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0
扶苏这会儿已经听士兵说了前因后果。
原来昨日他给庶民送的那点赏钱竟然还叫庶民记挂上了,不知是出于报恩还是单纯不忿有人抹黑愿意善待庶民的王上,他们检举了之前传播秦王黑料的贵族。
那家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寻常的小贵族。没本事建个堡垒抵抗秦军,在被抄家之后就带着藏起来的一点金子跑来了南阳。
南阳在昭襄王时期就已经归秦了,这里原本的楚国贵族大多都跑回楚地重新安家。少数留下的,这么几十年下来,除却一些大贵族还坚持自称楚人,后来被秦王收拾了之外,其余小贵族大都认清现实归附大秦了。
也就一些新来的小贵族不懂事,拿着钱重新置办了一点家产。嫌弃秦人害得他们日子过得紧巴巴,表面不敢埋怨,背地里却颇有微词。
南阳太守吕齮简直要气死了。
因为这家人逃来南阳之后为了落户,表现得可是特别的乖顺。否则身为秦官的他也不敢随便给楚人办户籍和照身帖,万一这是反贼,他这个太守岂不是当到头了?
谁能想到他们在秦吏面前乖,在庶民面前是演都不演。
由于家中已经不剩多少仆从了,抹黑秦王时没法每次都叫仆人去煽风点火,偶尔干脆就是自家人亲自出动。
他们就是想着庶民一般不敢和当官的多话,听到什么消息只会和其他庶民传播。只要他们散播谣言的时候避开点秦吏,应该问题不大。
楚人还想着煽动庶民造反呢,哪怕煽动不了,能叫秦王不痛快他也高兴。
可惜南阳不是个好地方,这里被秦国掌控了几十年,好些年纪小的都不记得自己以前是楚人了。
扶苏被气笑了:
“吕太守,这些人实名制散播谣言,你莫非要告诉我你毫不知情?”
全叫仆人去散播也就罢了,他们可是亲身上阵了的。哪怕做过伪装,你治下有人抹黑王上你也不知道?那你这个太守别当了。
吕齮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他寻常又不下乡里,楚国贵族不敢在城中生乱。他只知道城中舆论风向没问题,根本没料到楚人是从最底层下手的。
如今的贵族大多看不上庶民,觉得庶民压根翻不起风浪。楚人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个心理,精准打击。
吕齮只能长跪请罪,保证一定彻查此事,再不让南阳出现类似的情况。
扶苏瞥了他一眼,示意李斯拿着供词去禀告父亲。南阳太守的失职该如何降罪,也该由父亲做主。
吕齮便乖觉地跟随李斯去觐见了王上。
被人抹黑对秦王政来说实乃常事,更何况抹黑他的还是楚人,那就更寻常了。
他原该生气的,可见爱子气呼呼的模样,又觉得好笑,便气不起来了。
秦王政雷厉风行地处置了这事,让吕齮戴罪立功,将南阳全境都彻查一遍。暂时没有撤换掉他的意思,毕竟地方上人才还有些稀缺,等日后人才多了再看他表现。
等遣退了吕齮,秦王政哄了爱子一句:
“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次次都生气哪里气得过来。不是你劝寡人生气伤身的?自己倒是不控制脾气了。”
扶苏看了眼李斯记录的供词,果然避重就轻,没有全数写下那些人都编造了什么。
他对秦王政说道:
“父亲不知道他们都编了什么瞎话,我听完哪能忍住不生气?”
说什么秦王长相吓人,还说他阴险毒辣会吃人。
关键是李斯审问之后发现,这样的流言不是只有这一家在传。
那家人受不住审讯全都招了,说是谣言是有人刻意编造的。然后传讯给各地有异心的楚人,叫他们统一口径,传一样的话。
如果各地说的都不同,庶民们互相一打听就知道是编的了。可如果所有人都是这么说的,相信这是真相的人会大大增加。
这种流言有时候能流传千百年。
等后人史料缺失时,想要记录当年的过往,只能多方打听各地的传闻互相印证。类似这样各地都大差不差的流言,就很有可能被当成真相记录下来。
秦王政听着爱子振振有词的分析,饶有兴致地问道:
“所以他们具体是怎么污蔑寡人的?”
扶苏不想把那些话说出口,拿了张纸提笔写下一行字——“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①
等父亲看完,便要在烛火上烧了。
扶苏补充道:
“使者缭这些年在楚南百越,一直不曾回秦。楚人听闻当年缭见父亲时说过一段点评父亲为人的话,说完后不久就逃遁了,不肯事秦。便借此牵强附会,编造了这些说辞,还说这是缭亲口所言。”
目前还不叫尉缭的使者缭和秦王政之间有一段往事,旁人知晓得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使者缭一开始不愿意为秦王所用,还和友人说过秦王不好相与。
楚人假称使者缭这些年在楚地附近,和他们楚人有过来往。他们从缭口中探听到了他和友人的对话,便是上述这一段。
这还不是全文,后面有一段“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②
庶民哪里知道这是不是缭的原话,楚人都这么说,他们也就都这么信了。而且话语是根据故事编的,非常贴合剧情,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庶民也记不住全文,只记住了秦王长得吓人、心性凶险阴狠、还会吃人。
缭的原话大概也好听不到哪里去,但估计没这么夸张。楚人约莫是拿那段话添油加醋了一番,半真半假的,最容易叫人相信。
秦王政拦下了太子烧掉纸张的动作:
“不急,过些日子拿去给缭看看。”
扶苏动作一顿:
“若是这样的话,恐怕缭要被吓出个好歹了,父亲也学会欺负人了。”
秦王政但笑不语。
莫名其妙成了楚人编造谣言的工具人,使者缭也是倒霉。
扶苏将这张纸递给了史官:
“你且收好,莫要流落出去了。”
史官惶恐地接过去,都不敢多看上头到底写了什么。小心翼翼地折好,把字藏在里头,仔细放进了木盒中。
胆敢散播谣言的贵族自然是处决了,
南阳境内类似他这般表面乖顺内里藏奸的楚国贵族还有不少,太守已经根据口供去顺藤摸瓜抓人了。
除此之外,必然还有其他人是那贵族不知道的。还得细细调查,全部揪出来才行。
这次的事情能光明正大地清理掉一批贵族,好歹算是个收获。寻常时候贵族可不能轻易斩杀,这么想来,秦王政倒希望参与的贵族越多越好。
南阳的情况绝不只是一地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