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


里择优学习的话?”

曹参点头,觉得没什么毛病啊。

要加入哪一派,那不得先了解一下,选个好的吗?之前在乡间,他接触的都是粗浅的内容,远不如长安学宫这么完善,也担心此前了解的不够真切。

萧何叹气:

“你说要择优学习,他们自然会认为你是杂家弟子了。”

杂家弟子就是汇百家之长,是个讨人厌的缝合怪,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的。百家当然不喜欢杂家了,谁乐意被人说自家学派某某部分是糟粕,更不乐意自家学说被拿去和别家的一起拼合。

其实杂家不是个很成型的流派,它始于商鞅的门客尸佼。在尸佼之后,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吕不韦,他撰写的《吕氏春秋》便是杂家的集大成之作。

原本因为秦王政对吕不韦有偏见,不喜《吕氏春秋》,导致杂家在秦国举步维艰。但后来太子扶苏明显青睐杂家,秦王政爱重太子,便不再计较吕相的那些旧事了,左右人都已经死了。

在秦国这种特殊的学术氛围里,注定了杂家弟子会越来越多。

谁让秦国不会放弃以法治国的根基呢?只要法家不倒,秦国就必然要永远走在杂糅百家的道路上。

听闻秦国官学里也开始教授各派学说了,却是只取精华部分教导,且不限制学子选修科目的数量。

这不就是杂家手段吗?只不过做得更委婉隐晦一些,还找了一堆借口安抚诸子百家,让诸派有苦难言。

如今长安学宫里杂家弟子也越来越多了,不少新加入的学子都没有选择固定的流派栖身。在曹参过来之前,就有一些杂家弟子闹得各家很不痛快,这才有了现在人人喊打的局面。

曹参觉得自己很冤枉:

“我怎么就成杂家弟子了?我说挑个优秀的学,又没说在每家里都挑出优秀的部分一起学。”

这是一回事吗?!

萧何表示爱莫能助:

“他们已经认定你是杂家弟子了。”

曹参:……

曹参只好自己回去想办法了。

他想的办法是赶紧确定一个学派加入进去,这样大家就知道他不是杂家弟子了。正好他考察了这么久,心里还是有倾向的。

只不过他得挑个不会阻止他继续去别家听课的学派,毕竟各家确实都有点东西。

也没人规定只有儒家弟子能听儒家讲座不是?做学问的不要那么死板嘛。

可惜曹参的加入申请被婉拒了。

学派认为他不是真心想加入自家,而是想打入内部替杂家偷师更多的精华内容。

曹参:…………

你们一群搞学术的,又不是在当官,用得着这么勾心斗角吗?

曹参被气笑了,他觉得各派简直不可理喻。他干脆和各家都杠上了,开始挨个给大学派发自荐申请。

他倒要看看,有没有哪家肯接受他。

事实证明,没有。除了墨家比较友善,但墨家表示你加入我们得先选派系。

曹参愿闻其详。

墨家:我们有楚墨齐墨和秦墨,你得选一家,然后和另外两家保持距离。

曹参:告辞!

学派内部还有倾轧,他都差点忘了这一茬。所以这群学子是不是一直没进官场给憋坏了,在这里提前体验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最后曹参决定,既然你们都说我是杂家弟子了,那我就杂给你们看。

杂家如今没有明确的领头人,不要紧,他来当这个领头人。

杂家没有讲师,问题不大,他们不需要自己的讲师。实在不行,他曹参学成归来也能给大家讲一讲。

现在的杂家只需要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小团体就行了。

毕竟单人跑去蹭课容易被赶出来,一群人跑去集体蹭课,你赶一个看看?

怎么,想打群架是吧?

杂家蹭课团和法家学子杠上的消息传来时,萧何正在隔壁学殿里听儒家讲师说荀子的思想主张。

他急急忙忙从殿中跑出来劝架,结果定睛一看,杂家这边领头的怎么是小伙伴曹参?

法家弟子剑拔弩张:

“这是我法家的课堂,你们一大群人乌泱泱跑过来,到底有没有把法家放在眼里?”

之前法家是没有“法家”这个明确的总结用词的,都是说的“法术刑名之学”。但大家都是某家某家,就他们名字那么长,说起来麻烦,后来就改称法家了。

还别说,有了专门的名称后,法家弟子越发团结起来。尤其是在他们的主场秦国,行事十分嚣张。

萧何一听这话就觉得要遭,肯定得打起来。他头大如斗,赶紧上前就要劝一劝。

结果却听曹参说:

“太子扶苏是支持杂家的,日后朝中恐怕杂家弟子会占据更多的官位。你们法家难道不想自己的学说在杂家中占比更大吗?莫非是觉得如今秦国以法治国就已经满足了,失去了更高的追求?”

法家弟子:!!!

可恶,他说的有道理啊!

法家弟子一改之前咄咄逼人的态度,友善地招呼起来:

“杂家的兄弟快进来快进来,有课我们大家一起听。所以那个占比的问题,还能再谈吗?”

萧何:……

学派就是如此的现实,曹参,真有你的。

改变不了秦国杂家出头的未来趋势,只能改变杂家内部的学说比例。他们法家比较务实,不像儒家那么清高,只要杂家肯商量比重问题,一切好谈。

儒家弟子眼睁睁看着两拨人勾肩搭背哥俩好地进去了,耳边还能依稀听到法家弟子在编排儒家“清高”“孤傲”“不宽容”,气了个倒仰。

当着他们的面拉踩是吧?

杂家从过街老鼠变成香饽饽,只需要一个曹参的加入。

长安学宫的程祭酒上任之后各种规定多如牛毛,不仅是学子和讲师的行为规范,还有各类附加的制度要求。

原本大家以为许祭酒已经折腾出了那么多东西,程祭酒过来应该没法再加。结果程祭酒偏偏很有想法,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干劲十足地搞改革。

于是学宫里新增了学子月考、季考等阶段性考核制,还新增了讲师的月度总结、季度总结等汇报制。

这月的月末,在全宫上下的哀嚎声中,学子们完成了一次月考,讲师们也绞尽脑汁写完了月结。但是这还没完,因为讲师们还要阅卷,学子们也要面对自己考得稀烂的试卷。

程祭酒不受影响,他认真地翻看着讲师们交上来的月度总结,满意地点头。

有了这些总结,他就可以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学宫中那数量庞杂的弟子都是个什么情况了。然后再挑选表现优异的,写进奏折里呈给秦王查阅。

程祭酒:每月向上级汇报的工作成果这不就有了?

不需要他亲自下去走访调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