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都是些神仙捉妖、腾云驾雾的话本。
王七盯着这些话本,思绪渐渐飘远,想着自己若是成了神仙,挥一挥手便能晴日打雷、呼风唤雨,那该多威风。
就在他沉浸在思绪里,窗户忽然被一块小石子碰了一下,惊得他回过神来:“谁?”
只见书房旁边的围墙上一个黑色长衫的书生趴在墙上喊他;“王兄!王兄!这边儿!”
书生长相平凡,一身奸诈之气,看着就不似好人,王七却大喜过望,连忙三两步从书房出来:“张兄!你怎么来了?”
张生费劲扒着墙,眼珠一转,从上面扔下一本书,正好砸中王七额头,痛得他“哎哟”一声。
“王兄!这是我在远方修行的表哥带回来的,说是上面有成仙的法子。你家小书童说你今日不出来了,我便知你又被弟妹管束在家……等你学了本事,可不要忘了我们!”
王七一听,本来要脱口而出的埋怨又重新咽下去,他捡起地上的书,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口中道:“多谢张兄!劳张兄替我打听消息,如今我出不来……这银子你拿去,就当我谢过你表兄!”
张生口中道:“你我二人兄弟相称,何必这么客气。”
眼睛却盯着那锭银子目不转睛。
王七全副心神都在书上,也不管他,只将银子扔过墙头,火急火燎抱着书就进了书房。
其实这书哪里是什么张生的表兄带回来的,只是他在地摊上随便捡的本志怪传说罢了,也就王七信以为真。
那厢张生得了银子心满意足离开,王七捧着书却看得如痴如醉。
“……撒豆成兵、穿墙而过,我什么时候才能修习如此神仙法术呢?”
“咦?这是什么?方寸山?”
王七一惊,见书页中印着什么小字,连忙掰开细看。
这方寸山他知晓,只是山上有阵法,寻常人不得靠近,求仙的人那么多,一个个在半山腰转了几圈又回到原地,只能远远望着山顶的宫殿,就是靠近不得。
王七曾经不信邪,觉得自己是有缘之人,结果困在半山腰差点把自己饿死,还是王员外带人来找才将他找回去。
如今又看到方寸山,王七如何不激动?
“……夜半时分,从右侧入,左一石,触之……时至山顶,有仙人舞剑……”
“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上山的方法!哈哈哈哈我果然是有缘之人!”
王七欣喜若狂,捧着书一蹦三尺高,拢了拢外衫就朝外跑去,却不见那行字墨迹刚干,显然是人后来加上的。
“少爷?少爷?你又要往哪里去?”
书童才和夫人说完王七在书房中没和狐朋狗友鬼混,就看到他像脱了缰的野马一般飞快冲出去,拉也拉不住。
王七满心满眼都是成仙,哪里会管他,掀开侧门就朝外跑。
书童见他这样快,只能站在原地叹口气,又狠狠跺了跺脚。
-------------------------------------
却说施慈一早就从客栈出发,往方寸山的方向走去。
一路越走人越是稀少,到方寸山脚下已经是杳无人烟。
方寸山高耸入云,周围几座山峰皆朝它俯首,施慈抬眼看去,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云层中如绿豆大的道家宫殿。
一条台阶从山脚一路延伸到山顶,施慈顺着台阶而上,也没有用法力,只单纯一步步往上走。
明遐从他肩上飞下来,在前面探路,偶尔飞回落在他肩上叽叽喳喳。
有道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里不是蓬山,也没有青鸟,一座台阶直直往上,明遐新奇地飞来飞去,也算全了这首诗的诗意。
几尽入冬,山脚处草木已经渐渐凋灵,而越往上却越发草木葱茏。
施慈走走停停,每一处往下望都是不同的景色。
回想这半年来自己匆匆忙忙,已经许久没有停下来好好看看风景,如今能慢悠悠行走在山间,也是一种享受。
他闭上眼睛,耳边似乎有阵阵虫鸣,轻风拂过树叶窸窣,有兔子、松鼠在灌木中窜来窜去,瀑布旁传来呦呦鹿鸣,一草一木、山间动物、驻足的游云、路过的山风,一幕幕尽在眼前。
他似乎魂魄离体,从方寸山越升越高,山川草木皆在脚下,慢慢远去,神州大地尽收眼底。
许久许久,他再一次进入那种玄之又玄的境界,整个人轻盈而自在,弹指间看过人间百态、王朝起落,他好似真的成了神仙。
施慈的神魂睁开眼睛,摘下一片树叶,落在江上便化作一叶扁舟,他乘着这扁舟,飘飘摇摇在大江之上,任由狂风暴雨,这舟佁然不动。
巨大的海浪袭来,舟行在海浪上,被浪抛到高处,又落入低谷,可浪如何颠簸,舟始终稳稳落在江上。
天际落下来一束光,破开厚重的乌云,驱散黑暗,照得漆黑的云泛起白光,许久许久,江上风平浪静,一片波光粼粼,施慈站在舟上微微一笑。
他睁开眼,现实中自己仍然站在方寸山的阶梯上,可是整个人精气神已然大有不同!
仿佛一块顽石被打磨,隐隐露出其中光彩照人的美玉。
施慈吐出一口浊气,望着山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宫殿,忽然转身往下走去。
方寸山的阵法十分有意思,想要上山,就要下山。
想要出红尘,就要入红尘。
原本施慈是没有看穿的,可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让他实力更上一层楼,以往看过的书籍纷纷浮现在眼前,那些没有领悟的东西瞬间融会贯通,经年累月的沉淀,让他看破了这座阵法。
明白一切的施慈越发从容,上山时明明还是青天白日,如今已经月上柳梢,他顿悟花的时间不少,只是不知究竟过了多久。
明遐不明白为什么他站了许久就开始下山了,但还是乖乖站在他肩上,时不时啄啄羽毛。
下山的路不比上山容易,尤其是阶梯比较陡峭,当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正当施慈下山的时候,一位年轻人满头大汗上山,他额头上满是汗水,背后的衣衫也被衣衫打湿了一大片,此人正是上方寸山求仙缘的王七。
王七见施慈往下走还愣了一下,随后目露嘲讽。
大概在他眼中,施慈不过是一位心志不坚的求道者,如今到半山腰,累了便想下山回去。
“你也是上山的?”他主动问道。
施慈点点头。
王七好不容易喘匀气,直起腰告诫道:“年轻人,求仙缘不可半途而废,你才到半山腰就放弃,怎么能得到神仙眷顾呢?”
施慈只微微一笑,并不反驳:“你也是来求仙缘?”
王七骄傲地点点头:“不错!求仙需有大毅力!像你这样一时兴起想要求仙问道之人我看过不知多少,大多半途而废,最后灰溜溜回去。区区上山的苦都吃不得,又怎么能吃修炼的苦?”
这话倒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