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2
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麟德三年,米每斗直五文。” (《通典·食货七》)
「1」自东晋以后废弃藉田仪式几百年,唐太宗恢复仪式。 “贞观三年亲祭先农,躬御耒稆,藉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篇乐章,那个时代是这篇乐章里的最强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平
改革花开,加上博大的开放胸襟,终结出了这颗盛世之果——着名经济史学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玉峰
「1」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朕以天下为家!”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每日自变量百人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试;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
备注「1」的段落及其上四个段落,以及大黑括号里面都是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写的备注
第170章
至治之君风评被害(增加字数版)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在心中感叹仙幕说得实在是好,简直说到他的心坎上了。
然后听到仙幕说到最后,他眼神亮得惊人: “乐章中的最强音,盛世之果的出现,巨唐现世?”
一个在贞观打下的坚实地基上结出的盛世之果!
其他臣子眼中的光不比李世民删少,仙幕之前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已经发生过的。
前面重要,防止他们当局者迷,甚至可以提炼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他们知道,仙幕后面所说的对他更为重要。
仙幕将要展露的可是未来!
程咬金等武将紧张搓手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他是否能够活着看到盛世?
房玄龄等文臣眼都不想眨,含蓄的在脑中试图演算出盛世的模样。
盛世啊,秦从未听过盛世,汉也无出名的盛世,他们只看到各种‘治世’,各种‘中兴’。
盛世?寥寥无几,籍籍无名,从未听过。
而现在,他们可以亲眼见证盛世。
房玄龄等文臣:紧张,不知盛世长什么样子,和他们现在的贞观有何不同。
李世民根本不想控制狂跳的心口,因为他也很期待未来那枚盛世之国的样子。
李世民向下方招手,叫道: “承干,你上来。”
李承干心中紧张的情绪在老父亲叫他的时候达到巅峰。
父皇一登基为帝,他这个皇太子就被册封入住东宫,父皇对他疼爱有加,他被废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
仙幕即将展示的未来很有可能就是他李承干的施政结果!
李承干孺慕地看向老父亲,里面是掩盖不住的紧张。
李世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 “承干无需紧张,仙幕多次提到贞观之后的帝王开创了盛世,可见承干未来登基定然也是个好皇帝。”
说着,为了一视同仁,也把方才坐在李承干下首的李泰和小李治叫上来,欣慰地牵着两个大伙子和李治这个小娃的手,交迭在一起。
“父皇虽还未听到仙幕说到具体的未来,但看到未来乃是盛世之年,就知你们兄弟三人定然齐心,才有盛世之年。”
他从未怀疑过未来的帝王会是除了李承干的其他皇子。
对于李承干他寄予厚望,这个武德二年长孙氏为他诞下的嫡长子,生于太极宫承干殿,取名承干。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无论是他还是太上皇对这个孩子都寄予厚望。
尚在襁褓即封为恒山王,秦王府十八学士自幼教导他儒学经典,而这个孩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他身边的心腹们皆认为太子幼观《诗》《礼》,睿哲有礼,乃储君绝佳人选。
故而武德九年他一即位八岁的承干就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宜令听讼,留京监国。「1」
这个孩子是他一步步带过来的。
各种锻炼之下,太子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李世民又预感,盛世就是出自嫡长子之手。
李泰就小自家兄长一岁,自然晓得父皇在说什么,他骄傲抬头: “父皇说的极是,儿臣也相信这盛世是兄长缔造的!兄弟齐心,缔造盛世!”
小李治还不到十岁,略有些迷茫,但在皇家出生长这么久的小家伙也不是蠢人,附和着父亲与兄长话语中的意思,小家伙像个小福娃娃一样笑得喜庆: “父皇和兄长说的都对,盛世一定是父皇和兄长缔造的!李唐可是华夏最强盛的朝廷!”朝臣们的奉承话与仙幕的马屁话听多了,小家伙也学会了说好话。
李世民和身旁的长孙皇后直接就被小家伙的童言童语可爱到,长孙皇后接过站在两个大儿子身侧,显得尤为小巧的李治,手指轻点小家伙的鼻尖。
“你呀,嘴巴就是甜。”
话是如此说,但看到三个孩子各个安好,兄友弟恭,他们夫妻还是很开心。
兄友弟恭,多好的一件事情。
其他臣子也乐于看到皇家兄友弟恭之景,兄友弟恭多好啊,尤其是皇帝让贤臣们经常与太子接触,兄友弟恭就代表着不会出现玄武门政变,就代表着不用担心站错队。
最主要的就是不用担心掉脑袋。
于是,期待仙幕展示未来的人又多了很多个臣子,未来啊未来,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看到未来盛世之景前,我们需要知道,新皇出现,新盛世出现,也就意味着唐太宗所带领的贞观治世被留在了历史里。
也就是意味着……陪伴我们许久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离世。】
方才的兄友弟恭和谐氛围突然消散,不知道多少人的笑容僵在脸上。
“它这是准备详细介绍朕的逝世啊。”李世民想洒脱一笑。
不过没笑出来。
臣子们的窃窃私语消失。
殿中不由得陷入一种恐慌的情绪,依据仙幕之前浅显的透露,也就是……
再过十几年他们的陛下就会去世……
直面死亡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直面死亡会让生者心中“咯噔”,心惊胆颤,害怕失去。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因,众说纷纭。】
李世民心中酸涩,他的死因,他多少猜出来了,可能就是病逝吧?
一个朴实无华的逝世理由。
就如同他的降生一样平常的一天,平常的去世。
不同的就是可能悼念的人会多了一点点。
【有人说,李世民的逝世,与伐辽东路上中的那只箭上有关】
李唐臣子: “???”
“陛下在辽东中箭!!”
“什么时候!!”
仙幕的话,在武将耳中无亚于晴天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