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7


他步骤自然该快速跟进。

麦冬的身影消失,安临琛揉了揉太阳穴,身子一软,将自己摔在了罗汉塌上。

读书人为了考功名夜以继日,他为了能让读书人考功名同样焚膏继晷。

唉,能歇一会儿是一会吧。

日子匆忙,大锦首届会试在各方人马的忙碌中按序推进。

三月,会试成绩公布。大锦首届科举,会试中额者近两千人,各科多寡不同,最多一科四百多名,最少一科为九十余名,中间科目多百余名或二三百名。

成绩一经公布,复试的时间便也跟着定了下来。

原本是没有复试的,但在以往的科举中有人钻这个空子,一直作弊舞到了皇帝面前,帝王震怒,当时的涉案人员从上到下无一幸免,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抹不去的笑话和污点。

后面便有了复试,经会试取中的贡士,想要更进一步,都要参加复试;临时出题,现场答题,当日交卷,有真才实学者自是不惧。

同时复试考卷会交到阅卷大臣手上评定成绩,分一、二、三等,只要列等即准参加殿试。

四月廿一日,保和殿。

殿试于此举行。

“请陛下过目。”

礼部呈上来的,正式此次殿试的拟定考题。

题目被在了一个木制的小盘子里,所有题目都简短的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挨个摆着,让安临琛莫名幻视了工资条。

咳。

正了正思绪,安临琛将注意力放在了面前的考题上。

殿试考时策,只一道。出题者是该届主考的大臣们,他们拟出若干题,送皇帝钦定圈出一道作为试题,当然皇帝本人也能直接出。

开朝至今,多数官员已经明白了皇帝的偏好。

新帝是个务实之人,少些风花雪月多点真才实干就对了。

所以最后呈现在皇帝面前的题目大多直击主题,并没有什么辞藻虚浮之辈。

到了殿试这步,安临琛不能再做甩手掌柜了。

毕竟选的可都是即将给他卖命社畜们,啊不对,是要帮助大锦兢兢业业发展的新生代官员们。

脑袋里的念头杂七杂八,但并不影响安临琛选题的速度。

最终,他选择的题目简单粗暴:发展民生。

一个很符合新生王朝的题目。

将玻璃技术下放,便是安临琛对于民生的初步试探。

他倒没有指望一份考卷就能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能得到人才更好,但选定这个题目的初衷,更多是在暗示朝廷未来的方向。

毕竟过了举人就有做官资格,不想继续考了也可以申请补官。是以理论上,这里都是官员预备役,大殿里有多少张桌椅,就有多少个未来官员。

钟声响起,题目发放完毕,安临琛从侧殿走了出来,慢慢走向自己的位置。他自己考试的时候,最烦的就是主考老师四处溜达了,扰乱考生心绪。

但谁让他现在是监考老师呢,自己淋过雨,当然也要撕碎别人的伞了。

咳,这也是最后一道面试了,既然名义上是自己的门生,那去看一眼有何不对。

何况,一眼就被吓晕还当什么官。

正好扫一扫心声。

既要打造班底基石,自然要从最开始便剔除心术不正之人。

安临琛思维发散,脚下倒是半点不慢。

寂静的殿内,除却落笔磨砚声、衣袖桌面间轻微的摩擦声,多了一道随性的脚步声。

原本就紧张的气氛瞬间更为肃穆,不少人坐姿立刻端庄、笔直挺立,脊梁骨仿佛能承接天地。

不过这只是表象。

安临琛眼前,到处都是‘啊啊啊啊~!’‘嗷~唉!哎呀’‘呜呜呜!’,其中还杂着几大段‘嘤嘤嘤’。

破碎漂浮的、七零八落的、惊魂夺魄的、浪荡不已的。

各种心声瞬间袭来。

安临琛:“……”。

安临琛收回试探的脚,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去。

罢了,稍微积点德,倒也不必在考场上折磨别人。

学子们渐渐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至少看上去一片安稳祥和。

日头开始偏西。

殿试翌日,读卷大臣集于文华殿阅卷。

阅卷开始为转桌,即八人平分全部试卷,自己手中看完后互相轮看。而最终成绩的核定一般推首席读卷大臣进行,其他人参加意见。

这个时候还不需要安临琛的参与,他有了半天空闲,抽空盯了盯金斗那边。

四月廿四日,成绩评定结束。礼部一众跟着自家尚书,将前十的卷子呈给皇帝。

安临琛仔细一遍翻完,并未驳群臣意见,正式定下了名次。钦定名次公布并引见,小传胪很快过完。

四月廿五日清晨,太和殿,到处都是繁忙之景。

今天是殿试名次揭晓之日,也是大锦王朝首次传胪典礼举行的日子。

銮仪卫忙着在殿前设卤簿法驾,以及檐下和门内的乐器,到处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礼部的人同样早早来了,东楹和丹陛之上正中需设黄案,丹陛之下需设云盘这些是他们的事情。

司归农更是将午门外的彩亭御仗鼓乐查了一遍又一遍,力求尽善尽美。②

朝阳升起,礼时到。

乾清门前,礼部堂官的声音响起,铿锵有力。

“奏请陛下乘舆——”

皇帝的身影出现。

大殿宽广,朔风穿堂而过,边上的旗帜发出飒飒声响,同样吹起帝王宽大的袍角。

安临琛抬手正了正被风刮乱的朝服,接着登上舆轿,身影消失在了车帘之后。

这个时候,文武百官已在丹陛之下左右站好了,各个朝服崭新整齐。

太和殿前,帝王仪仗出现的瞬间,中和韶乐奏响隆平乐章,阶下鸣鞭三响。

安临琛将目光微微分了点给礼官的那根响鞭。

鞭长一丈余,司礼者执鞭柄由下飞舞,回旋而上,鞭声清脆悦耳,响彻云霄。鸣鞭毕,读卷大臣向皇帝行礼。

安临琛颔首道:“免礼平身。”

仪式继续。

温宏文进殿,从东楹的黄案上取出黄榜,授给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慎重接过,将其陈于丹陛正中的黄案之上;放好时,丹陛大乐又起奏。

此时鸿胪寺官员引新进士就位。

新科进士身着朝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按名次奇偶序立东西丹墀之末。

所有人站定,礼官开始宣读制诰:“太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此时二甲传胪接力出列,开始唱名。

“一甲状元,关东江家,江泉明。”

“一甲状元,关东江家,江泉明。”

“一甲状元……”

一甲三人姓名,都传唱三次,余下只有一次。

江全明被引出班跪于御道左侧,接着唱名到了一甲第二名,来自清河崔氏的崔南辞,他被引出班跪于御道右侧稍后。此后一直左右交替,直到一甲和二甲的所有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