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


罢了,未必就非咱们家不可,林家也是大户,名下有六七百亩地,引着他们去找林家罢了。”

李氏一听,不由迟疑。

林家与自家无冤无仇,这样是不是太不厚道?不过想到杜家那八百亩地,以后可是儿子的,李氏立时将心中那点不自在抛到脑后。

杜里正嘴里说的清楚,心中却也为难。

之前的县令是杜家喂饱了的,自然行事处处方便;如今的县令却是去年新来的,哪里晓得他杜忠是哪个?

如今不仅换了县令,西集的粮长也换了。

杜里正能借着夏秋两税为难桂家,上面便也能靠这个为难他。因此,杜里正极为小心,九月初一开始就叫安排人在村祠开始收秋税。

“桂家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没借口寻老七来说情?”杜里正道。

李氏轻哼道:“没来,照我说,就不是个好的。蛊惑了老七当他是好朋友,可未必将老七放在心上。老七今天没有去村塾,也不过来问一声。”

杜里正挑了挑嘴角道:“桂家是自诩有倚仗啊,我倒是要看看,这倚仗能靠到什么时候。”

前些日子南京来信,杜里正得了消息,皇陵那边要给几位已故皇妃修建陪陵,要在直隶就近抽丁出劳役。

桂家不是靠着桂五抖起来吗?桂五还想要读书下场,做梦!那就“釜底抽薪”,抽桂五去修皇陵。到了那边,能动手脚的地方就多了,到时候看桂家以后还怎么张狂。

桂家上了“欠税”名单,衙门里在花些银子,就不信不能将桂五送去修皇陵。

杜里正笑得得意,眯了眯眼,寻思要不要在秋税上也动一下手脚。

*

村祠堂,杜里正虽不在,几个村老都在。

这缴纳秋粮是大事,有桂家“欠税”的事情在前,家家都怕出了纰漏,都叫人仔细盯着。除了自己家缴粮,少不得还催促本家早交。

小老百姓最怕官府,除非是天灾人祸实交不起税了,否则没有几个敢欠税的。真正敢于官府对着干,拖欠农税不交的,都是种粮大户。

从九月初一,村祠堂这里开始收农税,至今七、八天过去,断断续续交了不少人。

换做别的村里,例如李发财这等无赖人家,少不得拖延迟交之类;可因为木家村的里正是杜里正,与各家有交情少,又因欠税之事逼走过两户人家,剩下的各家各户就都长了记性,每次收税都早早交了。

今年也不例外,到今日农税就收了大半,还有几户没交过的,也过来打了招呼,不是晒粮食,就是还没有磨米,也就是这几日的功夫。

就连桂家,也早在初一的时候就将秋税交了。

却有一家例外,就是林家。

林家每年都交的早,今年却是一直没有动静。

消息报到杜里正这里,杜里正皱眉道:“这林家素来都是早交的,今年是什么意思?这是要给桂家张目?”

这些年,杜家与林家在村里是井水不犯河水,可实际上两家不无嫌隙。

当年桂家三房卖地,“东桂”倚仗杜里正想要占便宜,闹腾的别人都买不成,最后是林家出面买了。

就是桂五回乡那两月,还专门去拜会了林家,这就在杜里正心里扎了个刺儿。

如今因为被人盯上自己的地,杜里正已经打算推林家祸水东引。

“哼,不知好歹,也是活该!”杜里正这样一想,对林家迟缴农税的事就只剩下欢喜了。

*

次日,桂家长房。

桂重阳睁开眼,就察觉到枕边放着东西,揉了揉眼睛一看,却是一套新衣裳,还有双新鞋。他心里还迷糊着,想着许是换季的缘故,就没有多想,直接换上了,却是刚刚合身。

待出来洗漱,桂重阳就跟梅氏道谢。

梅氏道:“也没有什么可送你的,就给你预备了一套衣裳。那鞋子是你表姐缝的。”

桂重阳又跟梅朵道谢。

梅朵笑嘻嘻说道:“早上吃长寿面,晚上做香菇馅的饺子。”

听到“长寿面”三字,桂重阳才想起今天是重阳节,是自己的生日,怪不得梅氏姑侄预备衣服鞋子给自己。因为他生日是亲娘祭日,所以至今还没有过过生日,不免有些陌生。

吃了一顿香喷喷的长寿面,桂重阳与梅小八上学去了。

*

巳正(上午十点),桂五坐着马车进了木家村。在途经村祠堂的时候,就听到前面熙熙攘攘乱成一团。

桂五叫停了马车,挑了帘子去看。

就见几个村老阴沉着脸,拦着几个青壮,不知说什么。

过了没一会儿,杜里正黑着脸儿,带了几个帮闲也到了。

桂五的嘴角上挑,撂下马车帘,吩咐马车继续前行。

第141章 喜临门与空欢喜

桂家二房,正房。

桂二奶奶坐在炕上,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放开眼。

从百味香开业算起,母子两个也不过大半月没见,可到底是当娘的心放不下,每天惦记着。

“瘦了,可是读书辛苦?”桂二奶奶心疼的问道。

哪里就真瘦了?因为桂五读书,江氏怕累的丈夫,一日三餐盯着定菜单不说,每晚灶上的火都不熄,戌初(晚上九点)都要加一顿宵夜。燕窝、人参鸡汤换着花样做补汤,一天一碗不重样。

汤汤水水的补下来,桂五的脸都圆了。

不过桂五乖觉,却没有提江氏的用心辛苦,只道:“这一离开家,就想娘做的菜团子,吃什么都不香。”

桂二奶奶嗔怪道:“想吃了怎么不说?寻常他们去镇上捎带给你,又费什么事?”说着话,却是坐不住了,道:“中午咱们就吃菜团子,娘这就去给你做。”

这说话之间,杨氏挑了帘子进来,手中端着一个二大碗。

“娘,离中午饭还有会儿呢,不急。”说着,杨氏将手中的碗递给桂五:“老五先吃碗蛋茶垫垫,晓得你不爱吃甜的,没洒糖,做的咸口的。”

蛋茶是通州本地的吃食,最是简单不过。就是白水下荷包蛋,过后再撒糖。

杨氏这碗没有洒糖,撒了盐与葱花,里面是四只白嫩嫩的荷包蛋。

桂五双手接了,谢过杨氏,拿了筷子几口吃尽了,方问桂二奶奶,道:“娘,我爹呢?怎么不见?”

“带着春儿拾掇地去了,顺娘手上那十五亩地收回来了,还有杨家之前佃出去的那四亩。”桂二奶奶道。

杜里正用“夏税”为名坑了桂家一把,要说之前那两家人不知情是假的。原本那些地虽说转了人,可到底一个村里住着,梅氏与桂重阳也不好平白无故就让人退佃。

如今有了“夏税”的事,那两户人家畏惧杜里正也好,还是想要看桂家笑话也好,明显没有将桂家放在心上,桂家也就无需顾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