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2
连续四任庸君。】
【刘姓皇族地位的合法性被怀疑真不是件小事,因为刘姓皇族合法性到后期常年被质疑,大司马王莽被免职的时候,汉朝臣民并不因王莽被贬值感到高兴,而是期待他这个‘道德标杆’能够继续上位。
所以汉哀帝对王家多所采取安抚政策而非强硬的击杀,也是因刘姓天下,但一个篡位者竟然更得人心。】
【为什么刘姓皇族合法性会被怀疑?】
【因为做汉朝的百姓,真的很苦,很苦。
洪涝,干旱,蝗灾,冰雹,疫病,地震等灾害多发,群发。水灾32次,旱灾38次,地震35次,蝗灾20次,风灾19次,霜灾5次,雹灾10次,疫灾13次,冻害13次。
这些我们曾经说过的自然灾害数据背后,是西汉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
粮食生产水平,救灾水平处于人类一级阶段的汉朝老祖宗们怎么有能力去抵御强大的自然灾害?
小冰河期到来的是人类无法抵抗的存在,没见距离汉朝那么遥远的明朝间接被小冰河期搞亡国了?
在那时候想要风调雨顺,国富民安?那只能是奢望。河水漫平原,五谷不丰,百姓饥肠辘辘,民不聊生,人人相食才是真。
但汉武帝时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也人吃人,人冻死,人渴死,还有为了打匈奴而进行的无休止对外战争,那时候甚至‘大郡大库’和‘十室九空’,政权为何可以做到稳如泰山?】
刘彻看到这里可以立刻给到答案,因为他刘彻带领文武百官真正做到一心为国,尽力了。
虽然这样子还是会有小范围的暴动,但至少国家安稳。
【其实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期间人民的反抗从未停过,只是大部分人还是承认刘姓皇族合法性,大部人人还是对刘姓皇族抱有期待。】
【因为汉武一朝努力了。
想要在“天下废而民再食”的局面下做到稳如泰山并不容易。
汉武帝的一切操作也如君权神授说里的‘神’一样降世间,给予百姓希望。
汉武帝的一切操作都在告诉百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如何,我们刘姓皇族来拯救你。
鼓励人民因地制宜种植粮食,加强抵抗灾情的能力。百姓无地?豪强地多?那就打豪强,强制均富,均地。为国之君者做到了防范于未然。
耕种效率不佳,产量打不过灾情的频发?那就提高耕种产量。种粮专家赵过的‘代田法’与耦犁,耧车事半功倍得到谷多,让干旱地区种粮不再是奢望,产量丰收。还有关中富庶,那就通过渭河运往其他地区,各种未雨绸缪的庞大水利工程和灌溉工程走起。
而灾难中的救助工作汉武帝也从不从未懈怠。元寿年,山东被淹,山东民众饥寒交迫,汉武帝就下令虚县派仓济贫,免除部分劳役。还有灾情时期免费发放的钱,粮,货,甚至土地等救济物品。
关中‘饿死千人’那就‘惜池泽山林水,与民同用’,灾难发生时怕灾粮发放不及时,那就开放归朝廷所有的山川林泽。蝗灾竟然肆虐全国,汉武朝的百姓们也不怕,因为皇帝会‘停园艺马匹以赠穷人’,让出属于朝廷的养马牧场让百姓不至于饿死。
朝廷缺粮时汉武帝也不会放弃百姓, ‘夏,关东死千人’,汉武帝立刻颁布指令: ‘江南之地,火耕之地,方寸之地,蜀之粟江陵’,拿粮食丰足的巴蜀救关中。
灾后重建工作有官府用田租佃给无地流民的‘假民开田’;有把因灾失去土地的难民迁到边境地区的‘移民垦荒’;有朝廷‘县官衣食住行’负责百姓们的衣食住行,免税送地;有怕百姓们买不起粮种与种植器械,下达的自商借贷诏书。
天灾未知,人祸尤可避免,汉武帝尽可能的在避免灾情对百姓们的伤害。】
【所以知道汉武帝为何敢打出‘君权神授’的思想,为何敢在军国主义,县官自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多座大山的压迫下位置还能够稳如泰山?
因为他有本事做到让刘姓皇族爱民爱国,以至成神。因为他真的做到了对百姓不离不弃,以民为本。因为他真的做到了百姓们虽然经历了灾难,但可以平安度过,虽然失去了土地和一切但他们只需要付出和以前一样的努力,汉武帝就会帮助他们再次获得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一切。
何为君权神授,那就是百姓困难时皇家能够替天行救助,成为百姓心中的神。】
【那反观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呢?】
【汉元帝时期同样是天灾不断,但结果则是大量流民四处逃窜。百姓只能廉价卖地卖儿卖女卖自己,使得地方豪强吸收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红利,社会阶级分层加剧,用民不聊生来形容都是轻的。
为什么?
因为喜欢儒家,善用仁政的汉元帝面对这种情况只会能年年大赦天下。
一个杀人放火之辈,今年犯罪死刑,明年就变无期,后年就无罪释放,搞得人手五六套复活甲。他还减免了34种死罪,导致汉朝年年都有上万盗贼横行,盗贼者无心,他们相互勾结,让汉朝的犯罪率蹭蹭上涨,人间变炼狱。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就是西汉的主流思潮,他的存在就是让皇帝与神挂钩,增加了神圣性,也反过来制约警告统治者——自然界的灾难是上天让统治者反省自身的行为的方式。
但汉元帝悔改吗?没有!他年年下诏罪己,搞祭祀妄图让上天重’新复宠‘天子’,只会哭哭啼啼博取同情,如此作态有什么用?无用!只会显得皇帝早已被上天抛弃罢了。
倒是像汉武帝那样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整顿吏治,改善局面啊?!
‘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但他对于后世的做法中最绝是的废除了前面七大明君定下陵邑制,为抑制豪强而定下的陵邑制被废除是因为他看到豪强迁移过程中的凄惨之状??
豪强搬迁惨吗?当然惨,惨到茂陵子弟富庶让长安变成世界第一都市,惨到汉武帝让他们搬过来还会低价买他们积攒的田地。
不过如此‘惨’他们的在汉武帝眼中就只是大型韭菜而已,或者说是会危害到其他小稻苗的坏韭菜罢了,汉武帝才不会管他们惨不惨,因为在有脑子的君王眼中这些豪强阴影底下的百姓们更惨!是人间炼狱的惨!
但是汉元帝根本就不知道
他不懂得豪强就是庄稼地里的杂草需要定期清理,不懂陵邑制是科学的决策,不懂他废止了陵邑制度就等于汉室朝廷默许富商豪强在地方发展壮大,他不懂豪强们就像铁笼中的饿虎,一旦出笼回归山林,就很难再回去了。
汉元帝的不懂,汉元帝的这个妇人之仁把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