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


人。

若是在从前,这样的话足以让他九死一生,然而现在忌惮着巨幕,大王没对他下手,别国的人也没有对他下手,可他每时每刻都被人盯着,这让他十分苦恼。

而那散布天命所归之人的人,不过只是传播寥寥数语罢了。

【然而,白居易的回朝并没有那么简单,原来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元和宫变,宪宗暴死,穆宗即位,说起这几个皇帝真是很难评啊!】

唐,元和年间。

李纯瞪眼,什么?

宪宗是说的他吧?

幕中女子提到过很多次了,他不可能记错,那穆宗就是他的儿子了。

该是他的儿子吧,总不会被外人占了便宜。

可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是他的哪个儿子?

他把有可能会做大逆不道的事情的儿子都在心中想了一遍,暂时猜不出来,只能寄希望于幕中女子自己说出来。

众人都被这消息震惊到了,以至于他们都没注意到幕中女子说的这几个皇帝很难评之句。

【宪宗晚年沉迷修仙,这些皇帝,但凡修仙的,我觉得这脑子都不怎么清醒,当然了我这是站在上帝视角来说的啊,你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个个都想长生不老,结果沉迷修仙,好好的千古一帝不是晚节不保就是差点晚节不保,其他那些本来就没那么大功绩的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几个那是想长生不老,继续维护统治为后世也能多做点贡献,而像唐宪宗这种……唉,他也不是完全不行吧,毕竟还是创造了元和中兴。】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晚节不保。

先时幕中女子话里话外都是这意思了,如今竟还直接说出来。

这些难道都是因为追求长生?

长生真的不可能吗?

心中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击,嬴政几乎已经真的信了无法长生了。

唯一还剩下最后一点希望就放在了徐福的身上,若是徐福无功而返,他也不打算追究了,那就说明这世间真没有成仙之事。

或者说,追求长生不如探寻这巨幕奥秘。

但探寻归探寻,什么晚节不保,绝不可能!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幕中女子上次一次提到他们三人似乎是在说他们都是千古一帝的时候,说他们后期都不行。

这长生之道当真不可能吗?

他求了那么久,自认为没像秦始皇那般疯魔,在求长生的同时他也在做事,并没有荒废政务,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还是说,他后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刘彻仔细地想了想,确实有些不好的回忆。

竟有那胆大包天的敢对他胡言乱语,他信了他们的话,心中却也是有杆秤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绝不会因为追求长生就胡来,绝不会如此!

而另一边,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对这事情也有些震惊。

他……

他当然也是想要长生不老的。

试问这世界上谁是不想要长生不老的呢?

但是他应当不会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才对,他对自己有信心。

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他自是小心的。

而那后世之人……

李世民蹙了蹙眉,他们如何能与自己相提并论?

可笑!实在可笑!

这些话,虽然夸了几人,然而在他们心中,自己早已经是功绩卓绝的千古一帝,老生常谈已经没办法让他们高兴了。

除却晚节不保,还有对长生不老幻想的破灭。

不只是他们不高兴,还有许多追求长生的人也是如此。

【上下几千年,有哪个真正长生不老的了吗?没有吧。】

确实,他们身边也从未有过这样的人。

传说,都只是听说罢了。

【但凡秦始皇好好地多搞几年事业,我们现在的日子不知好上多少啊!之前看过一个视频,问如果能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说得最多的就是回到秦朝教秦始皇养生长寿,如果可以大家巴不得这世上真有长生不老,徐福这个没用的东西!连个长生不老药都找不到!】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讶异,自己在后世心中这般重要?

但更令嬴政惊讶的是女子后面的话,徐福找不到长生不老药吗?

是为何呢?

是他找不到那海上仙洲?

不是都告诉他是何方向了吗?

还真是没用不假了。

还是说……这世上就真没有这东西存在?

【当然了,这些话也只是玩笑,但也恰恰是这些话证明了人们对于秦始皇做下的那些功绩的肯定,只可惜这世界上没有如果,更不可能有长生不老药,逝者已逝,我们已经没办法指望老祖宗,未来还只能靠咱们自己。】

谁说的?

他嬴政想做的事还有许多未做呢。

即便没有长生不老,他也能做到无人能及。

就算是从前他也是有信心的,更何况如今有巨幕的出现让他可以提前窥得天机。

【宪宗晚年修仙,人也变得很暴躁,所以这人气就不高了嘛,史书记载,“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宪宗一死,穆宗上位,我们说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杀害宪宗近臣,赏赐扶持自己的人,而像白居易这种之前不被待见的,现在自然就得到回京的机会了,个人觉得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唐,元和年间。

若说这最有可能即位的人,当然还得是被立为太子的李恒。

可是李纯不太相信自己这个儿子能有这样的胆子。

但是除了他,就是李恽。

他的儿子,竟敢篡位。

自太宗玄武之变,这大唐是个人都想效仿,可像他这种名正言顺地坐上这个位置的人却因没有经历过,从不曾往那方面想。

谁能想到他最后是栽到这种事上?

【穆宗应该很欣赏白居易的,这两年就一直提拔白居易,让白居易做到了中书舍人,可能这时候白居易也觉得自己前途有望,时刻不忘自己的“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就又开始搞事业,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他上书论河北用兵的事情,没有被采纳,他对朝廷失望,这时候的天下已日荒,可能白居易觉得在长安不受重用还不如去地方造福百姓,于是他自请外调,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到了杭州,修建西湖堤坝,疏浚六井,干了不少实事,恰逢这时候元稹罢相,到了浙东任越州此事,这挨得近啊,传信就更方便了。】

白居易顿了顿。

“先时听闻那苏轼建苏堤,还觉他是个好官,为他所惋惜,没曾想我自己也做这事。”

平日里白居易也不是不管政事的,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若这次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