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不上一件新衣,在长安随处可见的纺织活动,鸣沙县的庶民们好几年都不会有一次。
魏琳找来找去,只能去刘婶子家中,央求她织布。
刘婶子坐在草席上,用脚撑起腰机,给好奇的小县令演示如何织布。
刘婶子每梭杼引纬一次,速度都很慢,魏琳在长安见过农户们是如何用斜织机织布的,对于这种原始腰机,只能点评一句“落后”。
还是得想办法提高工具的效率。
她被回家吃饭的刘大郎赶回了县衙,捧着自己的饭碗呼噜噜刨完了饭,然后趴在案前,思考如何改进纺织机。
提到纺织,就不得不提到历史课本上的珍妮纺纱机了。
珍妮纺纱机一次能纺出许多根棉线,优于她之前尝试的纺锤,魏琳不得不感谢自己神奇的记忆能力,让她还能想起来历史课本上的珍妮纺纱机图片。
她趴在案上画了一整天,才勉强画清楚珍妮纺纱机的模样。
“就这个。”她找到鸣沙县的木匠,指着炭笔画出来的图片,充满期待的看着老木匠。
老木匠看了一眼,说道:“这个……只有整体的画吗?”没有细分的零件示意图吗?
老木匠和魏琳合作过几次,魏琳每次拿来的图画,都有细分的零部件,他还是头一次看见只有整体模样的图画。
魏琳摇摇头,表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
老木匠摸了摸下巴,这可有点难办了啊。
“先试试,不成再问问安西都护府那边。”魏琳安慰道,在心里决定如果老木匠做不出来,就将这个难题丢给陶都护。
说好的合作,也不能光鸣沙县出力吧?
……
陶都护走马上任几日,都窝在都护府内,不敢到处乱走。
大营倒是颇为识趣地给他送了件棉服,他穿在身上烤着火,倒是暖洋洋的,看着棉花田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在他对水泥震惊了几日后,又很快接手了鸣沙县的施工队,在棉花田附近指挥修建了好几栋水泥房子。
路过的龟兹人见状,好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陶都护窝了几天后,终于肯挪动两下了,对着茫然的龟兹人答道:“要开纺织厂了。”
“纺织厂”这个概念,也是魏琳提出的,陶都护理解为大一点的工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在自己的游学日记中写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保持对当地庶民的尊敬。”
他深感自己的学识还不够,一个种过田的龟兹人,就比他了解棉花更多。
陶都护发现自己来到域外后,每日都会有新的震惊。
譬如现在,龟兹人就正在给他讲解,如何照顾棉花,又要如何给棉花分籽,棉花又要怎样纺成布。
虽然魏琳只用棉花填充在衣裳内,但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开始尝试用这种新作物织布。
陶都护以前也是下地干过活的人,但论起熟练度,可能还不如这些只种了一年棉花的龟兹人。
龟兹人:谢邀,主要是怕干不好就要被拉去砍头。
毕竟他们的前任首领还埋在大营附近,坟头草估计都长两尺高了。
陶都护虚心求教,看惯了这些异族人后,胆子也略微大了一些,也可以和异族人一起讨论纺织厂的事宜了。
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水泥施工队正在给他们建造厂房和宿舍,如果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农村的两层自建房吗?
但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帐篷或者土屋里的庶民们来说,这简直可以称作神迹了。
就像鸣沙县的庶民们一般,路过的安西庶民看见这些房子,也忍不住惊叹出声。
因为水泥路已经开始修建了,不少人见识过了这种材料,倒没有像鸣沙县的庶民那样,看见水泥墙就要作死地撞一撞,或者认为是天降神迹,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
但他们每日都要来工地逛上几圈,这可能是他们贫瘠的生活中唯一的娱乐活动了。
施工队一开始被人围观的时候还会驱赶人群,到了现在,已经逐渐习惯在别人的注目下干活了,只自顾自干着自己的事。
厂房和宿舍的地点选择,还有图纸都是魏琳提供的,陶都护打听到当时太子殿下也在这里视察过,不敢提出异议。
他从洛阳出发,途径长安时,正碰上谋逆一案,长安菜市口的血每天都洗不干净,陶都胡亲眼看见范家的人头是怎么滚下来的,受到了十足的惊吓,对这位太子殿下很是惧怕。
听说太子还杀了不少突厥人,他又想到,太子殿下杀伐果断,不知道继位后会不会成为暴君。
希望自己能和西会州的一众文官一样,被先皇忘记。陶都护默默祈祷,在暴君手底下干活,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厂房和宿舍修建好之后,他又收到了魏琳的来信。
不同于上一封详细写了安西都护府发展计划的厚厚来信,这封信只有两页,一页是珍妮纺纱机的图纸,一页只写着请求他召集工匠制作这种纺纱机。
寒冷的冬日里,陶都护擦了擦汗,认为这又是一封看似请求实则威胁的信。
鸣沙县的这个县令,实在是太可怕了!
珍妮纺纱机的制作还在缓慢的进行中,但纺织厂的筹划已经准备好了。
第一批纺织厂员工,大多是以前的异族奴隶。
异族部落中有不少奴隶,和牲畜没什么两样,但大军打下西突厥后,对奴隶的管理严格了许多,导致不少奴隶失去了主人家的庇护,流落街头。
大夏律法规定,“奴婢贱人,堪比畜产”,想要换回自己的奴隶,就要付出几头牛羊的代价。
部落中的大贵族还能留有几个奴隶,那些小贵族们舍不得自己的牛羊,纷纷将奴隶们抛弃。
有时候,一个人的价值甚至比不上一只羊。
安西都护府的纺织业多以羊毛为主,这些奴隶们平日里也会帮主人家收集羊毛,对棉花分籽的工作还算上手。
在更先进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之前,人力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他们坐在宽敞的厂房内,将一朵朵棉花的籽分离出来,这些籽会在来年成为棉花田的种子,而这些棉花则会被用来制作安西都护府的第一批防寒衣物。
域外的天气比长安要冷不少,时常也会冻死人,魏琳知晓这些事,却无能为力。
她从大军手中换到了棉花和粮食,但只能保证鸣沙县的庶民们不会被冻死,但其他地方,就是最繁华的敦煌郡,也时常能在路边看见僵死的乞丐。
鸣沙县的庶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棉服,都很是高兴,欢天喜地地走上水泥街道,和街坊邻居们共贺新年。
魏琳坐在县衙门口,和来来往往地人群打着招呼,又对着自己的手哈了一口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