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0


国与魏国合作,两国集结了大军24万,反过来包围秦军,想要以两倍以上的兵力优势来消灭白起率领的秦军。

“24万大军?”得知被两倍以上的敌军包围了,寻常的将领可能是立刻避其锋芒等待援军。但是白起反而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要吞下韩魏联军!

“人越多,声音越杂,韩魏真得能彼此信任的合作吗?”

白起带领大军驻扎在伊阙,与韩魏对峙着。

表面看起来是秦军被包围,白起被迫驻扎在伊阙等待救援,事实上白起根本没有老实,一直在暗处派人搅动风云,挑起韩魏的矛盾。

“将军!韩魏起冲突了!”

白起站在高处,往下看着韩国与魏国的军队布阵,发现韩国耍了点小心机,故意躲在魏国军队后面,看起来像是要让魏国顶包。他就知道,两国一定会有矛盾,派探子去打探消息,果然得到双方互相推诿的结果。

韩国势弱,虽然请来魏国援军,但是魏国心思也不单纯,要求韩国打前锋,韩国又不舍得自己的兵力,互相交锋、推诿,以致于迟迟没有对秦军发动攻击。

“他们不进攻,我可等不及了。”白起招来部将,一番吩咐。

趁着韩魏不和,白起故意摆出阵仗,对着韩国的军队排兵布阵,作出要攻打的姿势。

在背后,白起抽调兵力,攻打魏国主力部队,魏国毫无防备,被打的措手不及,一片混乱之中,迅速惨败。

而韩国军队还没打,就被秦国打魏国的架势吓到了,军心涣散开始哗变自乱阵营,最终被白起一起攻下。

.

看到曾经的老对手,嬴政很有话说:“韩国魏国人才不少,可惜国君昏庸无能,既不能信任大才,又很多小心思,亡国不冤。”

不过,还是得感谢韩魏的大才,大秦用的很好,特别好用!

秦国所有的纵横家,都来自其他国家。

魏国过来的公孙衍、张仪、范睢,楚国过来的甘茂,齐人陈轸、吕礼,赵人楼缓,燕人蔡泽,悉数来自六国。

其中,魏国来的张仪、范睢对秦国一统天下的发展起到了“分水岭”式的作用。

还有魏章、李信也是魏国人,主持修建郑国渠的郑国,是韩国人,还有韩非,虽然韩非不愿意为秦所用,但是嬴政早在韩非入秦之前就看到过韩非的书籍,治理大秦很好用。

再看看面前的百家大才,曾经也是六国之人,现在都是大秦人,嬴政的心情更愉快了!

天下大才,尽在吾手!

.

乡野之间的张良:不,你没有,你缺了我……

【伊阙之战是白起的成名战,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

白起利用韩魏两军的矛盾,以半攻倍,最终全歼敌军,俘虏敌帅,还攻下5座城池。】

【从这个时期开始,白起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列强之间的平衡,因为他带来了新的战术体系——歼灭战!】

与大家对白起“人屠”的刻板印象不同,白起其实并不是每战都以大量消灭敌军为目标,根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从秦昭王十三年到五十年,白起亲自领兵出征共计16次,其中真正明确斩首记录的只有5次。

也就是这5次,铸就了白起“人屠”的称号:

伊阙之战,对手是韩魏联军,斩首24万;

光狼城之战,对手是赵国,斩首3万;

华阳之战,对手是魏赵联军,斩首15万;

陉城之战,对手是韩国,斩首5万;

长平之战,对手是赵国,斩首虏45万!

【长平之战是华夏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也是秦赵两国重要的转折点。】

长平之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场著名战役,在里面诞生了著名成语——赵括“纸上谈兵”。

还有著名的永录尸骨坑坑,相传是白起杀俘虏的坑杀,也就是活埋。但是根据现代的考古,1995年,在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永录村发现一处尸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尸骨和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还有尸骨。

尸骨是死后掩埋,而且坑并不是人为挖坑,可能是天然形成的,“白起坑赵”的说法开始被质疑。

【而且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白起虽然是第一个杀降的人,但是白起也是反对灭赵国的人。】

当长平之战胜利后,白起要求乘胜追击,秦昭襄王却认为国虚民饥,加上范睢担心武安君功劳太多夺走自己的恩宠,诏令白起收兵。

当错过了最后的时机后,秦昭襄王再次发兵攻打邯郸时,白起反而成为了坚定的反对者,反对灭赵,建议“释赵养民”。

但是秦昭襄王坚定的派出王陵等将领围攻邯郸,结果大败,反而被赵魏楚联军合力逼退。秦昭襄王又开始逼迫白起上前线,最终逼死了一代名将白起。

【白起在长平之战因为杀降名声不好,但是可以看到,他一直是目标清醒,纯粹而专注的职业军人。他的歼灭战中包含长途奔袭、快速穿插、迂回包抄、分割包围、连续追击等元素,并且重视侦查,能快速勘探敌情,并且准确判断时机,也了解自己士兵的状态,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

在长平之战杀俘,是秦国养不起如此众多的俘虏。

杀俘之后可以对赵国造成生力军的巨大打击,所以白起要趁着胜利继续攻击,也是趁着秦兵士气正高,用最后的力量进行奔袭。

但是秦昭襄王拒绝了,也错过了灭赵的好时机,让赵国有了仇恨和时间来准备复仇的机会,也让长平之战有时间传到其他诸侯国,让诸侯国有了结盟合力抗秦的机会。

在白起长平之战胜利后,秦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叫嚣着要灭赵。

白起拒绝出征后,还被嘲讽是年迈体弱,开始头脑昏聩。

但是最终的大秦战败证明,白起或许的确年迈,但是从未昏聩过。

直到白起被秦昭襄王逼死后,秦昭襄王才清醒过来,悔不当初,最终依然采用了白起的遗言,开始“释赵养民”,与民生息。

.

嬴政一声叹息:“武安君的确大才。”

嬴政同样非常欣赏武安君。

秦国的歼敌成果,白起占了一半;

秦国的经典战争,白起指挥的最多。

秦国的典型战法,白起贡献最大;

白起消灭的韩、魏、楚、赵等国军队累计达到100万,如果加上击伤和俘虏,三晋和楚国从白起开始损失了数百万人口。

白起是大秦胜利的象征。

可惜,武安君白起与他没有生在同一时代。

若是生在他的时代,他绝对不会做得如此决然,把武安君逼死。

他,从未逼死过任何开国将领!

【白起升级了大秦的战术体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