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7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大吉天象,贵女入宋,臣等恭喜官家……”

“……”

“好好好,今夜大喜,朕心甚悦!”赵祯如此说道,随即又拉着曹玘这个国丈讲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皇后生女有功,必须厚赏皇后曹家。

有点受宠若惊的曹玘:“……多谢官家爱重!”

“曹爱卿勿要再如此多礼,朕今夜得了一个嫡出的公主,实在是喜不自禁,方才在仁明殿和皇后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将公主的封号定为安宸,不知在座各位爱卿可有更好的意见?”

“……”

众官员在不着痕迹观察出官家的脸上一直都带着轻松喜悦的笑容,而随侍官家的宫人又在给每一位出席宫宴的官员送上金花生、银莲子、红鸡蛋等等喜物,顿时就又提起一颗心来。明面上这就是官家赏赐给他们的东西,好让他们也沾上些喜气。

可对于一向都很是节俭的官家而言,完全就是大出血破天荒的头一回。再加上这本应该是宫中诞下皇子才会有的赏赐,比如先帝就是这么干的,恨不得在汴京城敲锣打鼓放鞭炮,昭告天下朕终于有儿子了。

“安宸”这个封号一出,百官皆是沉默,并开始思索官家所说的“宸”是哪个“宸”。若是时辰的“辰”,或者是别的字都还好,可若是只是联想到皇后娘娘生的是一位公主,还有那到现在为止肯定是人尽皆知的神迹,在场所有文武百官都难免神色有异。

历朝历代的公主封号不是以国名和郡县名,就是以美名,只不过因为大宋的公主大多数都没有封地,便一般都是以美名做封号,比如慈明公主等等。

安宸安宸,安这个字是指平安长安,寄托着官家的一片慈父心怀,可宸这个字却是大有来头,从古至今皆是帝王、皇位的代称。

——难不成官家是想要效仿前朝唐中宗李显和公主安乐之先例,也欲立公主为皇太女?所以现在就要为公主造势?!

包拯把这两件事在心里过了一遍,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哪一个情况会更糟糕些。

其实赵祯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他就是单纯很喜欢这个封号,并且迫不及待的要送给他的宝贝女儿。

因为虽然在嫡公主出生前,赵祯已经做过很多回父亲,可那些孩子却是无一例外的早早夭折,回想起那些孩子在刚刚出生时,跟个小猫儿似的虚弱哭声和皱巴巴红彤彤的小身子,赵祯心里就是一阵痛如刀割。

而安宸和他们都不一样,即使是刚出生,就哭声响亮,甚至还能甜甜的嗦着小手指入睡,还睡了一会儿就又哭着醒来喝奶,吃饱喝足了之后还能一边玩手翘脚,一边吐口水泡泡。

已经被一出生就健康活泼的女儿可爱到的老父亲,智商当场就减去一百,正好维持住乐呵呵的慈父模样,坚定不移的要给自己的小乖宝女儿上封号。

很努力在展示自己活泼可爱的桃夭沉沉睡去,对她父皇母后的谈话并不关心,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小婴儿该操心的。

曹皇后苦劝不得,还猝不及防被官家分享秘密,说是在她怀孕期间,他曾数次梦到麒麟踏着祥云入宋,还扬言要带着大宋超越前朝,成为能让后世人梦寐以求的盛世王朝。

“这个事情朕可只与皇后你一人说过,不足以为外人道矣,毕竟天机不可泄露。”

赵祯这个官摒退左右,还一副面色谨慎认真肃穆的神秘模样,曹皇后原本是一位官家要跟她商议什么大事,结果就这?

曹皇后的神情一下子就变得难以言喻起来,不过好在赵祯的注意力都放在女儿身上,并未察觉。

“既然官家坚持,那臣妾也不能再劝……”

曹皇后见劝不动官家,而按照她以往的经验教训,再劝下去不是吵架就是不欢而散。若是放在之前,她确实不害怕官家甩袖而去,可现在她有了女儿,那行事决定就得三思而后行,免得惹官家不喜,再让女儿也跟着遭受冷待。

她并不是一个愚笨之人,自然能看出官家不喜她的容貌,更不喜她的性情。只是以前她觉得自己作为皇后,并不需要官家的爱意,只需要敬重即可。

可很显然,有敬无爱,是会让她的女儿受苦的。

曹皇后如何能接受?

她可是要让女儿成为大宋最幸福快乐的公主!

还不曾知晓神迹的曹皇后想着自己阻止不了官家,那朝堂上的相公们肯定是能阻止官家的。

但宫宴上的相公们却是左思右想,因为神迹的发生有目共睹,于是欲言又止止又欲言好几次,却是到了宴席结束离宫时都没有说出反对的话来。

其实虽然明面上不太看得出来,但在被热爱伪造神迹,还日复一日神神叨叨的先帝影响下,大宋相公们还是很吃神迹这一套的。

尤其是已故的刘太后临朝听政十几年确实做的十分出众,再加上前朝也有女帝,因而大家也不是那么强烈反对,甚至还有意识无意识的认可女子有时并不会逊于男子这种现象。

——而且官家也就只是要给嫡公主上一个封号,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要立下皇太女。虽然“安宸”这个封号有点过于尊贵了,可公主毕竟是嫡出的,还是官家唯一幸存的子嗣,那官家慈父心怀难以控制也是人之常情。

抱着可能就是他们想太多了的侥幸心理,大宋官员陆续离宫,紧赶慢赶的回去和家里人大谈阔谈今夜的神迹一事,有的灵感来了,还不畏寒冬当场提笔作词。

赵祯作为官家,自然也是擅于吟诗作词,在内侍的笔墨伺候下,也兴致盎然的作了一首词,大致意思就是夸赞吾家幸得麒麟女,大宋要有翻天覆地大改变云云。

就算是天子,在这方面也是难免带些文人墨客的夸大其词和自我想象。

不过此时的赵官家还是没有那么大胆的想法,让大宋一朝出现第一位女储君。

可随着安宸公主抓周就抓了个帝王私印,一岁开口说话两岁显露头角,三岁识字过目不忘四岁出口成章,五岁开始练武学文的天才神童事迹家喻户晓后,就是迟钝如狄青这样在朝堂上格格不入的武将,都能够看出来官家蠢蠢欲动的立储念头。

这也怪不得赵祯会起立皇太女的心思,因为这都是有缘由的。

安宸公主五岁时,赵祯这个做父皇的都二十八岁了,时人讲究三十而立,这可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分水岭。

可除了皇后所出的安宸公主和苗美人所出的福康公主,官家他居然连一个健健康康活着的皇子都没有!

后宫妃嫔人数不少,每年怀孕的妃嫔也有,可就是莫名其妙的突然流产,或者是生出来也早早夭折。

这又如何不让满朝文武相公心里犯嘀咕——你们这些赵姓官家真的不是约好的吗?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