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6
之盛世,登顶华夏古代文明巅峰的巨唐香!】
“好!说得太好了!”尉迟敬德率先鼓掌,其他臣子紧随其后,整个宫殿门口一片如同过年一般的热闹景象。
这种热闹自然是武将们最为兴奋,他们也是最激动的,段志玄,程咬金等和尉迟敬德他们就差想再跑上去闻闻他们陛下是不是真的拥有巨唐香了。
他们能够想象得到,那巨唐香定然散发着迷死人的气味!
盛世,谁不喜!巨唐,谁不爱!
程咬金笑出一口大白牙: “好呀,我就知道这屏幕是长眼的,这夸得我老程听得太顺心了!”
李世民哭笑不得,理智上觉得仙幕说得太过于夸张,但情感上……
夸得很好!请不要客气的继续夸!朕喜欢听!
文臣们倒是比武将们委婉多了,但并不妨碍他们也觉得仙幕夸得贼对,他们陛下在十八岁的时候就是散发着能够创建等华夏之颠巨唐香的陛下!
杜如晦笑得含蓄,但还是掩盖不住眼中的笑意,他对李世民道: “仙幕说得确实在理,那时候陛下收纳天下英豪,虽然只是以备僚列,作为备用官员,但远近闻者,皆也是不远千里地来献身投效。”
其他文臣赞同,齐声道: “仙幕夸赞,陛下当得。”
李世民按耐不住地挺起胸膛,有一瞬间有种回到登基那时的激动,想要发表下感言,然后在看到面无表情的魏征时又摸摸放下翘起的隐形尾巴,只能按着性子道: “朕自当会再尽心尽力,与诸位爱卿共创盛世!”
不过朕,果然很厉害!而他以后,将会更加厉害!
仙幕对唐太宗的介绍还在继续,并且随着音乐,可以让人知道,新的介绍应该与前面的介绍不太一样:
【手上拥有诸多人才和将士的小二凤这一刻不再是手下无兵的少年将领了,此刻的二凤是经过究极进化的二凤,是手里有兵!有钱!有粮的钮枯碌二凤!】
————————
「1」《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高祖不纳,促令引发。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二凤在本文的第一哭=V=
小天使们求点击收藏预收*v*爱你们小天使!
【当李世民带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穿成扶苏】
李世民死后再睁眼就看到一胡子拉碴的大汉,二人正面面相觑。
忽有使者觐见:扶苏为人子不孝,赐剑以自裁!
李世民乍然知道穿成扶苏就要被矫诏令赐死: “???你算哪根葱?竟敢教我做人?”
*
李世民发现来到秦王朝也并不孤单,因为他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来了!
与死去的臣子再见面,李二陛下泪眼朦胧:敬德!
尉迟恭肚子饿得咕噜响:陛下!快来点饭!臣快饿死了!这糟心的大秦哟!竟然让人吃不饱饭!
李二陛下抹掉小泪花,豪气道: “吃!你想吃多少吃多少!不行陛下给你造!”
*
多年后,李世民穿上玄色龙袍,指着万国来朝,盛世永昌的大秦地图问躲在角落的胡亥。
“胡亥老弟,你看我大秦国土像什么?”
胡亥欲哭无泪瑟瑟发抖,与赵高抱成一团: “大大哥,像像像神鹿……”
*
李世民自穿成扶苏后一直很积极地在建设大秦,因为系统说当人民幸福值爆表后可以赠予他一个愿望。
李世民自从贞观十年后一直有个愿望……
*
秦始皇发现他死了又好像没死,因为他可以看到披着扶苏壳子的男人对秦朝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看到大秦的万世永昌。
「2」明朝时期的帝王庙,最先开始是由洪武年问由朱元璋提出;并修建的,虽然前后入选名单几经变化,但是现在基本认同的说法有包括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在内共十六位帝王。到明朝嘉靖时期,当时由于明朝受北部边惠骚侵装严重,从而引发对元朝正统性的议论,所以在嘉靖朝便把元世祖去掉,不再列入帝王庙。明朝时期选取的这十六位帝王除却封建社会前的那些帝王,其他的大都是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唐太宗是个例外,也可见唐太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确是非常显着的。
黑色大括号的来源皆参考自《旧唐书》《新唐书》《唐纪》等历史书籍
第145章
鸟枪换大炮的二凤
“钮枯碌二凤?”
虽不解‘钮枯碌’其意,但听的众人都能猜到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变得更加厉害的意思。
是行军打战条件比以前优越的少年将军。
【当然,我们家二凤不姓‘钮枯碌’,只是形容在二凤出现在史书中的第三年,他已经自我进化得非常厉害了。】
【那年,二凤手中的兵不再是两千,鸟枪换大炮,变成了手持精锐之兵近十万。
不过就算这样子,二凤也能够控得住场子,做贤才心中的好主子,做百姓心中的好统领。
比如在平大兴城时,二凤能够管住十几万的军队,整个队伍军令严肃,对百姓秋毫无所犯。
军纪严明的二凤军队自然深得百姓心,被隋末乱世中的军阀们迫害久了,百姓们以为唐军也是同其他军阀势力一样的货色,没想到二凤的军队清新脱俗到能够做到秋毫不犯。于是二凤就收到了来自大兴城父老乡亲们拿着牛,酒,但二凤只是慰劳乡亲们而已,对他们所拿来的东西一无所受
只能说不愧是二凤,十几二十万的大军说管就管,在通信信息不发达,没有监控的时代甚至能够约束好将士,实在神奇。】
“军纪严明到能对百姓秋毫不犯,不愧是唐太宗。”朱元璋眼里掩盖不住是的对唐太宗的喜爱。
唐太宗之前,明君典范是尧舜禹,唐太宗之后,明君典范就是唐太宗了,上马能建国,下马能安国的唐太宗谁能不爱?
其他臣子皆认同颔首: “可能是看惯了隋末的风雨飘摇和人间疾苦,太宗知道国之忧患和民之能量,懂得爱护百姓。”
唐朝前天子很少有注意百姓生死的,关注的皆是士族,但当唐太宗上位后却不然。
民水君舟深入人心。
君以诚待民,民也以诚待君。
看太宗记载中的事迹,确实比唐高祖和废太子李建成更适合做皇帝。
秦汉的皇帝们也是由衷的佩服,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个太宗皇帝在文治方面的成绩,但看这件事情也可以想象出来: “这人虽然可能也是门阀出身,但却能够为百姓思考,看到的积弊比当代其他人透彻多了。”
秦始皇想到仙幕在直播时经常提到他抓错了主要矛盾,应该抓住民心。
他觉得唐太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