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6
工夫想这想那的,实乃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过话说回来,曹皇后确实身体很好,不然历史上也不能历经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再加上这一胎也养的刚刚好,从发动到把孩子生出来,也就是过去了两个时辰。
助产的稳婆都是经验丰富之人,毕竟不管是谁,都很想要曹皇后这一胎平安顺产。
寻常妇人生头胎,往往都需要五六个时辰起步,还很有可能难产或者大出血,看到皇后如此之快就把孩子生了下来,还是母女平安,稳婆们面上都难掩惊讶。
不过到底是训练有素,很快就各司其职,有的把还在哭的公主给抱去洗澡,有的手脚麻利开始给生产后显得些许狼狈的皇后整理仪容,有的则是赶紧出去报喜。
“恭喜官家,贺喜官家,皇后娘娘生了一位公主,母女平安!”
负责出去的稳婆十分顺口的说着喜气祝贺的话语,却完全没有收到预料之中的赏赐。
正是疑惑抬头之时,却猛然发现了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此时正值寒冬之际,哪儿飘来的浓郁花香?!
还在惊诧之中的稳婆一直待在殿里,哪里知道分才就在公主一声啼哭后,不止是皇宫里百花盛开,便是皇宫外,甚至是整个汴京都到处开满了花。
除此之外,原本漆黑一片的夜空,还突然出现亮光,隐有仙乐奏响百鸟鸣叫。而稍微懂点天象之人,更是震惊无比的望着夜空,对那紫气东来和紫微星移动的天象看了又看,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紫微下凡,帝星入宋,逢凶化吉,逢吉更吉。
唐朝灭亡后,中原板荡,神州陆沉,虽然百年动乱最后终结在宋太.祖赵匡胤,但贪狼叛君,穷奇弑兄,此乃大凶之兆,于是很多有点本事的奇人异士都不觉得天命在赵宋。
可现在看了真实的紫微星下凡天象,这些人就忍不住开始怀疑人生了——难道赵宋真的有点天命在身,他们期待已久的盛世也终于要来了吗?
暂且不论隐居避世的奇人异士是如何的怀疑人生怀疑全天下,大宋这边的君臣百姓,从上到下却是因为这大吉神迹而变得神采奕奕两眼放光。
而经历过先帝真宗一朝,动不动就要搞点假神迹,就是为了给老赵家和大宋贴金镶玉的年老大臣,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官家又要搞事情!
可仔细一想,这又不是先帝那个不靠谱的,而所谓的仙乐官家还能事先派人藏在汴京各处吹奏,百花盛开和百鸟朝拜可就是做不到的。
别说什么官家神通广大,但凡真的有这个实力,就该是西夏和辽国给他们大宋纳岁币了!
对此,用气运来造神迹的桃夭在很给面子的哭了好一会儿后,才顺从婴儿本能沉沉睡了过去。
别问她什么时候会醒,反正肚子饿了她就会主动醒来吃“饭”。
努力消化完刚才的神迹代表着什么的赵祯迷迷糊糊的点头,然后再迷迷糊糊的从偏殿进了主殿去看皇后和公主。
——怎么会是公主呢?!
“官家,你来了……”
面色还带着些许苍白的曹皇后赶紧想要起身行礼,赵祯连忙阻止,心中对皇后这样克己守礼的举动也是有着诸多无奈:“你刚刚生产完,还是躺着不要乱动为好。”
曹皇后确实感觉很不舒适,即使这个孩子生的很顺利,但生产终究还是很费气血和心神。
若非惦记着要见官家一面,她现在可能也要跟女儿一样睡过去了。
“朕是来看看你和公主的……”
赵祯一边说着,一边探头去看床榻一旁的襁褓,然后就发现自己女儿已经睡着了。
皇后看到官家想要看孩子,赶紧就又要伸手去抱,赵祯只得再阻止。
“她既然睡了,那就让她安心睡觉吧。”
因为刚刚生产后的妇人不好见风见强光,仁明殿的烛火都比较暗,赵祯当即小心翼翼的弯腰探头去看女儿,发现小脸睡得甜甜的,下意识就露出一个慈父的笑容。
“肯定是方才哭得太大声,哭累了才会睡得如此香甜。”
——不过也可能是遗传皇后的大嗓门。
赵祯的声音放得很低,曹皇后被拒绝后也没有坚持去抱孩子——毕竟这可是她十月怀胎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孩子,她又如何会不疼惜呢?
在赵祯进来之前,她可是一直都在看着女儿的可爱小脸蛋出神,心里软得就像是一团棉花。
——她一定会让女儿成为大宋最幸福快乐的公主!
曹皇后如此心想。
第174章 【玉麒麟】1.2
在亲眼目睹神迹的发生后,无论是满朝文武百官,还是汴京的平民百姓,其实都做好了迎接一位嫡出太子的准备。
只是皇后娘娘诞下的却偏偏是一位嫡公主!
当皇后娘娘和嫡公主母女平安的消息传到宫宴上时,曹皇后的亲爹曹玘更是没忍住连问三次皇后娘娘当真是生的公主。
——怎么会是一位公主呢?!
莫要说在场的朝廷相公们是在心里如此嘀咕来嘀咕去,便是深受官家信重的包拯也面上一惊,目光看着国丈曹玘难得的失态,心里却也跟着泛起了嘀咕。
包拯作为曾经亲手审过狸猫换太子和狗头铡陈世美两个惊世骇俗皇室大案的朝廷命官,因为见识过太多的风风雨雨,于是比起其他的固执保守老学究,他的想象力和执行力都要比旁人强上许多。
虽然还对那神迹有所怀疑,但包拯更怀疑这一次不会又是后宫妃嫔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毕竟这遍布整个汴京皇城的神迹,那可是真真切切的。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神迹要么是真的,要么就是有神人在伪造神迹——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冲着一位公主而来,即使这是一位嫡出的公主,一出生便是贵不可言。
可是这也不对啊!
官家的后宫之中除了皇后娘娘之外,根本就没有妃嫔同时怀孕同时生产,这狸猫换太子总不能是皇后在开玩笑……
包拯的视线再度落在国丈曹玘身上,对于皇后娘娘诞下一位公主这件事,国丈显然是很失落的——因为按照曹氏世家大族的地位,再加上皇后娘娘的身份,以及和太后的关系不错,若是皇后真的诞下一位嫡出的皇子,只要能长成,于理于法,那就都是板上钉钉的中宫太子。
听到女儿诞下的是一位公主,曹玘即使理智上知道自己不应该露出任何不好的情绪,可情感上还是没忍住做出了不妥的行为。
好在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立刻喜笑颜开的祝贺官家和皇后。别管是不是真的快乐,能在大宋朝堂上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基本都不会是什么蠢货,至少在赵祯这个官家得了空返回宫宴时,文武百官已经是处的一派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