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3


姚父指点了女儿一番,“你抓住了这个路子,是你自己的本事,但不要忘了感谢你叔叔、大伯这些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今天的日子。”

姚母往女儿碗里夹了块肉,怪嗔道:“吃饭的时候别说正事,这个好吃,御膳房出来的师傅手艺果然好,比我们那的名厨强多了。”

“你的人生大事倒是要抓紧留意,再拖就拖成老姑娘了!妈跟你说,钱够用就好、不必赚太多。你大伯部队里有很多青年才俊,都随便你挑,过了春节赶紧回去吧!”

姚春雨之前倒是有干一票就收手的意思,但尝过成功甜美的滋味,已经舍不得放弃它。

如果有这么一条能够快速赚钱的路子摆在眼前,普通人恐怕也难以扔开手。

……

苏家。

苏老头写了无数封信给苏叶投诉,有人高价收购粮食卖到外地。

“倒买倒卖实在可恶!”苏老头双手背负在身后,不停地走。“六块钱一斤收回去,转头二十块一斤都有人要,普通人家怎么买得起!”

苏叶收到举报信之后已经是年后的事情,她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居然养活了那么多倒爷?

真是头疼。

这个苏老头很爱给她写举报信,每次都叨叨絮絮列了一堆倒爷的名字,顺便骂“泥材村”只管卖粮食、后续的事情就撒手不管了。苏叶想,她哪里有空管得过来哟。

她看完信后把苏老头举报的人名逐一划掉,以后不再给他们供应粮食,顺便写了一篇小作文敲打了一番剩下的“接头人”。

除夕过完,阮儒良马不停蹄地开始投入工作。

初一,夫人和女儿吃过一顿午饭后便启程回城里,她们回去时大伙送了他们两斤鸡蛋、五斤腊肉、二十斤精细粮。粮肉都裹得严严实实的,看起来就像背了一袋药材进城似的。

阮夫人感动得连连擦泪,一步三回头,要不是她还要回城里上班、女儿要念书,差点不舍得离开上沟村。

春季,山里最早的那批茶花已经开始抽芽,初初吐出花蕾。

苏叶和几个学生把山上的猪圈、鸡圈、鸭圈都扩张了一轮。猪仔养了已经有六个月,可以开始配种。这时候不冷也不热,温度十分示意,母鸡、母鸭们具备孵蛋的条件。

林媛一边围猪圈,一边碎碎念地畅想:“苏老师,我们如果在村里扎根三年,肯定能弄出一个养殖场,到时候全县的人民都能吃得上鸡肉鸭肉,每天吃一只鸡蛋!”

苏叶毫不吝啬地夸了林媛一顿,夸她志向远大。

这娃绝对是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苗子。她已经抓住了农村脱贫攻坚战的核心,那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上沟村没别的优点,只是山很多、水源丰沛。地理条件决定了它种田方面业绩平平,可是却适合养殖、种茶叶。今年开春下了几场小雨,不像往年那样干旱少雨,苏叶猜想今年获得丰收的可能性很大。

苏叶和学生们一共养了三十只母鸡、一只公鸡。过年的时候学生都回去了,鸡蛋几乎没怎么吃。母鸡攒下了很多蛋。林媛捡也捡不过来,便让它们把蛋孵了。

春天温度适宜,鸡圈一下子多了百来只小黄鸡。苏叶仍然嫌不够,让他们继续给母鸡孵蛋。

刘刚想他们养一百只鸡已经足够,加上一百只鸭子数目非常可观,再扩大规模就没有粮食喂了。虽然他们一直有在水培牧草,然而空间有限,牧草生长的速度不够它们消耗的速度。

后来刘刚明白过来了,敢情这一百只鸡苗不是给他们自己孵的。

春节过完,苏叶捧了两只鸡苗去找马根生。

马根生看着桌上嘤嘤啼叫的幼鸡,惊奇得差点坐不住了。

他忍不住地一直盯着看,小鸡长得真好看,圆溜溜的眼睛,两片贝壳似的翅膀、牙签似的小腿,它们在掌心里嗷嗷啼叫的劲儿充满了生命力,让人不住地心生喜爱。

马根生已经两年没有养过鸡了。这年头人都没有粮食吃,哪有余粮喂畜生?去年这个时候,马根生全家人都在啃玉米棒芯,玉米棒芯在过去是连猪都不吃的东西。

苏叶问马根生:“开春了,咱们村要不要养几只鸡?”

今年不同往年,村子里家家户户备满了一整年的粮食,苏叶的提议让马根生不可遏制地心动了。以前是条件跟不上没办法养,现在他们村有条件养鸡,为什么不养?

“养!”马根生狠狠心咬牙说。

马根生让村里的会计支了笔钱,给苏叶去买鸡苗。市场上已经没有鸡苗卖了,虽然不知道苏叶上哪里搞来的鸡苗,但她就是有本事买得到这些稀罕的玩意儿。

马根生对苏叶充满了敬畏,就没有她办不成的事!

很快,苏叶带回来了100只鸡苗。新买来的鸡苗很小、非常脆弱,要养在一间保温性好的屋子,找专门的队员轮流照顾。

马支书找了一间破土房子,很多年前被大雨冲垮了,他找人精心地修修补补,修好了才把鸡苗放进去。

小鸡进屋的时候,几乎全村人都来看了。那一道道炙热的目光盯着它们,仿佛看待稀世珍宝,那股喜爱的劲像是恨不得把它们含在嘴里似的。

所有人都明白这些鸡苗就是他们村的希望,有了它们,意味着大伙以后都鸡蛋、有肉吃。人不能光吃五谷杂粮,一点油星子都见不着日子怎么过?年轻人还能熬一熬,可是老人小孩却熬不起。

村民们叽叽喳喳地讨论,“你看,那只黑的长得真俊!”

“它们吃麦麸吃得好多!”

“这些鸡苗是苏老师搞来的,她可厉害了,总惦记着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哩!”

“这么多鸡苗,千万要照顾好了!”老人家细细地叮嘱,看着小鸡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鸡舍的建起,给饥荒年中的村民们一股无限的希望,意味着他们正在一点点地从贫困中挣扎出来,奔向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鸡舍刚建好,苏叶开始地劝马支书拨一个山头,专门用来圈养鸡。

以前村里养鸡都是每家每户养上几只,从来没有过整个大队来养的先例。这次是鸡苗实在过于幼小,每一只都很珍贵,分开养肯定会死,马支书才同意暂时放到一块养。等它们再大点了还是要分到每户人家手里。

圈山头养鸡,那不成了养鸡户?老支书定定地看着苏叶,虽然他老得眼睛有了老花,心里可不糊涂。马根生心里也掀起了一片惊涛骇浪。

“苏老师,你是啥意思?”

两个人沉默许久,苏叶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说:“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

马根生手里的杯子“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茶水溅到他的脸上。他抖了抖身体,抹了一把脸,把搪瓷杯从地上拣了起来。

马根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