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


声也很有利。杀人不见血,说的正是推恩令这类手段。】

【本来强大的诸侯国,原本一个人掌控的土地不断被分成几个人所有,这样一来每个人分到的就都是原本藩国的一小部分了,他们分得越细,分得越小,对于中央来说越集权。不仅如此,在实施推恩令的同时,刘彻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一百零六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掉一些侯国。刘彻干得利落,明摆着要把对大汉内部不安稳的因素全都要解决掉,怎么可能没有人反抗。是的,又有人企图谋反。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又招结宾客,暗造兵器,阴谋反叛。可惜,如今的诸侯王和以前的诸侯王已然完全不同。元狩元年,武帝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皆自杀,列侯和大小官吏、宾客因牵连被杀的数万人,二国废为郡。自此,没有人敢再反对刘彻的推恩令,也反对不了。】

果然,一切的政策推行都要建立在自身强大之上。如果没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刘彻的推恩令不可能顺利实施。

很多事一代人做不完,须得是二代,三代,甚至是四代五代人才能做好。后继有人重要吧?

应该说不是一般的重要!

【粉碎淮南王、衡山王的叛乱阴谋后,刘彻颁布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贬抑诸侯国官吏为“左官”,规定曾仕王国官吏者

不得在中央任职;后者禁止朝臣交结诸侯、为其谋利。经过刘彻的一系列削藩措施,诸侯王权势、封地愈益缩减,名存实亡。这也是为什么自汉武帝之后,诸侯王再无作乱的实力,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想为诸侯王效力的人,因为“左官”

政策,他们但凡想要出头,都不会再跟诸侯王混,完全看不到希望,怎么跟他们混?】

【没有地,没有财,没有人,诸侯们虽然依然姓刘,也仅仅是姓刘而已,想想汉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几世孙来着的,那会儿l刘秀挂着刘家子孙的名头,已然没有任何皇族特权。相比之下朱元璋以天下养朱,必须得夸一夸老刘家的一个个皇帝们,人家同样是普通百姓出身,怎么就没有像朱元璋一样想让天下世代养着他们老朱家的人呢?嗯,或许朱元璋是生怕自己的儿l孙将来极有可能吃尽苦头,瞧着老刘家的人才会定下天下以养朱氏的规矩。只要是老朱家的种,废物也得朝廷供养。呵,想想朱元璋曾经的出身,不知他是否记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硬是为天下百姓增加负担,拖死大明朝。】

朱元璋!!!被骂得半个字都不敢回。

他想回自己想得没有那么长久,万万想不到他定下明朝宗室俸禄制度,竟然对后世造成那样大的影响,他,他并非有意?

笑话,他想不到?

不,他想到了。作为一个大家长,他觉得自己得了天下,他想让自己的儿l孙可以享受他打下的天下。

【想想汉亡时多少人为之痛哭,大明亡时,嗯,该说大明是亡于农民起义?亦或者是亡于清。】

下一刻,别管是汉也好,明也罢,一个个君王们听着心情都不好了,没有人会希望国亡,也没有人愿意自己打下的大好基业,终是没了!

然而王朝更迭非人力所能更改,他们或许能做的不过是好好的治理眼下他们所能掌控的王朝,别让天下亡于他们之手。

后世的子孙,除了耳提面命让他们好好挑继承人又有谁能怎么办?

朱元璋咬了咬牙,一而再,再而三被拿来做反面教材,他竟然不学刘邦反而要自己整出事来。

“爹,儿l孙自有儿l孙福。”

瞧着亲爹脸色的转变,朱标亦无奈之极,亲爹打的什么主意,他有数。天幕那并不算很是惋惜于大明灭亡的语气,可见对于大明许多的政策是不满的。

是啊,以天下养一姓之人,朱元璋纵然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又有什么资格?

“爹,天下非我朱家一家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为一家之私损百家之利,不可取!”朱标无奈把话说透,请朱元璋别再犹豫不决。!

第287章 出击

朱元璋阴着脸道:“你不是已经准备自己养活自己了?你都以身作则,我能继续犯糊涂。”

哦?观朱元璋的脸色像是认可朱标作为的人?

明摆着朱元璋是想让儿子吃吃苦头,从而让朱标认输。

“爹,眼下的天下已然不是从前的天下,百姓们不再由着我们说什么是什么,倘若爹执意不改,怕只怕本就不太平的大明会越发起义不断。”并非朱标危言耸听,大明情况如何,别人不知,他们父子自知,直到现在为止,大明的农民起义不断。

一回一回的镇压,压的究竟是什么,朱元璋敢说自己没点数?

本来大明因为朱元璋一个贫民出身得以开创大明江山,成为大明皇帝,已然让无数人的野心如同火苗一般扎根在人的心间,但凡他们有一丁点的可能效仿朱元璋,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揭竿而起。

以天下养朱,朱标无法确定朱元璋听到此话是何心情,朱标反正是觉得臊得慌,他想的是,他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天下百姓。

朱元璋一眼瞥过朱标,岂不明白朱标何意,然而朱元璋道:“你以为我们现在下诏改制世间的百姓会领我们的情?”

后面的话用不着朱元璋挑起,朱标明了,却提醒道:“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无论有多少人企图借天幕所指我大明政策的问题所在,我们从前不知内情,以为是对大明有利的,却对大明造成伤害,我们理当改。错而改之,世人都会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改进。反之,知错而不改,只会让天下人对大明失去信心。”

朱标劝得苦口婆心,他本想一步步的来,不必急于一时,如今看来不急都不行。天下人看着天幕,指出朱元璋的私心。

人皆有私心不假,世人不至于说完全不能接受你的私心,但如果满足你一人的私心,为此需要无数人的牺牲,凭什么?

谁的日子想要好过不得靠自己努力?大明天下为何能落在朱元璋手里,难道不是因为朱元璋把天下百姓吃的苦,受的罪当回事?

怎么着,朱元璋从前一直和大家伙说,他和天下百姓是一伙的,他们要对付元人,官员士绅,将欺压他们的人全都打倒,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刚当上皇帝朱元璋把曾经对百姓们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甚至他一跃成为伤害百姓,欺压百姓的人?

“爹倘若不想要大明江山,可以继续一意孤行。”不是朱标在危言耸听,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错处,百姓也不认为他们有错时,都能够平安无事的过下去。

但,从沈悠一而再,再而二的说破某些事开始,倘若朝廷依然没有应对,终将会成为天下百姓攻击朝廷的借口。

民心不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