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3


,连皇后的凤袍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虽然范仲淹密折上奏很可能是为了保密,毕竟这事如果传开,那些吸血虫般的商人就会蜂拥而上,到时候别说是内府了,就是国库也得不了好。

仁宗叹了口气,范仲淹还在折子上请求降低商税,本朝商税已经够低了,如果再降,普通百姓一定会有怨言,他不敢冒这个风险。更何况,商人不事生产,靠投机取巧获利,税定高一点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对了,范仲淹还献了一堆‘邸报’上来,不知他这是什么意思,皇后,你来同我一道看看吧。”

范仲淹看过了王浮寄给他的《和乐小报》,看得津津有味,连晚饭都忘了吃。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上面的许多文章都很青涩,但趣味性很强,写美食的,仿佛字句间还冒着饭菜的香气写志怪的,偏偏又不止是写志怪,与现实是相通的写简单医学常识的,虽然只是寥寥几条,但看过之后,便知生水不能饮用,因为水中有看不见的脏东西写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算学题的,常常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感,惊喜连连……

等他全部看完,思索了很久,突然明白了王浮的深意,就连他这样经历丰富、意志坚定的人都能被这小报吸引住,可见这小报有何等威力,能够在不知不觉间使人沉迷,受到它的影响。如果能够用小报来教化世人,寓教于乐,应当是一种极好的方式。

仁宗和曹皇后才看了一份小报,便各自沉迷,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板块,翻开了下一册。等他们回过神来,宫中已经灯火通明,宫女们都开始摆膳了。

“唉,宫中为何没有火锅呢?这位放鹿翁写得真好,好似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就在眼前,还能闻着香气呢!”

“这有何难?”

仁宗吩咐晁安去找了个铜锅,又搬来火盆,用昂贵的银丝炭煮起了火锅。

“官家,这……”

仁宗朝她眨了眨眼,他们夫妻二人一向简朴,吃饭也很简单,这还是第一次这么大张旗鼓地麻烦御膳房,好在也只放肆这一次,不妨事。

两人第一次自己动手煮菜,兴趣盎然,一顿火锅下来,酣畅淋漓。

“这小报,还是先

送给那些翰林学士看看,让他们作个阐释,有些算学上的东西,太过艰深晦涩了。这王方,还真是个妙人,竟然想出这样的东西。”

晁安附和着说“如今京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小报,上次奴婢奉命出宫传诏,就听着手下人闲谈,聊起益州府的和乐楼。据说和乐楼珍脍如云,一道菜能做出百般的花样,尤其他们家的饮子和茶点,每天刚出炉就被人抢光了,买都买不到呢!”

曹皇后来了兴趣“和乐楼与这《和乐小报》同出一家么?”

“回禀圣人,《和乐小报》最早是和乐楼附赠给客人的,因着内容有趣,渐渐传到了东京。如今要是谁手上有这《和乐小报》,大家都抢着去借来抄写呢!”

仁宗看他说得兴起,咳嗽两声,觑了他一眼“既然《和乐小报》早在京中传扬开来,怎么没见你早说?”

晁安讪笑“奴婢寻思着这都是升斗小民取乐的玩意儿,不登大雅之堂,怎敢轻易在官家面前胡说?”

“这就是你‘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原因,”仁宗用手指了指桌上范仲淹的奏章,“范仲淹说,这小报做得好,可以教化百姓,使人明理、懂法、向善。朝廷律令若是刊登在上面,可在数月之间广达乡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得到朝廷邸报的,可是少数人。”

曹皇后十分聪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问仁宗“范大人是建议朝廷自己办报?可是官家,不说主持办报的贤才能手,就说这纸和雕版,耗费之巨,国库可承担不了。”

仁宗愁上眉头,显然他已经考虑过了,朝廷的确不可能像《和乐小报》一样,卖报纸吧,官府威严何在?要是白送的话,那岂不是血本无归?

愁归愁,仁宗还是让晁安把《和乐小报》送到了馆阁,让那些翰林学士解读。

稍后为你更新

第77章

范纯仁来益州府后, 文同、沈括和苏轼带着他出去逛了逛, 也不知道去了哪, 回来之后感情进步飞速。可能他们家里都有做官的,

也算是有些来往,很快就能混到一起去。

不过范纯仁还是牢记自己的使命, 以谈正事为要, 跟王方说了范仲淹上奏折为他们家请求赏赐的事,

估摸着朝廷谕令很快就能下来。水泥和蜂窝煤已经开始生产了,范仲淹打算为邓州府先订一批水泥,他们的府衙年久失修, 到处漏水,官吏们都已经抱怨很多次了,

有时甚至懒得到府衙上工, 毕竟他们也不用打卡,份内的事做了就行。

王浮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范仲淹这是在树立典型,连府衙都用了这种最新的建筑材料,其他需要的人自然也打消了疑虑,怪不得这时候很多官员在任上干了什么大事,

都要盖个楼、立个碑,请当地有名的文人学者吟诗作赋,比如滕子京造的岳阳楼, 这也是一种广告啊。这宣传做得好,还能吸引文人骚客前来旅游呢!

啧啧, 大佬就是大佬!

林洋派了自己手下的人跟着范纯仁一起回来的,在仁宗的旨意还没下来之前,能多捞点就多捞点,万一仁宗又要搞什么“水泥专卖”,那他们就吃亏了。虽然范仲淹保证过仁宗一定会同意他的建议,而所有人,包括王方都很认可仁宗是一位宅心仁厚的皇帝,王浮还是有些担心。

一旦涉及官方,王家人再想抽身,就难了。王方倒是乐观,因为王浮异于常人的见识和智慧,王家已经走在风口浪尖上了,此时再退缩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跟着朝廷干,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报国”,甚至还能得到官家的庇护,对毫无根基的王家来说,是好事。

更何况,和范仲淹这位大佬上了同一条船,王浮立刻信心倍增,有大佬罩着,她还怕什么?!

不过,王浮看着王家小学堂新增的范纯仁,特别想问“大哥,您什么时候回家跟大佬汇报工作呀?在线等,挺急的。”

范纯仁年纪不大,但学问做得极漂亮,估计是家学渊源,范仲淹养的几个儿子都非常有才华,人品也好,学问也好,都秉承了范仲淹的一贯作风。

王方就喜欢这样上进的后辈,纪远看着好学的范纯仁,也是一脸欣慰,这些人凑到一起,简直就是学渣的修罗场,别说王瑾了,连王浮都不太能跟得上他们的思维。

不过他们也会有不那么科学严谨的时候,比如一心想从故纸堆里寻求理论支持,或者异想天开,刚起一条“河堤”就想建起固若金汤的“城池”……

好在这些都不算什么,每次王浮看见他们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