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


种制作流程编写成册。

时间静静流淌,很快午后的阳光就给宫殿门窗渡上了层金色的暖光。

安临琛伸了个懒觉,吹了吹自己奋笔疾书的成果,墨色的字迹干得很快,这本‘赚钱指导手册’初初成型。

反复看了会儿,安临琛抽出其中和玻璃相关的几张,唤来麦冬,准备给金斗递过去。

接到安临琛指示的麦冬欲言又止。

麦冬很少露出这样的表情,安临琛瞥了一眼他头顶。

嗯?还没有心声。

安临琛直接问了出来:“怎么?有想说的就说。”

麦冬俯首:“陛下您是好意。但据臣所知,金斗应该不识字。”

不管陛下您写些什么、哪怕是座金山银山他也看不懂啊!

安临琛:“……”

安临琛梗了一下:“是朕马虎了。”

是他想当然到犯蠢了。

至今为止,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都是识字人,下意识觉得如今的识字普及率跟现代没什么差别。

忘了封建社会大部分人都是睁眼瞎。

安临琛扶额自嘲一笑。

每当他稍微有点飘的时候,现实就会兜头遇到一泼冷水,让他好好清醒。

他只是个普通人,哪怕有些奇遇、哪怕站在后世巨人的肩膀上,也不见得这个世界就会像单薄的纸张一样任他玩弄。

“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马哲了啊……”

不然他怎么会把辩证看待问题、世界总是在客观变化的这些重要知识给忘了呢。

麦冬不安:“陛下?”

安临琛摆摆手,将递出去的纸收了回来,并准备将它变成一根吊在驴前面的胡萝卜。

“给朕找点对内廷没什么偏见的夫子来,给内廷安排个扫盲班,男夫子女夫子都要有。排出个章程来,但凡不识字的,通通在下值后去上课去。”

“不需要他们读正经书到能去科考的程度,识字即可。不识字不明理,连朕给的东西都看不明白那怎么行。”

这还等着他们上岗新职业呢,不识字可不行。

说到这里,安临琛一拍手:“对了,金斗特事特办,这折子上的东西就由你先代为转达,务必让他以最快的速度上手。朕要他一边出成品一边认字。告诉他,他能看着这册子将朕要求的玻璃烧出来的那天,就是他正式上位玻璃局掌印的时候。”

安临琛准备在京郊圈块地,专门留着折腾水泥玻璃香皂这些赚钱利器。

金斗,正是他看中的第一个对口型人才。

宫廷没有秘密,在上位者推波助澜的时候传播的尤为快速。

仅仅半天,基本所有宫女太监都知道了他们需要上‘扫盲班’的事情。

这个消息已经让众多底层宫女太监的内心沸腾了起来。

要教他们识字啊。

此事若真能落地,他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这对常年挣扎在底层的人们来说,太过重要了。

如今还能活在内廷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实在无家可归无路可去的,二是有些野心足够机灵滑不溜手的。

总之,没有蠢的。

光这一条消息,就足够点燃他们心里那团渺小的火。

而且这可是来自陛下的直接命令,金口玉言,落地成真。

其实当初“废除贱籍”这一政令下达的时候,宫廷众人最先跟随皇帝的脚步,是第一批改换身契的。现下的他们,不管宫女还是太监,都是“自由人”,只签了长契,只要愿意,随时可以辞职。

只是目前没人这么做,也没人打从心底当真。

对于扫盲班这件事,不说事件本身就对他们有利,如今的忠君思想下,内廷人对自己的认知同样清晰——他们都是帝王的附属物。

既然是帝王直接下达的命令,自然是放在首位,需要最先去完成的。

他们迫不及待的很。

宫廷里轰轰烈烈的扫盲班刚宣传开,安临琛就收到了不少来自前朝的‘委婉劝诫’:开放内廷宫人识字,不大好听。

他半点没管。

这条政令下达的第二天,安临琛就收到了一个特别的拜见。

来自内廷敬事房,长顺公公。

安临琛顿了下才想起来这是谁。

那个擅自给他端牌子的敬事房主管公公。

安临琛没有拦人,直接让麦冬将人放了进来。

长顺这次前来拜见皇帝,同样下了很大的决心。

他上次是擅作主张就让皇帝直接给他发配到了储秀宫。看似升了官,身上还多了个奇怪的职位‘编辑’;实则明升暗贬,每日困在小主们身边,挣扎在一些他看不懂的文书中不得出路。

前朝大事一件接着一件,现下陛下的目光好不容易又分了点给内廷,他咬咬牙,还是冲着这档口来了。

若是不主动找陛下,陛下更是不会想起来他了。

长顺:“陛下,小人之前领了编辑一职,现下已经出了一定成果,所以小人斗胆向陛下汇报来了。”上次端牌子事件的余威还在,长顺甚至不敢在自称臣。

老老实实地摆正自己的位置。

安临琛:“……”

他看到这人后,就想起来了那个自己之前说的储秀宫报社。

这事在他心里占比不大,一个从无到有的东西本就要给上一定的时间让它成型。再加上自己的心思主要放在了火器那边,更是无暇顾及相关的进度了。

仔细想了想,距离他提出这个概念到现在,已经快半年时间了。

怪不得人找到他面前了。

安临琛摸了摸鼻头。

他有了点自己是个渣男的既视感。

留个种就跑什么的。

安临琛:“嗯。现下报社准备如何了?”

长顺:“回陛下,已经有了点规模。现下娘子们基本上人人都有活。写文章的、排版的、校对的。基本没有空闲的人。”

这段时间他是看着那些小主们如何抓耳挠腮想文章的,稍稍回想都心有戚戚然。

后来不少小主更是愿意去做粗活杂活而不是写文章了。

好在陛下给钱给物大方,并没有出现活字不够、纸张欠缺这样的事情。

长顺回完话,迅速流畅的从自己袖子里拿出了一份折叠整齐的‘报纸’呈了上去。

麦冬迅速接过递到帝王桌面上。

安临琛伸手翻了开来。

他之前给了储秀宫办报的大致流程,还手绘了张他想法中的报纸样式。

不过他现在收到的‘报纸’并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

这份报纸显然参考了邸报的形式,并不是安临琛认为的一整张,而是可以翻页的书本模式。

前朝是有报纸的,大锦也沿袭了这一规定。

即‘邸报’。

邸报,即能带回宅邸的报纸。

是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政治情报的抄本,也叫邸抄、邸钞。也有人叫做‘京报’。

面向官员的东西,自是少之又少,无法流传开来。

安临琛要掌握舆论,要天下人的口舌动向在自己的引导下,既不能靠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