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
便是真正拿了苏定方视为国之栋梁,因此他才会愿意守护苏定方的信誉。敢问听到一个皇帝愿意保全他的信义,苏定方能不对这样一个皇帝感激涕零,肝脑涂地以报之?】
【不过是放过一个手下败将罢了,既可扬大唐之信,又能得一个忠义之猛将,何乐而不为?】李世民以肉眼可见的更高兴了。好儿子,真是他的好儿子,事情干得漂亮,太漂亮了!哎哟,他怎么从来没有发现他这儿子竟然有他的风范呢?
李治!!!
【接下来,必须又是封赏环节,苏定方因功被加赐邢州钜鹿的实封食邑五百户。也是在这一年,二月十日,刚生擒都曼,献俘洛阳的苏定方随高宗巡幸太原。三月十日,苏定方被任命为熊津道行军大总管。对,苏定方又要再次出兵灭国了。】
【没办法,在苏定方收拾都曼的时候,百济小国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进犯新罗,新罗王金春秋上表求援,本来唐朝已决意东征百济,但苏定方此时尚在西域,故高宗迟迟未命将出师。等苏定方什么的,这时候的大唐看着最能打的人就是苏定方了。再者,像苏定方这样出兵即灭国的主儿,比起派不确定的人出战,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必须是一出兵即能荡平边境,更值得一个帝王下令。】
这话就更不假了,谁乐意仗打得反反复复的,不过是因为手下没有那么能干的将士,只能退而求其次罢了。于李治来说,他分明有这样的帅才,他为什么要退而求其次?那才是脑子有问题好吧!
【唐军从城山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一看即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唐朝海军扬帆前行,覆盖整个海洋,相继到达。这黑压压的海面上都是船,就这阵势,足以令人闻风丧胆。于气势上胜人一等,打起来,有苏定方在,还怕唐军后退吗?不出意外,百济战败,阵亡数千人,余众奔逃溃散。】
【唐军大部队乘潮而上,兵力更盛,战船首尾相连而前,驶入江中,飞桨击水,擂鼓呐喊,苏定方率兵、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真都城。唐军距城约二十里时,百济倾国之兵来战,苏定方率军迎击,大败百济军,斩杀一万余人,唐军乘胜攻入外城,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降向北境逃去,苏定方进军包围百
济泗讹城,扶余义兹的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百济王,率众坚守城池。】
【只是扶余义兹的孙子扶余文思见大势已去,率左右从城上缘索而下,很多人追随之,扶余泰无法阻止。此等良机,苏定方岂能错过,当即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大唐的旗帜。城中更加人心惶恐,扶余泰无可奈何,只好开城投降。这时候,百济大将祢植又带着扶余义慈来降,扶余隆与百济众城主
都前来奉表归诚。自此,百济平定。其国地分为六州。显庆五年十一月一日,扶余义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
d,为什么苏定方灭国灭得比吃饭还要容易?
无数人都在心中问出同样的疑问,可惜,无人能答之。
【前后三灭其国-西突厥、葱岭三国、百济。皆生擒其主的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十数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巅峰,唐朝的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基础,同时也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现今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135章 学霸祖龙
这样的一番话,每个人大概捉住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秦始皇捉住的重点在于苏定方出战的那些国,嗯,看得出来,虽然各国的名字可能有所区别,但可以确定一点,在大秦的周围不仅有匈奴等他现在所知的种族而已。
其实,自家的人用起来不太好用,别国的人就不必太客气了。也不对,但凡入我大秦者,不都是大秦的人?想一想,到底该怎么样操作才好。
刘邦在意的是震慑各国,他也想能震慑各国,可惜,他没有那么高的武力值。啊,好想要这样的本事。
对啊,想啊!刘邦手里不是没有人才,只是那些人,他不敢用了,再用下去,他怕自己要没了。
杨坚听着心就更痛了,但凡看到大唐的疆域地图,他就不可避免的痛,这一个个国,都是他所熟悉的,曾经也都对大隋俯首称臣,谁承想他大隋最后竟然落得国亡的结局。
【我们的毛大大是这样评价苏定方将军的:“苏定方,名将亦大将,年七十六”。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也是在李靖之后的大唐军神。当然,我们现在也戏称他为灭国小能手。苏定方将军用自己的本事向后世证明,大器晚成,也能名留青史。二凤那个时期的名将太多,多得二凤有选择的挑人用。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里,都是一开始随他打天下的人。】
【苏定方嘛,那可是在窦建德、刘黑阀被灭之后,依然不愿意归附于他的人,想想另一位尉迟敬德,同样也是窦建德的人,却救了几回李世民的性命。与尉迟敬德相比,因为苏定方二十五年的史书空白,二凤占了二十年,我们对这样一段空白的史书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猜测。好在,苏定方在高宗时得到重任,而且是绝对信任重用,也才让苏定方将军得以大放异彩,为后世所知,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乾封二年,苏定方将军去世,时年七十六岁。高宗在得知苏定方逝世时,颇为悲痛,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赐,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颂下。言及于此,不禁哀伤悲叹。”随后立刻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
【神龙元年七月,唐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苏定方便在名单之上,所食实封,并依旧给”。建中元年,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苏定方等二十四人被定为第二等。后来,朝
廷敕:“国初以来将相功臣,名迹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为分为二等”。经评定,苏定方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贞元五年,朝廷诏令史官考定功绩,“第其前后”,以褚遂良、苏定方等二十七人,“图形于凌烟阁,以继国初功臣之像”,“俾后之来者,知元勋之不朽”。】
【感谢这些人对各朝各代的名将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也由此可见苏定方将军在历代名将中的地位和份量。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定方将军收了一个好徒弟-裴行俭,这一位那可也是大唐鼎鼎有名的大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