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3


没错,施慈赞同道:“兄台言之有理。”

听到施慈同意他的说法,王七顿时更加得意:“哼,我与这方寸山有缘,定能学得仙法归家,而你这种一时兴起的公子哥,也只能望山兴叹了!”

施慈有些好笑,看他眉宇之间的确和方寸山有缘,摇摇头没理他,自行下山去了。

而王七见施慈不说话了,只以为他被自己说得羞愧而走,心中嘲笑的情绪更盛,完全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机缘。

施慈顺着台阶而下,停顿在一处巨石前,一步跨出,整个人穿巨石而过,再看周围,已经是山顶上。

山顶不同于山腰,明明因为海拔高而飘起了雪,却并不觉得有多冷,碧绿的草叶覆上一层白雪,房檐上的雪折射着细碎的光。

明月高悬,轻薄的云层遮不住它,任由它投下绸缎一样的月光。

施慈行走在草木间,衣摆拂落了沾在上面的细雪,他走过的地方只有碧绿一片。

太极广场十分广阔,已经积了一层薄薄的雪,周围的宫殿已经沉寂下去,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亮着表明还有弟子在处理事务。

施慈在太极广场背后,眼前矗立了一座大殿,大殿顶部竟然是由黄金浇筑,耸立云端,庄严又大气。

空气中传来破空声,施慈绕过大殿,就看到一位乌发白衣的道长在雪中舞剑,剑出影随,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剑光闪烁间,他的眉上似乎也覆上了一层冰雪。

一切诗来形容他,都是一种亵渎。

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轮触不可及的明月。

这就是方寸山的掌门,季云舒。

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求仙2

“何人到访?”

季云舒动作一顿,收起长剑,直直看向施慈的方向,声音如山间覆着薄冰的清泉,虽不是冰冷刺骨,却也带着一股子寒气。

施慈从阴影中走出来,朝他拱手道:“在下施慈,贸然来访,还请道友见谅。”

季云舒执剑而立,月光照亮了他半张脸,衬得他眼神越发幽深莫测:“你便是施慈。”

施慈对这种场景已经见怪不怪,笑得如同朗月清风:“是我。季掌门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

季云舒点点头,神情淡漠:“听闻你有一把神兵?”

他周身剑意冲天而起,施慈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伸出手,明遐默契地化作火红的刀,落在他掌心。

“那施某便向季掌门讨教一二。”

季云舒颔首,施慈便率先攻了上去,他脚尖点地,一刀挥出,周围的空气都出现了一瞬间的扭曲。

季云舒不慌不忙,抬剑格挡,他动作迅如闪电,行动间如浮光掠影,衣袂翻飞间便将刀往上一挑,一剑刺出。

二人都没有用上法力,仅仅是招式间的比对,二人出招都十分迅速,你来我往只看得出残影,但是到底施慈并未经过系统的习武,仅过了一百招,就败下阵来。

他一个旋身落在不远处,明遐刀红光一闪就变回了鸟儿,落在他肩上。

施慈叹了口气:“施某学艺不精,不如季掌门远矣。”

季云舒收了剑往旁边一掷,一声剑鸣之后长剑入鞘,他才转过身道:“你修行不过半年,能有如今的成就,称得上天赋惊人。不出半年,你我便能平分秋色。”

他柔和了眉眼,如同冰雪初融,真心为自己多了一位对手开心。

相处片刻,施慈便已经摸透了季云舒的性格。他为人十分澄澈,不喜欢阿谀奉承,如同不染尘埃的明镜台,也难怪不到而立之年便有了如此高深的道法。

心思单纯之人修行起来总是格外快。

对于他的夸奖施慈没有否认,反而笑道:“那我们半年之后再比过。”

季云舒难得的好心情,但如今天色已晚,施慈这么一位客人还需要休息,他用暗哨唤来还未睡着的弟子,吩咐道:“这位是施先生,是我的贵客,你且去安排一间客房。”

前来的弟子不过十五六岁,有些好奇地看了施慈一眼,连忙领命:“是。”

随后他对施慈道:“请施先生随我来。”

施慈点点头,朝季云舒道谢之后才跟着小道士走了。

客房距离季云舒所在的主殿有些远,一路上小道士时不时悄悄打量施慈,还当他没看见。

施慈有些无奈,主动问道:“小道长可有什么疑虑?”

那小道士一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失礼了,贫道只是有些好奇,掌门所在的金顶已经许久没有人拜访过了,您还是第一位上山直接到达金顶的。”

他比较好奇的是掌门为什么没把此人赶出去。

以往叨扰掌门的人都被掌门一剑送下山,这位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施慈摸摸鼻子,道:“大概是季掌门和我一位朋友有些交情吧。”

他没有说自己的名声,毕竟在这些不清楚内情的人眼里自己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说出来难免有自傲的嫌隙。

小道士点点头,恍然大悟。

方寸山的客房十分豪华,也难怪有钱用金子浇筑屋顶,其中绸缎锦被、上好的笔墨纸砚应有尽有,准备齐全比起施慈的明月斋也不遑多让。

施慈还是第一次住这般富贵的客房,心中也没有不适,盘腿坐下冥想,直到天亮。

天微微亮,方寸山的弟子们起床做早课,还是那位小道士,领着他前去拜访其他三位长老。

这几位长老中大长老是季云舒的师兄,名为贺云长,管理宗门内务,三长老是季云舒的师弟,名为张云青,负责处理宗门外交事务,而四长老李云停,天生是一位剑痴。

如今这几位长老齐聚一堂,季云舒站在正中央,正式接待施慈这位来访者。

师兄弟几人心中通过气,知道施慈的身份,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同,只当施慈是寻常来访的贵客,处处透露着修道之人的涵养。

不愧是几大仙门之一。

见过几位长老之后施慈就在方寸山住了下来,玉简到了此地之后就再也没有提示,叫施慈十分郁闷,好在方寸山藏书多,施慈立马将玉简抛之脑后,一头扎进书海。

若不是每日必须用饭,他几乎能住在书阁中。

巧的是季云舒也是爱看书之人,平日不是练剑就是看书,一来二去,和施慈熟悉不少。

谈起对于道的感悟,二人更是一拍即合,如同多年老友一般侃侃而谈。

时间一晃就过了小半个月,施慈成功和季云舒混熟了,还称兄道弟起来。

这日午后,被困在方寸山半山腰的王七竟然也凭着运气成功进入方寸山之中。

彼时施慈正和季云舒比武,有季云舒这么一位陪练,他进步神速。

王七好不容易登上山顶,看到的就是一青一白两道身影比试,雪花不等落在他们身上就消失得一干二净,比试时气浪卷起大片落雪。

等二人停下,王七这才认出其中一位是自己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