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4
附近的文人方士诗文相和,端的是过了几年畅快日子。
然而好日子不长久,至正十二年七月,徐宋大军攻陷杭州,他为了避难只能带上家眷返回青田老家。
如果只有他自己他待在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只是孩子还不满两岁,让妻儿和他一起涉险实非好男儿所为。
结果回老家没几□□廷又给他送了封公文,这次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是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重点对象是海盗方国珍。
朝廷公文上写的是剿匪,江浙的官员打不过海盗悍匪只想招安,两边的意见达不成统一,最后就是他这个想剿匪的两头不是人。
左丞帖里帖木儿想招安,为的是明面上的太平,丝毫不顾盗匪肆虐下的百姓死活,方国珍又是个活络性子,为了当官不惜花大价钱贿赂朝廷,最终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海道漕运万户。
刘基剿匪的时候不只一次劝上头不要招安,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从海盗变成朝廷大官后便开始鸡蛋里挑骨头找他的事。
得,这次出仕又以辞官告终。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不识货,那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刘基仕途多舛,可他依旧有一颗为民做主的心,周边的势力看来看去只有朱元璋和张士诚对百姓好,只是张士诚目光短浅,长此以往不是好事,不若朱元璋有潜龙之资。
这次官府有人推荐他出来当官,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决定过来看看。
这次来的不只他一个,和他同行的就有宋濂、章溢、叶琛等人,还有从别处来的名人,朱大帅来者不拒全部接见,城里的礼贤馆都快住满了。
感觉不太靠谱,再看看。
刘基非常清楚人勾心斗角起来有多可怕,没道理朝廷那边的官汲汲营营,到起义军这边就成了清正廉洁的好官,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可能。
以他之前对朱元璋朱大帅的了解,这绝对不是个可以哄骗的大老粗,相反,这人从一无所有一路走到现在比谁都不好忽悠。
所以他大肆招揽人手是为了什么?总不能把他们当摆设吧?
粮食宝贵,鬼知道这里头混了多少只知道吃不会干活的人,滥竽充数也不能这样啊。
刘基一时半会儿想不通,但是他相信他的直觉,朱大帅穷苦出身,绝对不是浪费粮食的人,他手底下肯定不留无用之人,两个月之后再看看。
于是他就来教书了。
虽然朱大帅的势力和周边其他势力相比不算强,但是一时之强不能代表一直强,相比之下这里已经很不错了。
实在不行的话,朱大帅家的公子早早懂事也能让他看到些希望。
唉,他知道大帅亲生儿子年纪小,没想到会这么小,来之前应该打听清楚,现在这弄得他走都不好走。
沐青不知道这位据说能掐会算的神人在想什么,总觉得他的眼神怪怪的,打完招呼后赶紧回到书桌旁坐好。
好在小朱标很快就蔫儿蔫儿的回来,有人陪他一起受罪比留他一个人在房间里感觉好多了。
也就是今天第一次见面四位先生都在,过了今天他们就该分开排班了。
虽说他们个个都学识广博,但是仔细分的话还是各有所长,比如宋濂宋先生,他讲四书五经其他几位先生就比不过。
以后一天只面对一位先生,两轮之后还有旬休,除了多对一教学亚历山大之外好像和去书院没什么区别。
如果他的学习进度能和小朱标一样就更好了。
旬休日,难得自由的沐小青带上弟弟出门和小伙伴们玩。
他有个很好的注意,太子伴读不能只有一个,那样多丢面儿,必须得多找几个一起陪读,他感觉他的小伙伴们就不错。
先生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正好他们的学习进度都差不多,索性一起教算了。
小伙伴们:!!!
呔!哪里来的恶毒妖怪!快把他们的小伙伴还回来!
沐小青一副过来人的语气深沉道,“你们还小,不懂这里头的道理,等你们长大就知道能被大儒教导有多幸运了。”
李祺撇撇嘴,“有本事你去书院说,你看先生会不会撵着你打。”
沐青笑的开心,“咱们先生也很崇拜大儒的好吧,他肯定不会撵着我打。”
这个话题过于可怕,小孩子们赶紧换其他事情继续说。
沐小青一旬里有八天都脱离大部队,大帅不在家,城里有什么事都去隔壁衙门处理,他的消息来源就只剩下旬休时小伙伴们的嘴。
最近好几次小聚都是李祺在说他爹的脾气越发暴躁,在衙门要耐着性子处理各种事情,回家之后简直一点就炸,他去书院的时候都不敢偷懒,恨不得先生把他留下来开一整夜的小灶来躲他爹。
沐青心有戚戚,他大概知道老李为什么那么暴躁。
大帅亲自领兵出战,应天府里大小事情都送到他跟前,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儿,以前大帅出战的时候也是他留下镇守后方,问题是这次大帅走之前给他留下一整个礼贤馆的魑魅魍魉,弄得他去军器监要几个轰天雷炸了礼贤馆的心思都有了。
朝廷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们这里朱大帅说一不二,也算得上是个小朝廷,自然也少不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新人旧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已经很让他头疼,不过怎么说都是自己人,道理讲不通的话还能用大帅来狐假虎威威逼利诱,大部分在他“温声细气”的调解之后都能握手言和,再不济表面上也得和平共处。
这些新来的不一样,这些人还算不得自己人,里面有真心过来做官的,有碰运气来这里捞钱的,有各方派来的探子,还有单纯来混饭的。
要是他们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待在礼贤馆也还好,各地官员空缺很多,只要没啥品性上的大缺点,考察一番后就会派去各个城池当地方官。
偏偏这一批人中最出彩的要么被大帅派去给两位小公子当先生要么直接带走跟他打仗,留下来的安分守己的没几个,除了探子就是心比天高,闹的他脑袋都要炸了。
这能忍?
当然忍不了!
李善长就不是吃哑巴亏的人,别说什么吃亏是福,吃亏是福让别人吃去,反正他不吃。
这些天下来礼贤馆那些人的底子他摸的也差不多了,等大帅的回信到手就是他出气的时候。
有心做官的让他们去做官,探子们也能做官,方国珍的探子派到张士诚那里,刘福通的探子派到徐寿辉那里,正好还省的让自己人过去冒险了。
神仙说过张士诚非常擅长那什么“信息战”,还说过杨宪不是个简单人,现在他们没有和张士诚水火不容,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张士诚胸无大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