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剂,时至今日还在使用。】

太医令敢抬头了。

他也不得不抬头,因为他想一阅《伤寒杂病论》,而能促成此事的,唯有陛下。

在太医令热烈的目光注视之下,嬴政清了清嗓:“首先,不管是不是同种,既然都有发热的症状,那便宁可严控,也不可放任。”

“是,小臣明白。小臣会令人在保证水源干净的同时,处理好伤寒者的排泄物。无论是否在疫区,入口之物一律煮熟,凡洗手前,不能用手碰触吃食。”太医令好不停顿地说道,他早已将天幕言及的关键,全都铭记于心。

说罢,他继续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陛下。

嬴政摆了摆衣袖,震声道:“待三十日期限一到,朕便让天幕讲一讲《伤寒杂病论》。”

好在,这个时期限已经快了。

一想到在让本朝及后世诸朝之人皆熟知秦律之后,又能提前得到一本后世的珍贵医书,嬴政就心情大好。

西汉。

刘彻的心情就没有那么美妙了,他很急。

他想得到《伤寒杂病论》,可那张仲景是东汉的人,隔着不知道几百年!而且!天幕说到一半,居然就不说了?

这和脱裤子放屁有什么区别!

“天幕你到底要如何,才能将《伤寒杂病论》给朕说清楚?”刘彻大步走到院中,对着天幕用力说道。

【叮——您的意见好好哦,只能用点赞回报!】

刘彻的面前漂浮出了一颗通红的爱心。

正如此前朱祁钰那般,那道熟悉的男声告诉刘彻:“恭喜获得点赞,激活额外弹幕发布权限,不限时间,数量为一条。”

刘彻脸上的表情从愤怒转为僵硬,又从僵硬转为震惊,最后变为狂喜。

他连一个呼吸都不想多等,在得到权限的那一刻,立即就使用了出去。

“请天幕,将《伤寒杂病论》一字不落地全文读一遍!”

于是,何夏夏的面前就出现了一条语气十分狂妄的高级弹幕。

【汉某人你怎么回事?什么叫“女人,一字不落地把《伤寒杂病论》给朕朗读一遍”?

算了,谁叫主播吃这一口饭呢。

这样吧,主播已经下载好了《伤寒杂病论》的原文朗读女生版,因为具有相关度,所以还是和《金匮要略》一起的打包版,以及电子文档。

主播直播结束后,就把语音和文档都上传评论区,汉某人你自取哈。】

刘彻瞪大了眼睛,用力捏了一把卫青的胳膊:“痛吗?”

卫青瞧了眼陛下的手,看的出来很用力了,但说实话,并不痛。

不过他并没有扫兴,而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很痛,您不是在做梦,陛下。天幕不仅给了《伤寒杂病论》,还给了另一本医书!”

“天幕大方的,委实令朕有些不敢相信。”刘彻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在出汗。

他顺手在卫青的衣袖上蹭了一下后,将双手负在身后,情难自禁地在院中来回踱步。

就在卫青觉得陛下快要把院子都给丈量完了的时候,刘彻终于停了下来。

而他思索半晌,冒出的第一句话竟是:“天幕怎么还没讲完?”

【好啦,来看下一道错题。】

秦朝。

嬴政挑高了眉梢:“第二个。”

在太医令有些茫然的目光中,嬴政徐徐地说道:“回去重头多看几遍吧。”

这是第二个突兀出现,且只问了一个问题的人。

他出现的时间很随意。因为这道题,并不是常规的错题,而是天幕在过敏反应一题中延伸开来的。再加之,过敏这题的机会,早就已经被人占去,汉某人的此一问,是突然加出来的。

这里头,应当存在着一个他尚且未曾掌握到的机缘。

嬴政动了动脖子,似乎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东西啊。

第59章 常识判断

【这道题,又是我们熟悉的古诗题。

下列诗词描写的都是花,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A、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梅花[1]

B、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牡丹[2]

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3]

D、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荷花[4]

这题我选错的选项,是我半夜三点醒过来,还要说一句“真该死啊”的程度。

呜呜呜,这个出题人真的贼,他不考名句!考名句的后半句!

过分!】

弹幕:好了,我已经知道主播选了什么了,A是吧!

弹幕:感谢主播提醒,那这题我就选B吧。

弹幕:说实话,这四句诗我居然一句都没背过?这个出题人太crazy了!我这就去查诗人,别都是些不知名的诗人吧!

唐朝。

黄巢原本准备再次参加科举,却因天幕的意外出现,而不得不和家人隐居山林。

这些时日来,族人也陆陆续续地逃避至此,言及朝廷正不断增加搜查的力度,势要将他给找出。

甚至因为找不到他,就开始到处捉拿他的族人。

族人难免心有怨言。

可黄巢的心中也冤呐!

先不说他现如今一心科举,毫无起义谋反之心,再者就算他起义了,也不过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

这个大唐,早就已经烂了。

所有人都恨不得反了它。

难道只因为他被天幕提了姓名,只因为以他的姓名命名了起义之名,所以朝廷就单单对他赶尽杀绝?

要说对天幕不恨,那是不可能的。

可黄巢在观看了几次天幕,尝试着做过豆浆、豆腐渣,并开启了课程学习后,黄巢对天幕的恨意就淡去了许多。

说到底,是他生不逢时。

而随着越来越多唐朝的人被天幕提起,无关人性好坏、为官与否,皆有其值得夸赞的一面,黄巢就又开始觉得遗憾。

难道他黄巢,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夸赞之处吗?

就连当初讲黄巢起义时,天幕也仅是寥寥几语,反而对那高仙芝褒扬了许多!

就在黄巢的失望已累积到极点之际,他忽然听到天幕念到了他的诗!

后世的考编题目,居然在那般多的诗人中,选用了他的诗!

这代表何意?

代表他虽担着个造反的名声,但在后世眼中,他定是有可取之处的,而非避之不及地全然一杆子打死,连姓名都不可提。

黄巢的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动容。

后世这番包容豁达,与本朝那些听风就是雨,恨不得灭他全族的天子权贵相比起来,更显贤明。

“若是能活在后世,该有多好……”

黄巢感叹着,不免希望天幕也能讲一讲他的生平和所成。

北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