将是双赢的局面。

陶都护还在考虑的时候,又看见信的末尾写道,太子殿下对于棉花也很是期待。

他的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

这是威胁吧!这一定是威胁吧!

想太多的陶都护战战兢兢地提笔给魏琳回信,表示自己很乐意接受这个合作项目。

远在鸣沙县的魏琳收到回信时,并不知道自己在陶都护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变成了可怕的大魔王。

鸣沙县要和安西都护府一同开办棉花纺织厂。

商队来往两次,将水泥运送过去,又将棉花运回鸣沙县,魏琳摸着柔软的棉花,拿着纺锤尝试将棉花纺成线。

她送给邓粮曹和小军士的棉服,只是将棉花简单的填充在衣服夹层内,甚至不需要用到纺锤这样原始的工具。

在长安的农户们已经家家户户都用上斜织机的时候,西域的人们还在用最传统的原始腰机。

魏琳尝试了一会儿,又很快放弃了。

她纺出的线粗细不一,不得不感叹道:“好难!”

她所熟识的人中,可能只有经常帮符满阿娘织布的姚成宣,有着一手高超的纺织技术。

魏琳想了想,跑去鸣沙县的农户家中,观摩他们是如何纺织的。

腊月时节,家家户户都停止了各项生产活动,要为新一年的祭祀做准备。

鸣沙县的农户们好几年都穿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