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


边放着她的小黄鸡书包。

苏轼在她身边盘腿坐下,不说话,他已经知道错了。

“拿着,”王浮拿出一只被帕子裹着的滚烫的鸡蛋,“在淤青的地方不停滚动,可以好受很多。”

苏轼接过去,被烫得“嘶”了一声,却不敢抱怨,自己拿着在伤口上滚。

“我回去了。”王浮把书袋里的漆盒拿出来,塞到他怀里,站起来要走。

苏轼一着急,扯住她的袖角,结结巴巴地说“抱……抱……歉。”眼睛却不敢看她。

王浮突然“咯咯咯”笑了起来,“苏哥哥,我没生气,我逗你的。”

苏轼尴尬地放开她的袖角,目送她走出学堂的大门,像一只翩跹的蝴蝶一样,隐入人群。他把怀里的漆盒打开,里头是各式各样的小点心。

王浮回到家,赵氏和三娘正带着胡四娘准备道歉的礼物,被打的孩子很多,她们不得不做了一大堆的糕点,陈三去药铺买了治跌打损伤的膏药,王方在打包,一家人忙了半个下午,终于把东西准备好了。王方和赵氏带着陈三一家家地跑,王浮和三娘在家照顾赵秀才,倒是打了人的王瑾最轻松,还在学堂里读书。

“啊切!”王瑾摸了摸鼻子,看向旁边的苏轼,他正拿着一个水煮鸡蛋,慢条斯理地剥蛋壳。

“你哪里来的煮鸡蛋?”

苏轼神秘一笑,不回他,自顾自地把书桌里的漆盒拿出来,王瑾一看那个漆盒,觉得有点眼熟,等苏轼打开了盒子,他看见里面熟悉的各色糕点,顿时拍案而起,咬牙切齿地说“王十娘!”

傍晚苏轼回家,把留了一半的糕点给苏辙一边走一边吃,等他们回到家,程氏已经拿着戒尺站在正堂等他了。

这几日因着八娘出水痘,程氏便没时间管教两个儿子,也是她熟知苏轼苏辙的个性,知道他们不会闯出大祸来,才如此放心。没想到八娘的身体才好了些,下午就接到王家送来的致歉礼,赵氏拉着她的手不住地道歉,说自家儿子不懂事,把她家苏轼带去打架,还打伤了脸。

她心中生了苏轼的气,面上却不敢显露,仍旧一副温婉端庄的样子,接客送客,礼节上不敢有一丝疏漏。苏轼还没回来,她便拿了苏洵平日里教训儿子的戒尺守在了正堂里。

苏轼一迈进大门,守门的李伯就已经对他使了眼色,聪明如他,自然立刻就心领神会,只是程氏教子从不会动手,最多是训斥几句,他就没想到他娘这次是真的动怒了。

“跪下!”

苏轼一撩衣裳下摆,端端正正地跪在了堂前。爹爹行前就告诉过他,不许他惹事生非,让体弱多病的程氏操心,这次是他太冲动了。

“你可知错?”

“儿子知道错了。”

“错在何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该让母亲为孩儿担忧。”

“那你可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不舍得我担忧,就忍心让他人的父母为自己孩子伤心吗?若是……若是他们任何一人有个什么好歹,你当如何?”程氏一句一顿,带着哭腔。

“儿子错了。”

“让你读书,并非只为谋求仕途通畅,更重要的是明白事理,你三岁始读,多少圣贤书我与你父亲都一字一句教给你了,却不想还没教会你如何推己及人,如何做一个好人。”

稍后为你更新

第30章

王瑾回到家, 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待遇, 虽然他连累王方和赵氏奔波了一整个下午, 但他本意是为了三娘和十娘出气,

家里人又深知他的脾性,早就猜到了他想出来的办法绝不是什么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法子, 他打这一架, 倒在大家的接受范围之内。

王瑾坐在院子里, 一边喝着三娘给他煮的老鸭汤,一边享受着王浮的“按摩”服务——他在学堂诸学子之中年龄最大,身材最壮,

又只按着赵凌揍,不大掺和其他人之间的乱斗, 身上倒没有什么伤。

王浮给他上了药,

听见赵氏对胡四娘说“明日就别买肉食回来了,做点心的细面粉也不需要再买……”便知道家里经此一事,反而更加拮据,不由得叹了口气。

王瑾见她叹气,奇道“你叹什么气?挨打的又不是你。”

王浮幽幽地看了他一眼,回“挨打的虽不是我, 挨饿的却是我们一家。大哥,你知道你这一架值多少钱吗?”

王瑾嘿嘿一笑,挠了挠后脑勺, 十娘最在乎的就是吃食。

王浮眼珠子一转,朝他勾了勾手指, 王瑾附耳过来,王浮在他耳畔说了几句话,王瑾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拍着桌子蹦起来,大声喊道“你这法子好!”

赵氏在他背后冷冷一句“把她的‘好法子’收起来,老老实实地读你的书,不然明天就把你送回青神去。”王瑾虎躯一震,不敢说话。然而第二天还是借着陪王浮上街拿药的理由,旷课了。

王浮在济世堂同李大夫闲聊了几句,打听到了林氏娘家酒楼的地址,带着王瑾跑过去看了看。这个酒楼地段很好,处在四通八达的成乐街,这条街大致处在城市中心,相邻的几家店铺也基本都是酒肆、瓦子、茶坊等娱乐场所。因为这条街上商品同质化严重,所以拼的就是人脉和口碑,林氏虽然人品不咋地,但她家的酒楼竟然出人意料地很有人气。王瑾跟王浮在街边一个茶棚坐下来,倒茶的小二急忙跑过来招呼“二位,有今年的新茶,还有甘豆汤、豆儿水、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甘草青梅汁,应有尽有,您来点?”

“嗯,我来一分甘草青梅汁,哥哥,你喝姜蜜水吧?”王瑾点点头,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小二“诶”了一声下去了,不一会儿就端上来两份饮料,王浮见他家没什么人来,伸手招了招小二,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小底鲁二郎,客官还有什么吩咐?”

“闲来无事,同你唠唠嗑,我和哥哥新来镇上,不知道哪里的酒楼好吃又实惠,哪家的瓦肆乐子多一些?”

这鲁二郎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打量了一下王浮,王浮忙解释道“替我爹爹打听的。”鲁二郎才回她“哪家酒楼不都一样吗?我家对面这家八仙楼,位置最好,人最多,要邀约做席选这儿保管不错,那说书的宋七基本上都在他家,连县太爷都常在他家吃。”

王浮皱眉,这意思是说,林氏娘家还真跟县令有关系?

“还有别家吗?”

“有,往前头走有家和乐楼,他们家地方小些,胜在离城门近,外来客常在他家打尖吃饭,要听些什么奇闻杂谈倒是不错。咱们眉山小地方,酒楼少,您要是上酒楼还是首选这两家没错,若是想吃些小食,沿着这条街一路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