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
。
萧何提醒他:
“本地人在家乡当官弊病极多,以后恐怕会遭到禁止。”
刘季不以为意:
“去其他地方也是一样的,反正只要是在地方就好。”
他刘季有信心去了别的地方,也能成为地头蛇。就是可惜远离了家乡后不能叫父兄嫂侄看看他的风光,有种锦衣夜行的遗憾。
刘季想着,那就把官做得更大一些。
他在丰邑当县令不行,那管理包含了丰邑的整个郡应该可以吧?不行就去隔壁的郡县,离家近那就都是他的地盘。
萧何问道:
“所以你准备怎么成为地方长官?”
刘季得意扬眉:
“我自有我的法子。”
他刘季这么多年在外头混,那可不是白混的,他的人脉远比别人知道的要多。
刘季又道:
“我的旧主张耳也去了咸阳,你以后要是发达了,能帮就帮他一把,我在此多谢了。”
说着起身要给萧何行礼,萧何赶紧拉住他,让他少装模作样。彼此都是多少年的交情了,不用搞这些虚的。
刘季乐呵呵地直起身:
“走走走,你既然要外出求学了,那我们兄弟几个好好聚聚。顺便你帮我劝劝他们,他们听说我要留下,肯定也不肯走。”
萧何被他推着往外走,十分无奈:
“你这是想让他们去哪里?”
刘季理直气壮:
“当然是参军!赶紧的,趁着六国还没统一去赚点军功,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他刘季可等着兄弟们都发达了好拉拔他一把,以后有几个大将军当靠山,他在地方上不是更如鱼得水?
一场聚会下来,萧何心力交瘁。
帮刘季说服他的好兄弟可不容易,一群人愣是坚持刘季不去他们也不去,好兄弟就是要一起进步。为了劝服他们,萧何嘴皮子都快说破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的,从隔壁沛地特意赶来相聚的曹参就说要和萧何一起去长安看看能不能求学。
有朋友一起走,萧何自然是高兴的。更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远离刘季这个祸害了,以后不用再替刘季劳心劳力。
希望刘季能早日找到下一个受害者顶替他,否则这家伙是真的能做出时不时请人送一封信去长安骚扰他的事情。
萧何走后,樊哙等人又拉着刘季喝了几场酒。
刘季都喝厌了:
“行了行了,赶紧收拾行李,再不走楚国都被灭光了,你们去了也白去。”
樊哙嘟嘟囔囔:
“我们现在去也迟了,要参军也该开打之前征兵那会儿去啊。”
但那会儿大家还在观望,萧何也在掂量新建的长安学宫是否靠谱。刘季才和老家的兄弟们重逢,大家很是高兴,根本不乐意这么快就分开。
刘季却断言:
“听我的,你们现在出发去王翦屯兵那一片区域。秦军肯定要扫荡各地的贵族,到时候必然再次征兵。你们会楚语,又比他们了解楚国的情况,定能入选。”
击败楚王需要消耗一部分兵力,但也不多,按理来说不需要继续征兵了。
不过等秦人当真开始清扫贵族就会发现,他们手头的人其实还是不够的,所以就要就近再次征兵。
秦军当然不能在楚地征,以免参军的楚人使坏。但是到附近的魏地征兵就不一样了,魏人又不会帮楚人。
最重要的是之前魏人肯参军的不多,都是韩人和赵人为了分田在响应。这次打完楚王之后,秦人肯定要给韩赵的士兵分地,魏人见状必会眼红,就肯加入了。
樊哙他们混在这些魏人里头不会引起戒备,反而能够凭借自己出身在楚魏边境的优势得到重用。
众人听着刘季一条条的分析,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过了几天,大家收拾行囊结伴离开。丰邑只剩下刘季一个人游手好闲,不过他也在收拾行李。
刘太公问儿子:
“你这又是要去哪里鬼混?”
刘季嘿嘿一笑:
“我去当地方大官!”
刘太公呸了一口,推着他往外走:
“快滚!”
刘季不以为意,乐呵呵地转身走了。收好推搡间父亲悄悄塞给拿给自己的东西,挥挥手告别父老乡亲。
第65章 太子的冠礼
萧何与曹参来到长安城之后,顺利地通过了学宫的考核。曹参还没想好拜入哪一派门下,萧何已经迅速去了术数家的讲师课堂听课了。
曹参有点愣:
“你这就选好了?”
萧何点头,他对术数很感兴趣。至于其他学派的治国理论,说实在的,他觉得研究这个不如研究术数公式。
“为官治国哪有那么多花样呢?不过是哪个好用就用哪个罢了。”
什么道家法家儒家,在萧何看来都是治国的手段。手段是在需要的时候择选合适来进行的使用的,而不是把自己限制在这些手段里,为了学说还要排除异己。
曹参若有所思:
“萧兄,你说的有道理,我受教了。”
曹参接受了萧何的说法,但他没有学到萧何的操作方式。萧何是先混入了术数家之中,再去四处蹭课的。
由于术数家没有明确的治国理念,提出的大多都是实用性的数算技巧,其他学派对术数家弟子没太多的防备。见这家弟子过来蹭课,不仅不驱赶,还十分欢迎。
各家想的是,术数家不算正经的治国学派,要是能把它家弟子忽悠过来,也算一件美事。
再加上萧何性格宽和温润,很快就和众人打成了一片,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即便是铁面无私的学宫祭酒,见到他时神色都要温和不少。
——毕竟萧何是个非常乖巧的好学生,他还特别热心,在其他学派发生矛盾时,总会站出来打圆场。
萧何:实不相瞒,都是被刘季那家伙练出来的。
刚开始只是为了维持和谐友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各派吵架耽误他进学。后来发现劝架之后各派师长都对他友善了不少,萧何就明了了。
在学宫里学子的表现如何都是被师长们看在眼里的,日后学成出师时是否能被师长推荐给咸阳城中有话语权的大官,全靠平时是否给师长留下了好印象。
虽然长安学宫还没能形成诸如后世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但萧何已经隐隐有成为学生会会长的架势了。
与此同时,深受各派排挤的曹参表示心很累。
都是到处去听课,萧何受到欢迎,他却人人喊打。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百家弟子都把他当成杂家弟子了,于是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曹参去找萧何抱怨此事。
萧何不由得头痛起来:
“你没有加入任何学派,却去四处听课,是不是还说过要在百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