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
的原因。
二人相视一笑,气氛缓和了许多,殷正尧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自己半夜在思归亭等施慈的原因:“伏临县之事不简单,其中牵扯到皇家气运。”
施慈笑容一敛:“孩童失踪还和皇家有关系?”
殷正尧摇头:“非也。伏临县中有一座道观,我怀疑和一位大妖有关系,但是我身在京中十分不便,近日有些动荡,需要我在京中震慑宵小,只能劳烦你一趟。”
施慈若有所思:“国师府腾不出人手是不是也和这件事有关?”
殷正尧点头:“不错,近日不少妖孽出现在京中,我怀疑伏临县中有人替那位大妖做事。大妖身份还无法确定,它极有可能潜伏在京城,我不能离开,只能请你走一趟,顺便,救出国师府那几个小辈。”
施慈应了下来,又道:“如果只是这些事,国师传音即可,不必特意来一趟,不知,还有什么事需要当面说?”
殷正尧暗叹一声他的敏锐,从怀里拿出一个白玉瓶:“此物能助先生,请先生在合适的时候打开。”
白玉瓶瓶口被一道符封印,瓶身刻着密密麻麻的符文,周围有清气流转,看着就不凡。
施慈接过,小心收好。
殷正尧又拿出一块东西,问:“先生可还记得此物?”
施慈定眼一看,这不就是蒋泗扔下的□□吗?
他皱起眉:“记得,有何不妥?”
“先生可知道‘画皮’?”
施慈想到那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脸色一肃:“愿闻其详。”
“传闻太原有女貌美如花,最爱夜半时分引人入偏僻处挖人心肝而食,它本是一位恶鬼披上画皮,可随心所欲变成任何模样,而这就是画皮的半成品……”
原来蒋泗那天扯下来的并不是□□,而是真正的人皮。
施慈没有看透他的真面目是因为人皮经过特殊的处理,能够隔绝人的探查。
而这只不过是画皮的半成品罢了,如果是真正的画皮,哪怕殷正尧都不一定能察觉出眼前披上画皮的是人还是妖。
而画皮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制作方法自然不一般。
它需要九九八十一个童子,剥下他们身上的皮,取其中最细腻的部分,经过特殊炮制之后再以那些皮的主人的一魂一魄浸染,画上特殊的阵法,才能达到掩人耳目的效果。
殷正尧怀疑那些孩童的失踪就是有人在制作画皮。
他这些怀疑并不是毫无根据,近年来大周朝的气运流失十分严重,有些妖怪妄图混入皇宫以龙气修炼自身,暗中吞噬大周朝的气运,殷正尧已经抓了不知多少妄图混入京城的妖怪。
但是哪怕他出手,仍然有些漏网之鱼。
天下个个都想成仙,无论是修道之人还是山间精怪,但是数万年以无人飞升,更别说修炼起来叫人更加困难的妖,他们一个个有执念的都已经疯魔,为了飞升不择手段。
只是他们不知道,人类虽然得气运眷顾更容易飞升成仙,可也是最容易生出怨气的存在,一旦产生了魔障,和仙途就再也无缘。
更何况天庭不在,能往哪里飞升呢?
“国师需要我前往伏临县揪出制作画皮之人?”
殷正尧点点头:“不错!此人修为应当不凡,以先生如今的实力对付起来恐怕有几分费力。不过不打紧,此人乃宵小之辈,身上沾了不知多少凡人鲜血,定然怨气缠身,即时先生用明遐刀一刀斩之,毫不费力。”
施慈沉吟片刻:“好,只是国师府中的道长们落入此人之手,我并不能保证他们全都还活着。”
殷正尧心下松了口气,摆摆手:“先生不必担心,我国师府中人都有一盏引魂灯,人在灯在,我观灯火燃烧,他们应当并无大碍。”
施慈也放松下来:“那我定当尽全力铲除奸人。”
殷正尧心道果然没看错人,又介绍起伏临县的情况:“先生和鸿儿没去过伏临县,恐怕不太清楚,伏临县中人多崇尚修道,县城之中有一座道观名叫‘青云观’,观主道号青云道人,修为颇深。青云观时常外出捉妖,护佑百姓安全,还会给贫苦百姓施粥,听闻有云游的修道之士,可在青云观中借住。”
“先生即时可自称是修士,往青云观去一趟。”
施慈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提起青云观,问道:“国师可是怀疑青云观有异常?”
殷正尧笑着感叹一声:“不愧是先生,正是如此。青云观的名声可是传到了京城之中,它的消息躺在我的桌案上,尽是赞美之词。倘若一个人一直做好事,不是心性高洁之辈,那必有所图。还请先生一探,帮我看看青云观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其名。”
施慈点头道:“好,那我便去这青云观走一遭。”
该交代的已经交代清楚,殷正尧站起身:“那我就先告辞了,祝先生此行一路顺风。”
施慈也笑着朝他拱拱手:“必不负君所托。”
第43章 第三十四章 画皮1
施慈和江鸿到达伏临县城门口的时候正是天光乍破,云层泛起一点白光,正好照亮了高高的城墙。
施慈远远看去城中一片繁华,街道上挂满了符咒和八卦,不少地方都留有青云观特有的徽纹,看得出来这座县城的确是崇尚道教,尤其是青云观。
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穿得十分隆重,熙熙攘攘往一个方向去,施慈和江鸿二人进了城门,随着人群一路往前,最后停在了青云观门口的广场上。
经场早就布置完毕,地上有许多蒲团,想来是这些人坐的地方,而上面些的位置有一座高台,台上左右两边站着两位童子,中央摆着一个蒲团,看起来像是在等人上去登台讲道。
施慈二人站在不远不近的位置,眼看着天色渐渐明朗起来,百姓们都坐定,来的晚些抢不到蒲团的人就坐在后面的地上,从前面往后看去竟延绵看不到尽头。
在最前面的人一身官服,年纪约莫五六十岁,续着长须,这就是伏临县的县令徐兴文了。
伏临县崇尚修士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徐兴文,他本身就是修仙狂热分子,殷正尧给的消息里此人年轻时曾经被不少伪装成修饰的江湖骗子骗过,但是依旧不改对修仙的热爱。他本身是没有资质修仙的,但是他膝下两个儿子却有些天赋,拜入了青云观,师父正是青云观的观主。
徐兴文在伏临县为官几十载,颇受百姓们爱戴,不少百姓都受到他的影响,而青云观本身又经常做好事,无论是修桥铺路还是施粥济人,长时间下来,伏临县已经成为青云观的脑残粉。
徐兴文的儿子们拜入青云观,他和青云观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说在伏临县,青云观的观主地位直线上升,几乎和徐兴文平起平坐。
而在别的地方却没有这种现象。
修士们虽说地位的确比普通百姓更高,加之平常降妖伏魔、有寻常人没有的本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