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3
用符咒封得严严实实,施慈打开,里面装的俱是魂魄。
他将这些魂魄一一引入孩子们体内,又施法让他们陷入沉睡,这才发信号叫陈渝来支援。
陈渝动作也快,不过片刻就带着衙役们赶到,看到四周一片狼藉,从现场留下的痕迹就能看出战斗之惨烈。
他带人进入破庙,一眼就看到墙角睡得香甜的孩子们。
“全都在这里了?”
施慈点头:“他没来得及转移。”
陈渝见江鸿不在,又问:“江公子呢?”
施慈看了一眼外面,示意道:“追蒋泗去了。”
陈渝皱眉:“蒋泗?果然是他。”
这时江鸿提着剑从外面走进来,看了一眼被衙役们抱着的孩子,径直走到施慈身边:“隔壁县城失踪的孩子们大概也和蒋泗有关。”
陈渝皱起眉:“怎么回事?”
江鸿将方才蒋泗登天的那一幕说了一遍,又道:“他还有一个师父,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他的这些把戏都是从他师父哪里学来的。”
陈渝神情严肃:“这恐怕就不好办了。”
施慈不解:“不是说国师府的人已经去了吗?”
陈渝道:“我向国师府上报的时候只说是失窃案,来的修士并不是什么修为高的,被紧急调去伏临县……倘若蒋泗的偶人都是从他师父手里得来的,他师父该有多厉害?”
施慈也严肃起来:“恐怕国师府的人,会遭遇不测。”
陈渝朝施慈鞠了一躬,郑重道:“施道长,能否请你去伏临县一趟?那些失踪的孩子恐怕凶多吉少,还需你亲自出手。”
施慈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自然不会推辞:“我和江公子今夜就出发。”
他本来也要去伏临县走一趟,仅仅是拘魂的手段就能看出幕后之人不是善茬,这件事他管定了!
说罢,又道:“劳烦陈大人送这些孩子回去,我手中还有一魂一魄是医馆中那个孩子的,你带回去将魂魄放在他胸口,自然会归位。只是这些孩子到底还是魂魄离体过,需要定定神,近日里也不能去阴气重的地方,切记。”
陈渝点头:“我知晓了。”
施慈带着江鸿没有回去带上小毛驴和白马,时间紧急,小毛驴太慢,他直接使用腾挪之术前往伏临县。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国师(倒V结束)
施慈和江鸿没有带上小毛驴和白马,时间紧急,小毛驴太慢,他们只取了行李,直接使用腾挪之术前往伏临县。
新城县和伏临县中有一座亭子,名叫思归亭,是一处十分出名的景点,从思归亭往下望去,是连绵不绝的山脉和奔腾的河流。
施慈二人到达思归亭的时候正是半夜,方才的战斗消耗了不少法力,施慈正准备停下休息片刻,就见亭中坐着一位年轻人。
说是年轻人并不准确,他只是面容年轻,身上岳峙渊渟的气质却让他看起来深不可测。
此人一身黑色道袍,不像是传统样式,更像施慈上辈子在游戏中看到的门派校服。广袖宽袍,衣角饰有金片,腰间系着缀有流苏的玉佩,一头黑发被高高竖起,黑秦色发冠压在头顶,使他整个人看起来像是什么威严的戒律堂长老。
施慈可不会认为在这里遇到此人是碰巧,他心中微讶,步履从容上前,笑道:“不知这位道长在此等候,所谓何事?”
江鸿早在这人出现的时候就提高警惕,毕竟才出了蒋泗这么一档子事,他们刚要去伏临县,就有人拦路,不得不多想。
那道士轻笑一声,负手而立:“自然是想拜托施先生帮忙救人。”
他转过身,施慈这才看清他的脸。
此人有一副好相貌,五官深邃俊朗,微笑的模样冲淡了威严感,竟让人觉得他十分亲切。
江鸿瞪大眼睛,惊呼出声:“殷伯伯!您怎么在这里?”
此人正是当朝国师,殷正尧。
殷正尧眼含笑意看向江鸿,把他欣喜的模样看在眼里:“许久不见,鸿儿已经长这么高了。”
的确许久不见,整整八年,殷正尧还是江鸿离开时的模样。
江鸿三两步上前,拱手行礼:“殷伯伯好,这么多年不见,伯伯修为又高深了。”
殷正尧无奈摇摇头:“你还是和小时候一个性子。”
说罢,看向施慈:“施先生可否来亭中一叙?”
施慈自无不应。
在江鸿喊出声的时候他就知道眼前人是谁,毕竟国师殷正尧的大名谁人不知,只是不知道这个大人物,为什么会半夜在这座偏远县城的亭子中等他。
亭中石桌上还有一壶好茶,殷正尧亲自给施慈斟上,才开口道:“久闻先生大名,在此打扰先生实在是无奈之举,还望先生勿怪。”
施慈谢过他,道:“哪里,听闻国师大人为百姓殚精竭虑,在下佩服不已,如今特地在此等候,倒叫在下受宠若惊了。”
二人脸上都挂着温和的假笑,商业互夸,叫江鸿听得牙疼。
两人坐在石桌两端,殷正尧气势非凡,一身精美道袍更是衬得他不似凡人,对面的施慈明明一身普通黑色长衫,竟然也能不被他气势压下去,两人分庭抗礼,似乎有暗流汹涌。
许久,殷正尧嘴角的笑意放大,感叹一声:“先生不愧是天命之人,果然不凡。”
施慈笑容也真心了许多:“国师高深莫测,远不是在下能及。”
江鸿抱剑靠在柱子上,满头问号,不知道这两人在打什么哑谜。
殷正尧没把他当外人,笑道:“当日施先生出现贫道就心所有感,还道何人能让祂如此看重,如今见到先生,才知道先生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施慈垂下眸子,看着手中茶杯:“国师心怀天上,倘若不是在下夺了国师机缘,想来今日在这个位置的,应当是国师才对。”
他刚才就在殷正尧身上看到了天道的痕迹,一瞬间明悟过来,恐怕殷正尧才是天道一开始选定的救世人选。如果不是他突然出现,殷正尧此时应当已经游历天下重新复辟道统了吧。
殷正尧摇摇头:“非也,先生来历非凡,比我合适得多。”
他身为曾经被选定的人,自然知道许多旁人不知道的事,单单施慈的来历,就比他更适合做这件事。更何况,施慈有一颗圣人之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殷正尧难免更青睐人类,而施慈无论人还是妖、亦或是鬼怪,都一视同仁。
天道之下一切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祂需要的是人间太平、三界安宁,而不是人类无忧。
殷正尧自己都不敢保证,会不会偏心人类。
这就是施慈比他合适的原因。
天道选定之人都是心胸开阔品德高尚之辈,殷正尧也不会因为这一点去针对施慈,反而会助他早日恢复三界秩序。
而施慈的确有本事,短短时间就让规则完整。
他还不知道,这是施慈自带一片法则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