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


果到这儿,这就是一件极好的事,证明了大唐的环境很好,也让人看到太/宗的仁德。我要说的是之后的事。也是引起诸多争议的事。唐太/宗看到这些死囚如约回来之后,一高兴竟然免了他们的死罪。大唐量刑是慎之又慎的,也就是说,这些死囚是唐太/宗自己都认为该处以死刑的人。】

【可是,因为这些死囚守信,唐太/宗竟然就放过他们,饶他们不死。嗯,这是置律法于何地?和之前李世民所提倡的依法处置是不是有了冲突?守信可赞没有错,但并不能因此抹去他们犯下的罪行。就这事,比起李世民为饶恕党仁弘跪天请罪,下罪己诏,更让李世民为后世非议,不认同。】

!!!好吧,果然人无完人,秦始皇本以为类似党仁弘的事只有那么一回,没有想到这释放死囚的事李世民也干了?

贞观时的李世民一听,有些尴尬,这个事,这个事。

【不错,李世民不是完人,他的所有表现都在告诉世人,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会犯错,也能做到知错而改。但这放死囚一事,皆赞他的仁义,仁义也不可无度是吧。对这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不过想来大唐的臣子们对这类事也是极不认同的。所以当侯君集谋反,李世民还想按党仁弘的办法保住侯君集的命,大唐朝内的臣子是死活不同意。谋反,那是十恶之大罪,怎么能再饶恕?最多,给侯君集留个后。算是大唐一干臣子唯一的退步。】

???谋反的臣子李世民还要求情,这,该怎么评价的好?

反正一个个听下来的人都有些傻了眼,说李世民傻,李世民可能傻吗?这可是干了他哥他弟,逼得他爹退位的主儿。

他竟然不怕别人谋反夺他的位?还给谋反的臣子求情。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哪怕都是皇帝,那也觉得自己的脑子和李世民的脑子似乎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毕竟,谁要是敢谋反,他们定是要诛其九族,可李世民……

嘶,一干皇帝很是想跟李世民沟通沟通,问问他当时给人

求情时是个什么心情,或许,他们可以借鉴一下?

第82章 独一无二的帝王

贞观时期,李世民感受到底下一个个臣子灼灼的目光,比起侯君集谋反的内容,必须是李世民的操作更值得人关注。魏徵立刻第一个出列道:“陛下,无视律法,法将不存,天下必将大乱。”

啊!李世民听到侯君集谋反也一愣,但很快回过神,赶紧附和道:朕知道,朕真的知道了。

然而头脑一热能干出什么样的事来,李世民表示,其实他也不太确定,但这也不好怪他的对吧。略显心虚的低下头!

“陛下,依法处置理所当然,无论为官或为人,都应该守法。陛下既然以身作则,断不可凭意气行事,为后世所诟病。”魏徵能不知道李世民是怎么样的人,一时不吱声,心里必然是有别的主意。

他确定,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会拦着李世民徇私,但听听天幕说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事,哪一个谁还能不知道,李世民听是听了,显然没有记住。

想了想李世民的性子,重感情。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太重感情,就不会轻易杀臣灭人族,但也正是因为太重感情,以令天下法度如同虚设。听天幕说都多少回了?

罢了罢了,该劝的,能劝的,都劝过了,李世民还能搞出那么多事来,了不起,他们这些当臣子的再想想别的办法补救吧!

房玄龄等人相互交换一个眼神,都从彼此眼中看到无奈和决心。

【忽略后面李世民做的事,就大唐当时的犯人数量,可见彼时的大唐是怎么样的环境。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人们心中自然就没有多少怨气。理所当然,丰衣足食的人也不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也就怪不得无数人对大唐心向往之。】

【可想当年,李世民登基之时,贞观元年,大唐遭逢雪灾,几乎冻死关中地区的所有庄稼;贞观二年,又逢关中大旱,各州蝗灾四虐,百姓颗粒无收,哪怕是在长安城也是陷入粮荒。彼时的李世民无可奈何,只能放百姓出城逃荒。而那个时候,因为李世民弑兄逼父,咱们现在看来再自然不过的气候天象,却引得天下皆非议。很难想像李世民是怎么样撑过来的。而且在贞观三年就能出兵灭突厥颉利,又在贞观四年得以被各族上号尊为“天可汗。”】

天灾什么的,谁都无法避免碰上,但李世民刚登基情况竟然那样的严峻吗?这样李世民都能撑过来,更开

创一代盛世,属实难得。

【一切都非偶然。李世民为帝以来,曾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也曾说过,“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之,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显然是李世民从隋末及历朝历代兴亡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他认为皇帝是因为有道才能得到百姓拥护,从而成为皇帝。如果无道,百姓必将弃之,国也将为之覆灭。因此李世民将休养生息,改善民生确立为大唐的基本国策。随后下诏免去各州县各地全年租调之后,李世民更大幅度降低宗室贵戚的实封税收,精简官员,以减轻百姓负担。】

李世民说的那两句话重重砸在秦始皇的心上,竟然是这样的吗?他,他一直都没有意识到民之重,想做好一个帝王却不知其理。所以大秦的天下才会一直暗流涌动,似乎在下一刻就要覆灭。

【作为一个皇帝,李世民的书房贴满了官员劝谏的奏章。据统计,在他统治大唐的二十三年间,他以诏令的形式向百官征求谏言的记载竟达三十余次。而且李世民进一步推行科举制度,责令官员向朝廷兴荐贤才的旨意更是不计其数。为大唐的崛起,李世民将以民为本,克己纳谏的思想推行到了极致。他,李世民,是独一无二的帝王。】

李世民不由的握紧了拳头,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刚刚坐上皇位的帝王,他对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天幕却肯定的告诉他,无论他是怎么样坐上的这个皇位,他的付出都得到了后世的肯定!

【只是,唐之盛世不复,太/宗也终是难逃生死的规律。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时年五十二岁。自三十岁登基来,太/宗殚精竭虑,好在不负他的努力,大唐君臣一心,令天下大治,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之名,流芳千古。强汉盛,唐,是对大唐最大的肯定。对太/宗之死,有传太/宗因为服食丹药中毒而亡。】

沈悠那么突然的告诉他们,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三年驾崩,这……气氛到了,让人一时间觉得不太能够接受。而且服用丹药,这可真行!

【不过,虽然有那么一说,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