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6
信,他站到了最高处,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王,也失去了王位,很明显在他成为淮阴侯时,他并不能够接受这个结局,以至于他在面对一干功臣们,显得和他们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就算面对刘邦,他心中有怨,总也想压一压刘邦,但在最后他也清楚的意识到,在他面前的人是皇帝,是皇帝夺去他的王位,如果他依然不懂分寸,肆意妄为,刘邦一定会杀了他。】
【心存不满的韩信想要发泄出来,却又在重要关头意识到自己不能硬杠。已然失去兵马大权的韩信清楚的知道杠不过刘邦,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韩信就这样在洛阳浑浑噩噩的过了四年。汉十年韩信再一次被家臣告发谋反,关于此次的告发,《史记》还有另一段韩信确实有意谋反的记载。不过此时的韩信手中无兵,他所能靠的是别人,一个名叫陈豨的人。】
【此人早年跟随韩信南征北战,到底和韩信是何交情不确定,但韩信能够跟他提议内应外合,想是和陈豨交情极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陈豨此人立下不少功劳,刘邦觉得陈豨素来办事可靠,下令让陈豨以列侯身份任职代丞相,去督统赵、代两国的边防部队,北方边境的军队全都归他统领。陈豨得令后便来到韩信那儿和韩信辞行。】
【关于这一段,我是觉得和韩信一贯的做法不太贴切。对,韩信在洛阳多年是挺郁闷的,未必不会心绪大变,可当年韩信有无数次可以谋反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举兵而反,如今倒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况且在刘邦夺去韩信的王位后,这四年以来刘邦不断的铲除异姓王,燕王臧荼、燕王卢绾、韩王信、赵王张敖,他们一个个被刘邦铲除,这些人都不是刘邦的对手,陈豨手握军中大权他就能对付得了刘邦?】
秦始皇想了想,韩信是个聪明人,有把握的时候他都不反,没把握他倒是开始反?
此事须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刘邦何尝不是拧起眉头想,韩信最后果真要跟人里应外合反了他?
韩信沉着的不发一言,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听见。
【不管真相是什么,刘邦听闻陈豨谋反后果然领兵前往平乱,在讲吕雉的时候已经说过了,韩信此在此时被状告谋反,吕雉让萧何引韩信入宫,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内为吕雉所杀。在最后,韩信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是啊,喜欢韩信的人都在想,怎么韩信当年就没有反了刘邦呢,但凡他要是反了刘邦,不就没有后来死在吕雉手里的事了吗?可是,英勇无敌如项羽都败了,韩信擅长用兵不假,论治国安天下,他能比得上刘邦?论得人心他又比得上刘邦?诚然韩信若是反了未必会死在吕雉手里,难道他会有更好的结局?】
【历史没有假如,韩信是委屈的,就韩信本身一直都觉得自己委屈无比,但这世上有谁不委屈?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就该封王,但对天下大势来说,异姓王的存在,他们握着兵权,有着封地自主的权利,太让人不安了。】
【君臣博弈,从来没有间断过,成王败寇,终是韩信棋差一招。刘邦是想杀韩信的,却也不急着要杀韩信,或许对于刘邦来说,他从韩信的身上看到了项羽,他无法让项羽对他臣服,就希望韩信对他臣服。他在磨着韩信,想到他为了得天下,一步一步的忍让着韩信,他也要看看,韩信能不能忍。】
!!!皇帝的心理都是那么变/态的吗?
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一时让人不知如何回答。
韩信的神色变得阴暗,没有想到,最后杀死他的人竟然是他最信任的萧何以及吕雉一介女流。
“大王,我们不如反了吧。”人人都听见了韩信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后悔,身边的人大声叫唤起来,希望韩信别再迟疑,举兵反了吧,他们未必不会成功。
就算有人叫嚣得再激动,韩信依然不为所动,如同看不见他们的激动。
起兵谋反难道只是一句话的事,没有那么简单。
刘邦瞅着吕雉道:“韩信倘若在最后后悔当年没有起兵谋反,如今听了怕是也要有所动作。”
先前刘邦就说要赶紧把刘姻嫁过去,至此都没有松口的意思,吕雉自是明白刘邦之意。
“陛下不曾早作准备?”
联姻是表明现在和天幕说的并不相同,刘邦和吕雉无论在天幕看过的史书上做了什么,并不代表一切都不可改变。第一步是刘邦迈出去的,韩信如果非要谋反,在道义上他是不占的。倘若每个人因为天幕说过他会犯下的错,都得为之付出代价,请问刘邦第一个该杀的人是韩信吗?
吕雉干了多少在世人看来心狠手辣的事儿,刘邦现在不是照样跟吕雉一道听天幕?商量国家大事?
对此,吕雉得说,刘邦借机不知又收拢多少人心。
韩信会打仗这一事实刘邦不是今天才知道,该准备的早有所准备,韩信要反,刘邦是不希望没错,并不代表他怕。毕竟怕也怕不了,想想怎么解决一但韩信起兵反了的事最重要。
有时候吕雉也不得不佩服刘邦,忍常人所不能忍,一心只念天下。她真得多跟他学着些。
【韩信死了,他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无论后世有多少人为他的死而惋惜,韩信没有死在他所引以为傲的战场,而是死在内宫之中,他再不怨不甘,也终是无力改变。想想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没有几个能够善始善终的,所以李世民才会为后世所推崇。】
一不小心又被夸了一记的李世民瞬间又来精神,看天幕多会说话,他就不是那容不得功臣的人。
刘邦!!!拉踩什么的,他没有值得被夸的优点了?
就你杀韩信这一点,不知有多少人戳着你的脊梁骨骂你。顺带也把吕雉一并骂了。
【但韩信虽死,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韩信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第252章 王者师
【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也正因为那番话,让刘邦心悦诚服,真正将大军尽付于他之手。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所以,真不怪他看不上樊哙之流。】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和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可惜兵法三篇已然失传,这也是为什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