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
这些老祖宗们对于改革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危机的而制定的迁茂陵令毁于一旦。
豪强地主成为了汉帝国发展的恶性肿瘤。
而漠视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不仅让西汉帝国走向灭亡,也是给后世王朝埋下了定时炸弹。
华夏王朝一两百年崩溃一次的治乱循环,从此刻开始。
‘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汉朝末期连续四任庸君,混乱的中央政治斗争已经用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哪里来的时间可以放在救灾上?所以说元,成,哀,平时期的刘姓皇族真的没几个争气的,西汉王朝的陈年旧疾没解决也就算了,甚至集体爆发还进一步恶化,并出现皇帝沉溺于色情而无心朝政,外戚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自然灾害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太爷爷已经给你打下诺大的家业了,但太爷爷时期的古建筑总会年久失修?年久失修怎么办?那当然是去修缮啊!而不是白白放着让它破败,总不能还要再怪下太爷爷打下汉朝江山那么大的寨子,大到子孙每天只能艰难搞卫生,还因为搞卫生选了一个会偷房子的贼吧??
这当然不可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汉武帝在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是后面的皇帝实在不争气,有些人如昭宣二帝一样挺过来了,有些人如汉元帝一样废除迁茂陵制给后代留下大坑,有些人如汉哀帝,汉成帝一样成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所以西汉的弊病汉宣帝时期就浮现,从汉元帝开始就已经是由盛转衰,然后持续走低。
怎么说呢,皇帝其实和大多数职业没什么两样,他甚至比很多职业压力都来得大,但它也和所有职业一样英明神武少,真昏庸无道的也少,更多的是平庸没有创造能力的打工者。
而后期庸君遍地的西汉末期难怪会被怀疑皇位的合法性,甚至被赶下台也没人会说什么。
庸君无法避免,有时真的不得不为活在庸君旗下的百姓们叹息,为汉室前面七任明君叹息。】
虽然前面已经气死自己一次了,但听着这升级般的元,成,哀,平四帝骚操作,刘彻还是忍不住叹气气: “哎……”
“怪女子,怎么怪?成帝是毫无底线的享乐,王政君是不知轻重的揽权,他们就像民间穷人乍富的暴发户毫无远见和节操罢了。”身为一个帝王,刘彻会怪的只有自己亲孙们。
“一家独大在任何朝代都是祸根,旧的权要贵族被鸠占鹊巢;新的政要才俊处处掣肘难行;猖狂小人却可以抱上王家大腿横行霸道。”刘彻知道,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是无辜的。
刘彻苦笑: “难怪说刘姓皇族的合法性被质疑,难怪说王氏上位人人称赞,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西汉的灭亡是上至权贵下至百姓对刘姓皇族的警告;是对元,成,哀,平连续四任庸君的抵抗;是要消灭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亦意难平的不平等对待;也是要刘姓皇族知道破而后立。
刘彻想到了高祖皇帝曾定下的‘白马之盟’,高祖皇帝曾说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但他们后世子孙做了什么?再也不是非军功者不得封侯的时代了,只要得皇帝宠信,就可以丰厚,只要你成为皇帝外戚就可以封侯拜相。
长此以往就是朝堂奸佞小人横行,人人都在汲于心计,欲抱上皇帝外戚等人的大腿。为国家办事,为社会谋福者越来越少。
这是对利益分配规则的严重破坏,是国家价值体系的崩溃。
成帝的错误固然严重,但刘彻看来汉元帝的问题更多。
“错误的时间里笃信儒教,但却理解错儒学的意思,只知道儒学理想却不知道现实,不知追求大仁大义,不知与时俱进,懂得变通,识时务通机变。”
刘彻看得都觉得汉元帝是不是没有受过君王教育,他甚至觉得在汉元帝的认知中西汉儒家讲的‘民’不是真的民,是那些懂得冒头的豪强,以至于汉元帝只看得到眼前豪强的苦,看不到远处挣扎着的百姓。
刘彻觉得汉元帝的‘柔仁好儒’绝对不是褒奖,因为他的仁其实只是对奸恶势力软弱退让的无原则的仁,是仅限于士大夫,贵族,地主的仁。
“都是表面功夫。”刘彻评价道, “这汉元帝要是能够真‘仁’,真懂得以民为本,真能延续儒家思想儒法合一倒是真能延续盛世。”
刘彻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句话。
自从仙幕说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立国不利他就疯狂查阅百家典籍。
其中有句话让他印象最深——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应该指百姓,而不是那群官吏豪强。
民不聊生,乃国家败亡之象。
官吏不聊生,却是国家幸事。
以天下为己任的臣子太少了,不计个人得失,为国舍身勠力开拓的臣子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
对官吏豪强实行以德治国,必然会然汉朝遍地贪污腐败,草菅人命,想要让官吏群体只靠道德自我约束今儿达到清正廉明的状态?不可能的,七情六欲才是人的本能。
所以他治下官吏们一个个都战战兢兢,因为官吏需要敬畏,需要钢刀压颈,需要克己。
汉宣帝之后的那几代皇帝就是让官吏活得太舒服,只行教化,不行霸道,管不住官吏的异心,让他们掌握了可以分配的权力,却不监督他们,以至于成为国之蛀虫。
刘彻在想他现在的官员是不是也活的太舒服了,要不要让他们再卷点。
还好此时中朝的官员们不在这里,要是知道他们的老大觉得他们还是活的太舒服了一定得跳起来。
现在还觉得活的太舒服?这未免太荒谬了吧?哪个朝代有他们汉朝卷?他们的陛下可是冷血无情的汉武帝啊!是那个没价值就得下台,让臣子有35岁中年危机的汉武帝啊!
————————
“官不聊生”与“民不聊生”不是一个概念。官员有固定的职业,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 “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状况。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说“官不聊生”呢?细细分析,原来是在正风肃纪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以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了,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的严格监督。(有好几种意思呢,取这种意思?
说西汉灭亡是王政君的过错的有那么几人,但感觉最大的过错还是皇帝的锅(指指点点
1.
爱新觉罗·弘历: “莽之篡弑,元后实酿成之。观其受新室文母之号,恬不为怪,已可概见。至是乃拳拳一玺,盖亦掩人耳目之为耳。班彪谓妇人之仁,犹不免为其所愚。”
蔡东藩: “孝元皇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