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
后,这几日朝堂之上气氛越发诡异。
这日早朝,在例行朝会过后,李昌烨宣布西巡之事。一时间朝堂之上陷入一阵安静之中。年轻的帝王身穿黑色龙袍端坐在上位俯瞰着朝堂上两派而立,各怀心思的大臣们。
良久后,内阁一位经过言阁老提携的阁员何光中上前一步道,“启奏陛下,近日我朝屡有事发,几次恐陷入险境。如今言阁老生病休养,朝堂之上少了能为陛下出谋划策之人,臣提议,此次西巡还请陛下准太后娘娘随驾,有娘娘在您身边替您出谋划策。臣也能安心些。”
闻言,身后的一众朝臣纷纷站了出来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
事发突然,都察院御史崔进瞪大了双眼看着请命的一众人,他左顾右盼几欲张口,但在见到曾阁老神色如常的站在前方时,又将到嘴边的话收了回去。
“先帝临终前顾念您上位后根基不稳,曾亲口许诺由太后娘娘协助您处理前朝之事当年元敬皇后去世后,六宫便交由太后娘娘管理,时至今日娘娘仍旧顾念陛下您后宫空虚无人搭理,便事事替您操心。故臣以为朝堂纷争不断,又正赶上言阁老在家中养病,此番西巡太后娘娘理应随行。”
此言一出,殿内众大臣面面相觑,这是明摆着想借此推动太后干涉前朝来与皇帝争权。
崔进心直口快,此刻再也按捺不住,大步上前道,“启奏陛下,后宫不得干政乃我朝惯例,太后虽有辅佐陛下之功吗,但如今陛下早已亲政,臣认为前朝之事便无须太后娘娘再忧心。”
何光中目不斜视道,“臣等请求太后娘娘随驾也是为陛下您考虑,是臣等的心愿与请求罢了。换而言之,太后娘娘随驾与否并不要紧,可崔御史言辞咄咄,难不成是对太后娘娘有什么不满之处吗?”
“你......”
何光中打断他跪在大殿之上,继续道,“臣等一心为国效忠陛下和太后,倘若有人在臣面前挑拨陛下与太后娘娘的关系,臣哪怕是这官不做了也不能叫小人奸计得逞。故还请陛下允许太后娘娘随驾西巡。”
他身后一众朝臣纷纷跪地齐声道,“请陛下圣断,莫要听信小人教唆。”
李昌烨眼神扫过整齐跪在殿上的朝臣,缓缓开口道,“尔等此举,是在威逼于朕吗?”
“微臣不敢,还请陛下三思。”
僵持之际,殿门口传来内侍高呼,“太后娘娘驾到!”
众人连忙向后方看过去,只见殿门出一位雍容华贵的妇人走上前。内侍急忙搬来椅子摆放在皇帝身侧。
李昌烨站起身行礼,言太后在宫人的搀扶下目不斜视的越过他,缓缓坐下。
美艳妇人望着朝堂上众人开口一字一句道,“哀家听闻众爱卿为哀家的事争论不休,便过来看一看。皇帝长大了,想事事亲力亲为不愿哀家参与这是好事,既然皇帝不愿哀家随行,那哀家留守京城便是。曾阁老,您意下如何呢?”
被点名的曾玉堂从容上前道,“太后圣明,陛下如今羽翼丰满,有臣和众位内阁大臣侍奉左右想来此次出巡定当万事顺遂。”
崔进看准时机带领身后众臣迎合道,“曾阁老所言有理,臣等附议。”
言太后沉默地打量着众人,神色越发阴郁。
谢礽站在原地默默观察着一切,待到时机差不多时他站了出来,打破朝堂上尴尬的气氛,“臣以为,陛下登基已有三年,且早已亲政,政务无须太后再过问,臣提议太后留守京中不必随驾。”
言太后将他们挨个扫视一遍,最后目光落在谢礽头上,说,“哀家入宫数十载,勤勤恳恳侍奉先帝,辅佐新皇登基从无行差踏错之处。谢侍郎对哀家积怨已久已经是人尽皆知,不过哀家奉劝谢侍郎,朝堂之上不是你狂妄企图公报私仇的地方。。”
谢礽轻笑了一下道,“太后此言有理,不过臣以为臣再如何狂妄,也万万没有达到携皇权自重授意群臣,在大殿之上要挟皇帝的地步。”
言太后霍然起身,“你说谁携皇权自重,谁要挟皇帝?”
“自然是太后您。”谢礽神色淡然拱手看向李昌烨道,“回陛下,汉室吕后、前唐武氏之事都是青史赫赫有名的前车之鉴,还望陛下三思亲临朝政!”
“竖子嚣张!”何光中厉声道,“陛下!永宁侯当年把持朝政狂妄至极,如今其子跋扈诬蔑太后更是罪大恶极,臣请求陛下开恩,将此竖子送入诏狱严刑处置!”
李昌烨冷眼看着他们一群人争吵,并不出声打断。此事本就是越闹对他越有利,只是他没想到谢礽会突然站出来替他来做这个小人,得罪太后。他觉得谢礽公开挑衅太后,想来早有应对之策,便静观其变。
何光中的等人见李昌烨并无处置的意思,当即抬手摘了乌纱帽,说,“若是陛下不严惩此人,还太后娘娘一个公道,臣这个官不做也罢!”
闻言言党一派奋起道,“倘若陛下不严惩谢礽,臣等便集体辞官!”
“谢礽跋扈至极,大家将他送进诏狱,严刑处置!”
话音未落,几个言党人士上前企图抓住谢礽,一片混乱之中只听谢礽从袖中掏出一把金剑,高举喊道,“此剑乃□□皇帝所赐,上打天子,下打奸佞,谁敢妄动!”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8-10 01:11:46~2022-08-11 23:29: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ye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0章 做局
谢礽掏出尚方剑后原本吵闹的朝堂顷刻间安静下来, 群臣面面相觑不断打量着他手中的金剑。
胆子大的人走上前时,已经看见剑身上方太|祖皇帝亲提的“如朕亲临”四个字,惶恐地瞪大了双眼不断后退。
有年岁大的老臣上前将谢礽手中的剑细细查看着, 顷刻间众人屏住呼吸等待检验结果。
两鬓斑白的老御史抚着胡须反复看了许久后上前一步道,“回陛下, 此剑身上之字的确是太|祖皇帝亲笔, 臣记得当年谢长林跟随太|祖皇帝走南闯北,开阔疆土。后来大周开国后谢长林受封永宁侯, 并赐尚方宝剑一把,不仅带兵出征时可自行调令, 还有上打天子, 下除奸佞之能。”
这样一说便不觉奇怪,毕竟拥有此殊荣的人可是声名赫赫的初代永宁侯谢长林!
群臣一片哗然,他们这一代人有谁不是听着谢长林的故事长大的。传闻他戎马一生从无一次败仗,太|祖皇帝被敌军围困之时谢长林带领三千谢家军进敌军阵营, 从数万人的大帐中全身而退。
他是大周开国后受封的第一位军侯,在百姓眼中他不仅仅是一代名将, 他则是大周百姓得到守护神。
此刻他们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