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


的性命都比不上他一人。否则他怎么敢以大明天子之名,令守城的将士打开城门,让他领人进去。】

【瓦剌一看好啊,叫门天子没用,不劳而获不可能,好说,那就打吧,真刀真枪的干。瓦剌首领也先率领瓦剌兵马直奔北京城,大有不破北京誓不罢休之势。一时间,大明朝胆颤者不计其数。好些人开始准备南迁,一时间整个北京都被恐惧笼罩。】

【大明危急存亡之时,于谦于少保出面,且向太后孙氏进言献谏:

一、主张南迁者斩;

二、诛杀宦党,以平民愤。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土木堡之变,北京眼下的变故,追根究底都是叫门天子的错,但百姓们也需要一个宣泄口,再没有比太/监王振的人更能杀而平息民愤的。

三、另立新君,彼时叫门天子膝下已有一子,且被封为太子,然太子年幼,主少国疑,且在大明生死存亡之际,大明朝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不懂事的孩童身上,故,于少保请立宣德帝另一子,郕王朱祁钰为帝,尊某位叫门天子为太上皇。由此,也能坏了瓦剌人的所有计划;

四、调兵谴将,任人为才,调集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于少保调动所有百姓迅速将储备于通州的百万石粮食运往北京。自此,于少保先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又被刚刚登基,明年开始改元景泰的皇帝授予“提督各营军马”的重任,命在京的各营将领皆接受其节制。将士凡有违抗军令者,于少保有先斩后奏之权。】

一群人听着都觉得于谦这事情干得实在漂亮!

秦始皇很是赞许道:“是个好苗子。这才是像要打仗的人。”

刘邦认同于谦的同时,也对景泰帝颔首道:“不错,这才像皇帝。自己没那本事,就该把事情交给有本事的人去办。”

旁边的吕雉瞄了刘邦一眼,刘邦最大的好处就是知人善用,故才能得天下。

朱元璋心下那口气也终于稍稍得缓。好,好,就算出了个没用的儿孙,总算有一个于谦让他有所欣慰。

对于朱瞻基来说,哪怕他早有猜测,亲耳听到沈悠说出朱祁钰为继位之君时,终是让他得以完全确定。叫门天子,叫门天子,如此没有骨气的人竟然是他的儿子,他的儿子。

【自此,于少保开始北京保卫战,硬生生把大明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虽然咱们这一期是要扒一扒戚少保,可于谦于少保此人也不得不提。毕竟一个个朝代说下来,大致也解释了一下明朝的历代皇帝,对大明来说,土木堡之变让大明朝由盛转衰,对天下人来说,于少保之死,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因而更能体现戚少保的可贵。】

第12章 团结就是力量

沈悠的声音传来,不绝于耳,内容却听得人心下沉甸甸的。于少保之死啊,怎么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呢?又对戚继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无数人心存好奇,既想赶紧知道,也害怕听下去。

【北京保卫战并不好打。叫门天子把大明所有精锐兵马全都带上了,最后全军覆灭。北京城中只剩下疲惫不堪的兵马不过十万。而瓦剌来势汹汹,三万骑兵,十万兵步,皆是精锐。再者,北京城内武器短缺,京中守卫军只有十分之一有铠甲,更别说兵器也是严重不足。】

【问题存在,于少保解决问题。没兵,于少保先是重组京军,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北京。这样一来,使京城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22万多人,形成了兵力数量上对于瓦剌军队的优势。随后,于少保派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大战来时,补充人员。】

【兵器不足,于少保一面命工部加紧赶工,一面从南京兵器库中调取。更派人前往土木堡收集明军丢弃的铠甲、刀枪、大炮、火铳。】

【最重要的一点是,于少保发动群众,不仅让群众们帮忙运粮,于少保更是将北京城军民都动员起来,备战备荒。随即将城内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统一编成工程队,进行训练。筹集了大量砖石、木材、石灰、工具等,以备战时急用。】

【同时不忘组织力量加固北京周边的城墙。城墙能够有效防御瓦剌兵马进攻,这是最好加强防守的办法。因此,于少保命人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阳、宣武、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德胜、安定9门。尤其是城北的德胜门、安定门,城西的西直门和阜成门,他命人把城内侧由土筑改为砖砌,并深浚了城壕,加强了城防。】

【此外,于少保命令工部组织人员在城墙堞口设置门扉,在城东、西、南面城墙上绑上沙栏木。共设置门扉11000余个、沙栏木长5100余丈,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城池的防御。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于少保还传檄京城周围的州县,以及山西、河北等地民众,让他们全都拿起武器,视情况打击瓦剌军队,切断其后路。】

【比起那听说瓦剌来犯便急于跑路的达官贵人们,家在这儿,人在这儿的百姓们,只要朝廷不曾放弃,不会弃他们而去,他们都会愿意为了守卫他们的家国而拼尽最后一丝力气。】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于少保心存百姓,不愿意弃身后无数百姓而去,百姓们自然也会投桃报李。可以说,北京保卫战得以大胜,有于少保和无数将军的功劳,也有无数百姓默默无闻的付出,众志成城,才能够得到胜利的结果。】

【于少保在北京有条不紊的安排迎敌之策,瓦剌也先大军也来到了北京城外。也先将主力列阵西直门外后,挟持叫门天子到德胜门外的土城,要求朝廷派于少保、石亨等高级将领亲自出迎,并索求金帛数以万万计,企图以此将明军主将擒获,迫使明朝献城。于少保岂不知这是也先的阴谋,一方面派出官员朝见叫门天子,一方面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统一官兵思想,严阵以待,粉碎了也先的诱骗阴谋。】

【社稷为重,君为轻啊。这句话也为于少保埋下了祸根,哪怕人人都明白,于万万百姓性命相比,一人生死显得无足轻重,于少保只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没有想到,最终却也因为这句话被冤杀。】

要说前面的话听得朱瞻基稍稍安慰,不愧是于谦,临危不乱,救大明江山于危难之际。好,实在是好样!结果听到于谦竟然因为以“社稷为重,君为轻”而变冤杀。朱瞻基立刻想到沈悠说过,现在可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朱祁钰已然登基为帝。

一个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人,那是国之大功臣,竟然因为心存百姓而被杀,那不是要寒尽天下人的心。自此,谁还敢为大明江山用心?

朱瞻基突然已经意识到,沈悠为何会说,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