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2


射的是正德皇帝,因为正德皇帝的帝号叫“大庆法王”,正德皇帝建立豹房,并给豹房取名为“西华门”,豹房有一个“豹”字,而西门的属相是“虎”,虎豹相对应。而且正德皇帝与西门庆一样都好佛,但不是正经信佛,是研究欢喜佛,也就是房中术。】

严世蕃笑了,安慰父亲:“父亲不用着急,陛下被牵涉进去,此事不会就这么善了。”

【据《明史》记载,正德皇帝为了向僧侣讨教房中术,专门在西华门豹房设置护国佛寺,曰宝庆寺——西门外宝庆寺,不就是“西门庆”?小说中,西门庆将胡僧引至家中,求取房中之药,以身试用,最终年仅30“英年早逝”;而历史上的正德皇帝也于33岁死于放纵,且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正德皇帝朱厚照:!!!

比起豹房被调侃,朱厚照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结局。

“我33岁就死了!”年轻的朱厚照玩不下去了,想到现在他也的确没有子女,有些慌了。

他死的这么早还没留下后代,那是谁继承的皇位?

不会是藩王吧!

大臣们也急,听着小说杂言还听到了皇帝的死因,如此不光彩还后患无穷的死,这难不成又变成下一个宋朝!

大臣们眼神互相一对,下定决心:得约束约束小皇帝,太医时时刻刻关注,最重要的是,先得留下子嗣!

【但是大家知道,《明史》真实度一直饱受质疑,清朝皇帝几次大修史书,不仅修改历史还修改经典典籍,是圣人见了都得提棍子打人那种程度。】

弘历眼神微闪。

不对,他不是修改了吗,既然已经修改了,后世人如何知道的?

是谁还私藏书籍了?!

【“西门庆”的原型到底是谁,目前没有定论。但是无论是严嵩的儿子还是正德皇帝,都是明朝中后期。】

【潘金莲与西门庆,一个生活在元末明初,一个生活在明朝中后期,隔了几百年,就这样被小说家勾结在一起,被骂了几千年。】

“这群文人的嘴实在是不修口德,”喜爱文学的邓太后也为这种情况愤怒,“也不修笔德。”

原本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因为文人一支笔,让无辜的好人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

“此事需要严加管束。”大汉的文臣也不喜欢这种风气,秦汉之初还有妖言令,禁止民间议论帝王之事,原本还认为秦王严苛,现在发现,果然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已经普及了,这种事迟早会发生。”蔡伦联想着最近越来越先进的造纸术,向邓太后提议,“朝廷不如设置出版部门,将民间需要刊刻的书籍审核之后再出版。”

邓太后若有所思,并没有立刻答应:“后世看起来文字颇为自由,应该也有类似的事,我们先听听天幕怎么说。”

【而且明朝这样的事情不是孤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环境多恶劣。】

【传奇小说《钟情丽集》,明清人都认为是邱浚的作品。它大概成书于景泰初年,叙述辜辂和黎瑜娘的恋爱故事,内容浮猥蝶亵,文字浅近鄙俚,实在是一篇恶札。】

【据褚人获《坚瓠集》记载,邱浚少时,他的父亲曾为他求婚于士官黎氏。黎氏拒婚,并且嘲讽邱浚不配做他的乘龙快婿,邱浚遂愤而撰这篇传奇,写黎氏失身于辜辂。然而“辜辂”根本不是人,是广东人呼狗的声音!】

后世的有些男作者,求爱失败就给女性造黄谣,编造什么“被强/奸”“被嫁给侏儒”等等剧情,在明朝的小说里已经有了。

或许是男性的劣根性,也或许是受到影响,但每次咕咕看到,只觉得活该被拒绝,这种人品若是没拒绝,在一起后患无穷!

【如果褚人获所说属实,则邱浚的写作态度实在非常轻薄。那么黎氏实在是眼光毒辣,看出邱浚人品不行。】

黎氏气得在家中大骂:“是老夫拒绝你父亲的提亲,你若是对老夫不满就冲着老夫来,凭什么要如此折辱我的女儿!”

黎氏看着女儿委屈到哭,想想日后对女儿名声的影响,对邱浚父子都恨了起来。

黎夫人心疼地抱着女儿:“天幕说得没错,这门婚事拒绝的好,若是我儿嫁过去不知道还得怎么被虐待。”

黎氏还有些不甘心:“我要请陛下为我作主,不能让我儿平白无故被如此污辱!”

说着,他毫不耽搁,立刻取出纸笔去写折子。

【随意给女性造黄谣,这就是明朝文人的态度,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仅仅针对女性。】

【当朝统治者在用童女修仙炼丹,嗑□□选秀纵欲,达官贵人在上行下效玩小脚女人、玩小手男人,有钱的文人在青楼里各种狎妓然后染各种性.病,没钱的文人就在文字里发挥想象力各种猥亵。】

【这就是大明的男人,句句不离“理”,处处都是“欲”。】

明朝的文人齐齐急红了眼:“我们不是只有这种人!”

“我们也有正经人!”

“这群小说家真是败坏名声!连累我们正经文人!”

当小说家写别的女性的黄谣时,他们看得热闹,哪怕知道是造谣,也觉得女性应该受着,不是她们自己不检点,怎么会有这样的谣言?

但是当自己一起被污蔑,终于感受到那种有口难言的委屈时,才开始慌了神,极力辩解着,徒劳的愤怒着,如同被造谣的女性。

【继之而起的有《怀春雅集》《天缘奇遇》《刘生觅莲记》《花神三妙传》《兰会龙池录》《双卿笔记》等几篇传奇小说,内容都和《钟情丽集》不相上下,字里行间充满了淫辞亵语,远远不能望《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的项背。】

【皇帝禁毁了《剪灯新话》,却没想到,后面的质量是地里的韭菜,一茬不如一茬。】

朱元璋觉得简直没眼看。

听完前面唐宋的文人,再看看大明的文人写得作品,这都是些啥!

还不如元朝的文人,不会写就别写,你学前人编戏曲也行!

【除此之外,明朝的抄袭情况也很严重。】

【比如周复俊的《泾林杂记》书已亡佚,仅《古今书集成》中《闺媛典》内辑有数篇,都是抄袭节录李祯《剪灯余话》中的作品成文,只有记唐寅故事的一篇当是出于他的手笔。他是明末《泾林续记》作者周玄的祖父。】

李祯:“……”

不但书籍质量一茬不如一茬,文人的质量也是一茬不如一茬。

都不会自己动脑子写吗 竟然抄他的《剪灯余话》!这种书都有人抄袭!

【在嘉靖年间 民间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 新兴市民阶级的抬头 连带影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取消了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