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6


杨兄怕是记错了,你不是请我来帮忙改进账本的吗?怎么说我是商会构想的提出者?这重担我可担不起,杨兄莫要开我的玩笑……”

杨华暗道“老狐狸”,尴尬地笑着,还是不肯放弃拖王方下水,奈何王方也是个夹黑芝麻馅的包子,任你揉搓,就是不松口,两人一来一往,四周的人都听得烦了,纷纷道杨华做人不厚道,自己不靠谱,还要牵连无辜。

王方见杨华额头上青筋直冒,似乎有些“唉呀,今日我来,真的只是为了帮忙改账本的,没想到杨兄非要我说话,我只是个教

书的,没什么本事,也听不懂杨兄的话,唉,我还是先告辞吧!”

然后就拱手作揖,向相熟的人一一道别,带着王瑾和王浮溜了。

王浮牵着她爹的手,崇拜无比“爹爹,您今天真厉害!”

王方捋了捋颌下的短胡子,自信满满,好歹他也是考中过乡贡进士的人,官场那一套推诿之辞他也学了个七七八八,怎么会对杨华的为难束手无策?

等他们在外面逛了一圈回到家里,杨华后脚就跟来了,王方面色如常地把他迎进来,听着他的指责。

“王兄,你我所谋之事本就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大好事,为何你今日百般推诿,让我下不来台?”

“杨兄此话有失妥当,你我不过泛泛之交,只见过一两面,怎么就共谋大事了?更何况此事与我并无干系,我为何要帮你?”

杨华气得倒仰,张口就说“这是你家十娘的主意,若是我抖落出去,你家这位多智近妖的十娘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王方,你不要逼我!”

王方的目光一下子变得锐利起来,冷冷地说“杨华,今日我不说话是为了你好,若你还想拿十娘的名声来威胁我,我也不怕两败俱伤。更何况,你杨华不是口口声声地说,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只是由我提出最初构想的吗?到时候还有几人能信你的鬼话?!我倒要看看,是你杨华背后之人能为你撑腰,还是天理律法为我撑腰!”

杨华摔门而去。

王浮在门外听了个大概,听到那句“我也不怕两败俱伤”,心中又涩又甜,端着莲子羹就敲门进去了。

“爹爹……”王浮的声音糯糯的,听得出她在撒娇,王方十分慈爱地唤她过去,问她“怎么了,八郎欺负你了还是你娘又揍你了?”

“爹爹,我是不是老给你惹祸?”

“不,十娘是爹爹的掌上明珠,不论十娘做了什么,爹爹都会原谅你的,我相信你是个好孩子。”

“爹爹……”王浮忍不住,伏在王方膝上痛哭起来。前世那么渴望却怎么也得不到的父爱,竟通过这样的方式补偿了回来。她也曾想过,如果那时候她有王方这样的父亲,那该有多好……

王方抚摸着她的小丫髻,轻声劝慰“十娘不哭,咱们也让杨华看看,既然是你提出来的,就要由你来完成这件事。”

他仔细想过了,组建商会的确是件好事,由谁来起头也很重要,杨华一心谋求私利,注定失败,那就让他们王家来做这件事。

王方说到做到,立刻就开始安排人着手组建印刷业的行会,有了杨华的前车之鉴,他决定低调行事,只是暗中联系了益州府几个大的印书坊掌柜,说自己可以帮他们改进印刷技术。他们正愁只看到《和乐小报》上刊载的采访报道,自己实际去做的时候却遇到了许多困难,若有人愿意教,他们当然愿意学。最重要的是,王方提前与梁通判报备过,也在周知府那里通过气。他当然不会打着挖官府墙角的旗号到处乱说,只说是为了改进技术,带动益州府的赋税增长。

王方拟定了一份协议,凡是接受了王家帮助的印书坊都要签订这份《印刷业行规》。

行规规定未经行会商议同意,私人不得以调整价格的方式打压对家

各家各派一人成为行会管理人员,等级由自身规模决定,权限由行规写明,每年交一定量的会费保证行会运行

凡入会者,必须在自家印刷的书籍后面注上“益州印刷行会”字样,有这个字样的书籍如果质量过低,可以到行会办公地点兑换质量优等的书籍,其成本由所有参与行会的人家共同承担,如果查到劣质品来源,将十倍罚之

各家各派优秀印刷工匠进入行

会研究所,数量不限,考核决定,但保证每家至少有一人进入。在行会研究所里,他们需要穷尽毕生所学,改进印刷技术,凡有所突破者,根据最终效果给予奖励,其余诸家,若想使用最新技术,需要付给一定的银钱,购买发明人手中的专利,专利由发明人持有,专利费根据发明物价值决定,专利期限最短五十年,长者需要协商

所有行会参与者,不得对外泄露行业机密,不得勾结外人图谋行会技术,不得借用权势破坏行会规则,如有违者,终生禁止再次入会,不得使用行会有专利的技术……

这份行规一出,吓退了不少小作坊的掌柜,却引起了像萧家这样的大商人的注意,他们并不缺少那点会费,能通过这样正当的方式得到别人的技术,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吸引力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王浮不怕这个时代行业技术在师徒和家族内流传的规矩,因为她明白,一项发明,只有更多人使用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技术共享,信息共享,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更大进步。

当新技术滚滚而来,碾压了旧技术,必然就会促成旧体系的衰退,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了保持住领先地位,你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才能获利,而与此同时,社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保守的思想终会被这种潮流打破。

稍后为你更新

第72章

最终王方找到了五十个合作者, 共同组建起了印刷行会, 以王家和萧家为首, 王家进入行会管理层的是名誉会长王方,

萧家的是运营会长萧重,也就是王浮同学萧照云的父亲。

他们一起出钱在东郊外一处空地上兴建了行会办公楼和研究所, 还未落成, 就先在各家选拔人才。

毕升和赵家书籍铺原来的大师傅都进了研究所, 以他们的活字印刷术,在研究所里担任了讲师。他们在还十分简陋的研究所里开始讲课,吃住都在那里,

每月的薪酬也不低。王方对这些工匠进行了分级,有初、中、高级三级研究员, 还有讲师、大师、宗师三级大研究员, 主要是为了在研究所树立起尊重技术的榜样。

不到一个月,活字印刷技术已经被这五十家印刷坊投入使用,益州城的人很明显地感受到最近书籍变多了,质量一如既往地高,价钱却便宜了不少,书后面还有“益州印刷行会”的字样,

声明如果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