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用的东西很难在民众中传播开来,即使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文章,亦是如此。

人们抢购完《和乐小报》,忍不住在书铺里又看了一圈,怎么前不久赵家书籍铺还是只有寥寥几本基础启蒙书,这一下就出了许多文人诗集、文注和游记?瞧这满满一架子书!诶?这摆书的法子真不错,只要看着书背上的名字,就能找到对应的书,都不用歪着脖子一本本数着找了,而且这封皮也挺括,撑得起整本书。翻开书一看,嚯,这纸质,恐怕是上等的竹纸,怎么如此洁白厚实又不会沁漏?前不久还能隐隐看见的一块块的格子也不见了,印制得很精美流畅,完全不输别的书铺请有名的雕书匠印制的“典藏版”!

价格也公道,比以前便宜不少呢,还愣着干什么?掏钱买呀!

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买了几本新书,就是那自己不看书,却有几个闲钱

的,看见这书也愿意掏钱买两本送人。

文同也看中了好几本书,和苏轼两个人精打细算,买了十来本,几乎掏空了他们俩的荷包。

买完书,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丝无奈。

王方跟书籍铺的掌柜交代了几句话,就拖着一麻袋信件出来了,今日董阿大没有跟出来,幸好他们是坐马车来的,不然还不知怎么回去呢。苏轼和文同帮着王方把信件抬上车,王浮先坐了进去,撩开一边的窗帘把苏轼招过来,悄悄对他说“方才我已经吩咐过了,以后你和文表兄来书铺买书都不用给钱,苏哥哥,你是知道我的脾气的,请一定不要推辞,你们俩看几本书我还是能支持得起的。”

苏轼知道她不在文同面前说是顾及两人的颜面,虽然文家和苏家都有很多藏书,但书这种东西,是越读越多的,以他们俩目前的情况,还不能随意买书,王浮如此盛情,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苏轼想了一会儿,对王浮说“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我还是实话实说了,表嫂这一胎怀相不好,折腾得厉害,近来花销太大,我与表兄都不敢多用钱。我知你心肠好,就算是做好事,亦是处处照顾我和表兄的面子,但施恩太过,万一养出了我的刁钻胃口,反而会伤害你我情谊。十娘若有难处,尽管来找我,这是我作为兄长理应做到的,就算是平时开一些买卖诗文的玩笑,也是无心之举,读书这事,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不能无故坏了你家书铺的规矩。”

王浮垂下头,似乎有些泄气,她早就该知道,男人啊,不论是八十岁的,还是十八岁的,都是好面子的生物,听听这话,怎么找你帮忙就是你“作为兄长理应做到的”,到我帮忙就是“坏了规矩”呢?

不过她也不能再说什么,再说就惹人生厌了。王浮朝他甜甜一笑,说“那若是苏哥哥想念我家三娘的烧菜手艺,还是可以随时上门的。”

苏轼也笑“这也是做兄长的理应做到的。”

等他们走了,文同又带着苏轼逛了一圈,他也好久没来府城了,许多新鲜事物他都没见过,尤其方才和乐楼那一顿,真是让他回味无穷。显而易见的,这对表兄弟在“吃”这方面有着共同的爱好。

按理说,文同比苏轼大了十七八岁,两人应该有代沟才对,可这两人却偏偏成了挚友,不得不说是文人相吸。

文同悄声问苏轼“昨日子华家那一顿你都没怎么动筷子,怎么今日就这么有胃口了?”

昨天文同的同窗好友杜明杜子华设宴替他们俩接风洗尘,在他家里吃了一顿便饭,主菜是一道鳜鱼,这时节的鳜鱼还不太肥美,再加上苏轼幼年被鱼刺卡过喉咙,之后吃鱼都是兴致寥寥,所以昨天他就没怎么吃菜。

“表兄,你还不知道我?我打小就不爱吃鱼,你看今日十娘安排的这一顿,哪里见着鱼腥了?她心细如尘,我都不曾对她说过,没想到她能看出来。”

“十娘确实待你极好。今日这些书,如果不是我在,恐怕她还想送给你吧?你可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这样不好。”

“她方才同我说,我回绝了。”苏轼一拍大腿,想起来什么,嗔怪文同“表兄你今日怎么这么多话?我们俩习字的纸不够用了,方才忘了买,再去买两刀吧。”

“你这么一说,为兄还想起来你嫂子让我带两篮子菜回去,她说她想吃绿豆芽了,这可让我上哪给她弄那么多绿豆芽?”

虽然叹着气,两兄弟还是把臂同游,在外面逛了个尽兴,又赶着点去菜摊子买了菜,这才回去。回到家中,文同的妻子李氏迎上来,她身怀六甲,已经五个月了,夫君是个书虫,典型的文人风格,在家里是诸事不管的,但这次为了她想娘家而陪着她到府城来住,李

氏不是不感动的。李氏看了看兄弟俩买的东西,果然又买了宣纸和书,这两个最近在画竹子,不知道废了多少宣纸,也不知道心疼。

文同扶着李氏坐下,问她“今日娘子一个人在家,不会很闷吧?”

李氏笑道“孕妇嗜睡,我看了会书,又和小青翻了会儿红绳,剩下的时间都在睡着。官人与和仲去和乐楼赴宴,吃得可尽兴?”

“尽兴,尽兴,和乐楼真是名不虚传,改日外带一些回来给娘子尝尝。和仲的这位长辈和蔼可亲,学识也很渊博,他家有位小娘子,与我家和仲关系甚好。”说着便拿一双笑眼去瞧苏轼,李氏会心一笑,也调笑道“哦?这位小娘子可是长得天仙一般?不然怎么入得了我们家和仲的眼?”

苏轼任由他们俩挤兑,自顾自地倒了一杯茶,慢腾腾地道“十娘自然是好的,她还说要给我们家送新鲜蔬菜来呢。”

李氏惊讶地看向文同“这时节有什么新鲜蔬菜?怕不是贵得很吧?”

文同连忙摆手“这也是盛情难却,不过我也答应给她写几篇文章,画几幅画的,你可能还不知道,她家就是那个办了《和乐小报》的赵家书籍铺的主家,这些书都是在她们家买的,价格也比一般的书铺便宜,所以我才买了这许多。”

“那也不合礼数,改日一定要登门道谢,或者把她请来咱们家做做客,官人哟,人家是个小娘子,可不是你们的同窗好友,可以随便互赠诗文的。”

苏轼和文同面面相觑,他们显然不能理解女人们的逻辑,怪就怪王浮表现得太大方成熟了吧。

王浮和王方回到家,打发走杨华派来下拜贴的人,两人都无言以对,自从王浮提出“商行”这一概念而拒绝了杨华的合作要求,他就天天派人来拜访王方,一边在益州府找寻同盟,近来,连周陈贺三人都听说了这事,也派人上门来问。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个建议是王浮提的,只是从杨华画的大饼中看到了希望,打算找王方商量一下。

王方当然不会傻乎乎地去掺和,他怎么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