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2
人到绝望之际情绪崩溃,又如何听得见外界的声音?
如今他们还有力气哭喊,恐怕几日后,他们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赵少伯紧握双拳,咬牙切齿。
若是施先生在就好了,他一定会有办法。
可是他派人找了许久都找不见人,如今也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
而被他惦记的施慈在何处呢?
施慈隐匿身形,宛如局外人站在他身后,叹了口气。
若是天道允许他插手,他必然会带着这群百姓前往县衙,抢了朱允的粮食。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天下起义之人那么多,多一个柳县又有何妨?
赵少伯沉默着回了赵家,他在院子里枯坐了一夜,任由雪花堆满了他的肩膀。第二日一早丫鬟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雪人。
用一夜时间想通了的赵少伯洗了个热水澡,结果从丫鬟手里递过来的姜汤一饮而尽,吩咐道:“去将胡管事他们叫来。”
底下的人不明,所以却还是听从他的吩咐,很快他们再一次来到议事厅。
赵少伯早已经下定决心,他看着这些跟了他许多年的人,其中不乏从他父辈开始就一直在赵家做事,如今却要分道扬镳了。
他神情严肃,深吸了一口气:“今日我请诸位前来,是有一项决定要宣布。”
胡管事跟他的时间最久,看到他这副表情,心中顿时涌起了不好的预感。
只听赵少伯道:“我决定卖掉赵家旗下的所有铺子,从朱允那里买粮食,再开济善堂。”
“这一次济善堂不仅开在城中,城外也要设有铺子施粥。”
“我要让全柳县的百姓都安然度过这次雪灾!”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胡管事更是大惊失色:“老爷!您可要考虑清楚!赵家积累下这么多产业,经过了许多代的打拼,难道您真的忍心将祖宗基业毁于一旦吗!”
赵少伯狠狠闭了闭眼,再次睁开时,眼中满是不容置疑:“胡管事,你曾经在我爹手下做事,对赵家最是清楚不过,就由你一手负责最短的时间内将赵家所有产业卖出去。”
“祖宗基业固然重要,可是在全城的百姓面前,哪里重要得过人命?”
胡管事还要再劝,却被赵少伯打断:“张管事,你就负责其他人的安置,愿意离开赵府的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诸位管事我也不会薄待了你们,这些年你们在赵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都可以去张管事那里领一笔银子,算是我赵家对不住你们。”
见他心意已决,其他管事面面相觑,讷讷无言。
赵少伯用最短的时间安排好了一切,他名下的铺子被柳县的其他商人吃下了,因为他是为了赈灾救民才卖掉铺子,其他人也没有落井下石,按照市面上的价格收购。
赵家在短短几天被掏空,只剩下偌大一个祖宅,这才凑够了买粮食的银子。
这些粮食足够全城百姓安然度过冬天,直到明年开春。
他捧着装银票的匣子来到县衙,朱允早就在等他了。
赵少伯这两天的动静闹得十分大,自然瞒不过朱允。
见赵少伯前来,他满脸堆笑迎了上去:“哟,赵老弟当日可是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本官还以为你当真不买本官的粮食了,如今赵老弟这是想通了?”
赵少伯只当没听出他话里面的冷嘲热讽,将装着银票的匣子往他面前一推:“朱大人,钱我已经带来,粮食我便运走了。”
朱允打开匣子看了看,厚厚一沓银票垒在里面,他只是粗略看了一眼,就估摸出了有多少银票。
“好!好!赵老弟你是个干脆人,本官就喜欢同你这种人打交道!”
“来人!将粮食运出来!亲自送到赵老爷府上!”
赵少伯没有拒绝,虽然他十分不乐意和朱允打交道,可是他手底下实在没有人了。
赵家的丫鬟下人全都被遣散,今日来此他没有带一个人,若是拒绝了朱允,他只能自己一个人亲自将这几十车粮食运走。
眼看着一车车粮食离开县衙,朱允脸上的笑意挡都挡不住。
“你,去把那车发霉的粮食也运上,就当是我送给赵老弟的!”
他脸上表情越发轻蔑,赵少伯死死握紧双拳,只当没听到他的话。
他离开县衙时还能听到朱允嚣张的笑声。
“哈哈哈哈!赵少伯啊赵少伯!你家全部的家产,还不是落到了我手里!”
第205章 第二百零五章 功德圆满
济善堂得到了几十车粮食,终于重新运转起来,剩下的朱允会在一个月之后派人运到赵家,足够全城的百姓成功熬到第二年春天。
他不是什么好人,但若是赵少伯能够救济全城百姓,这也会记到他的政绩上去,有助于他升官发财。
粮食一袋袋发了下去,赵少伯只留了够自己吃的粮食,赵家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撑到明年春天不成问题。
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将情况往最坏了想,大学可能会持续到秋天,但立马又会入冬,那唯有第二年才会好起来。
事实也果然不出他所料,立秋之前天气勉强回暖了一阵,可是没能坚持几天暴雪又下了下来。
这场雪足足持续了一年,等到第二年立春,冰冻许久的河水重新流动,树木抽出新芽,众人才终于坚信他们度过了如此艰难的一年。
因为赵少伯的帮助,他们家中还有些剩余的粮食,正好当做种子撒下去。
虽然日子还是困苦,但春天植物发芽,他们能在山中找到许多野菜,将就着也能勉强撑过去。
日子似乎总算有了盼头,可散尽家财的赵少伯情况却有些不好。
他一个人生活在偌大的赵府之中,粮食逐渐吃完,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将赵府变卖,这才换了些银子。
雪灾刚刚过去,经济萧条,无论哪家店都请不起人手,他自然也找不到工作糊口。
若赵少伯是一个爱惜面子的人倒也罢了,他丝毫不在乎自己曾是赵家老爷,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些端盘子的工作,可没有一家店愿意要他。
受过他恩惠的普通百姓倒是愿意给他一些吃食,但他们自己本就穷苦,都是靠着山上的野菜过日子,自然没有多余的东西给赵少伯。
如此坐吃山空也不是个办法,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他只能用卖了祖宅的钱去买粮食,又租赁了一块地,准备自己种吃的。
他曾经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好在他虽然不知道如何种地,但有的是人愿意教他,如此过了一段时间,种下的庄稼也终于发芽了。
赵少伯能吃苦,他不嫌弃种庄稼辛苦,也不嫌弃整日吃糠咽菜,他看着种下的小麦一天比一天高一茬,心中也十分欣喜。
只要人活着,日子就有盼头。
可惜他高兴的日子没过多久,某日清晨去菜地里一看,悉心呵护的小麦已经被马蹄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