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2
点消散。
今天可是大喜之日。
当天晚上,康熙摆驾钟粹宫,这符合后宫一贯的规律。
康熙到的时候,马佳芸兰正在厨房里忙活,她很高兴,准备亲自参与当中两道菜——宫保鸡丁、松鼠桂鱼,一川菜,一苏菜,全都来自未来的菜谱。
弘旭只对和面,更准确说玩泥巴有兴趣,但对于厨房其他东西兴趣不大,因而没有跟着皇玛嬷一起去殿外小厨房。
此刻,他正在院子里骑两轮自行车,有了水泥地过后,车速能够更快。
康熙不是第一次见到自行车,他见过小九小十闹翻只为争一辆车的场景,且这车已经成为机械商品之一。
宫外也有很多人喜欢。
但目前为止,都把这个当小孩子玩具,在自己家里玩,现在买得起自行车的,家里都在三进院子里以上,他们的院子,可能比钟粹宫正殿院落还大得多。
民间也不是没有人模仿,毕竟自行车的设计比自鸣钟更简单,但橡胶轮胎上面却犯了难度,其他材质很难完全替代这个。
“皇法玛!”弘旭看见康熙,来了个飘逸的摆尾,同时两脚蹬地,把车停下来后,乖乖行了一礼。
随着弘旭的长大,他眼睛的形状与康熙越来越像,但眸色更浅,有点接近于黄琥珀,看起来更加清透明亮。
在目前的全部孙子中,康熙与弘旭,还有毓庆宫的弘晏、弘晰关系最亲近,原因很简单,他们住宫里,算是看着他们长大的。
他一开口,仿佛是平凡的祖父::“天寒地冻,也不怕冷着冻着。”
“谢皇法玛关心。”弘旭把两只手摊开,笑容灿烂,口齿清晰,“今天太阳暖洋洋的,孙儿的手也暖洋洋的。”
康熙还是让小太监拿了一件狐裘给他披上,,狐裘是大红颜色,连帽设计,帽子上长有两个猫耳朵,领口处还有两个毛绒绒小球,衬得小家伙越发可爱。
他忍不住扯了扯两只耳朵:“你皇嬷玛没事竟喜欢折腾。”
“皇嬷玛疼孙儿,”弘旭仰着头辩驳,又补充,“和皇玛法一样。”
“小滑鬼头。”康熙笑骂一句,牵着弘旭暖洋洋的小手往屋里走,一路上都是小家伙童稚的声音。
塔娜几个,小时候说话最多的是胤祉与胤祁,塔娜与胤祝更好动。
而弘旭比胤祉、胤祁小时候还会说,像个小唐僧,表现欲有一些偏强。
马佳芸兰并不遏制这种天性,也基本上不制止弘旭的童言童语,只是给予温柔耐心地正确引导。
话说多了也有好处。
弘旭开口说话的时间并不算早,只能说正常,一岁左右,但他每天都在进步,现在的表达能力超过七、八岁小孩。
这一点,康熙也有明确地感受。
比弘旭大一个多月的弘晏,可能因身体差等原因,性格比较沉默,话很少,也讲不了这么流利,其他孙子都都还是更幼的小孩儿,也无法和他们比。
马佳芸兰出了厨房,换上一件新的便衣,进入屋内,便看见康熙正在考验弘旭的功课,弘旭叽叽喳喳背诵得很顺。
“万岁爷,”马佳芸兰简单地问了个安,又言,“天色不早了,不如先用膳?万岁爷一定要尝一尝妾身的手艺。”
康熙嘴角微微上挑道:“你今个儿倒是兴致不小。”
他既然已经册封了,自然也希望册封的人怀着喜悦与感激的心情,假如对方太镇定没有任何反应,他也会无趣;假如对方恃宠而骄,他又会反感。
类似于甲方爸爸心理。
马佳芸兰摸的很清楚,她顺势表达自己的喜悦:“妾身这是开心,也想和万岁爷……咳咳咳,还有旭哥儿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摆膳吧!”
今天的膳食非常丰富,八荤八素八汤,金鱼戏莲、百鸟朝凤、佛跳墙、黄焖鱼翅等,道道色香味俱全。
马佳芸兰参与其中的混在里面挺显眼的,主要是色泽差了一些,味道还是很不错的。
康熙还是很给面子夹了两筷,称一句“味道比菜色过得去”,他很少让人看出自己对食物的喜好,这一词勉强算是是夸奖。
但是弘旭非常给面子的一口宫保鸡丁一口白米饭,一口松鼠桂鱼一口白米饭,直白地夸奖了许多蜜语。
康熙听的牙酸:
“得,这也是个不矜持的。”
“万岁爷,这叫实话实话。”马佳芸兰从容自若道,然后噗的一声,仿佛自己也被自己的自恋笑到了。
膳后,弘旭下去休息,康熙端起了消食茶,慢悠悠喝着。
不知何时又与马佳芸兰聊了水泥。
水泥这种东西,他准备明年向臣子们展示它的用途,如何展示成了一个问题,光是铺路可能不够高大上。
康熙说起了他准备在宫外再修一座行宫。
畅春园是用来避暑的,新行宫则是用来驱寒的——一座汤泉行宫。
“热汤?温泉?”马佳芸兰一下子反应过来,连地址差不多都知道。
果然,又听康熙说行宫遗址是明朝皇家禁苑旧址,现在更名为小汤山,建行宫之事他打算交给胤祁胤祝,用上新的建筑材料。
马佳芸兰记得前世小汤山行宫没有那么早修建,这一世康熙的私库一直丰腴,打仗这些也没消耗多少,国库又没借多少银子,他提前建这个不奇怪。
康熙会和马佳芸兰聊到这个,也因水泥是她无意中发现的,她对此可能更了解,且在他眼中,修建行宫不是什么重要的朝廷之事,荣贵妃了解一二也无妨。
马佳芸兰眼睛一亮:“确实是个好去处,妾身听说,多泡汤对身体好。”
在这个洗澡只能靠木桶不断加热水的时代,寒冷的冬季别说泡澡,洗澡频率都不敢那么高,有自然温泉绝对是冬季一大乐事。
小汤山的地很广,山麓间温泉不止一处,胤祁胤祝的事情若是办的漂亮,他便也赐荣贵妃一个皇庄。
第120章
次日一早,马佳芸兰先去寿康宫向皇太后请安。
在寿康宫里,皇太后又赐了非常多的东西,不比平妃少。
“臣妾谢皇额娘。”
马佳芸兰觉得自己多半也是托了宣妃的福,因她能明确感受到皇太后这些日子明显很开心,见谁都乐呵呵的。
“以后好好照顾皇上。”皇太后一向慈和,她的嘱托也只这么简单一句。
马佳芸兰又一番保证。
两人还聊了些日常,皇太后看着荣贵妃格外被岁月优待的脸,不由有几分出神,正如姑婆所料,荣贵妃性情与手段都佟皇贵妃之上,有她在便能压住佟家。
与已去世的孝庄太后一样,仁孝太后也不大喜欢佟家女。
这并非是什么爱恨情仇的原因,仁孝太后对先帝害怕多余感情,从不得不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