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7
,那些刚说要加入圣教的妇孺老人也加入其中。
“哇——”整齐的吟诵声被孩子的哭声打断,所有人的目光向惊慌失措的母亲投去,母亲手忙脚乱,一边想安抚孩子的哭泣,一边又害怕自己被惩罚。
那姝也看向那个约莫六七岁的孩子,走到她跟前,蹲下身来,摸了摸她的脑袋,小孩奇异般的不哭了,用脏兮兮的手擦着眼泪,眼泪鼻涕混在一起,整个小脸又黑又黄又涂满了不知名的泪液,看起来恶心极了。
那姝拿出手帕,亲手给孩子擦脸,“你今年几岁了?叫什么名字?”
女孩瑟缩在母亲怀里,不敢回答,“回大人,小女六岁了,叫英子。”女人畏畏缩缩的替自己女儿回答道。
“英子……天下英雄尽出我辈,好名字,好姑娘,你想不想以后能吃得饱、穿的暖,能读书上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要你自己回答。”
母亲顿时收住了口,众人的目光又看向她怀中那个还红着眼的小姑娘。
“想。”
半响以后,一声清脆的童声激荡在人心中。
那姝笑了起来,“好!好孩子!有志气,我们不仅要你吃得饱穿得暖,有书可读有事可做,还要让全天下的人吃得饱穿得暖,有书可读有事可做!”
她的目光又看向小姑娘皲裂的小脚,其上泥土结成块,还有干涸的血迹黏在黑黄的皮肤上,那姝脱下自己的鞋,亲手给小姑娘穿上。
她身后的教徒想要阻止,却被那姝挥手拦下,“保护幼小,是我辈大人应该做的,年幼的孩子都没有鞋穿,我怎脸能穿鞋?”
她露出的脚粗糙又泛黄,肉眼可见厚厚的老茧,在这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国家,也无士大夫来指着她不守贞洁。
听到此话的教徒纷纷自责,脱下脚下的鞋子,交给更弱小之人。
而那些刚刚被收服的众人惊呆了,别以为底层人民就真的什么都不懂,他们的生存智慧比任何人都强,他们顺势说自己加入圣教,哪里是真心服从什么教的教义,不过是为了讨口饭吃,甚至已经有人想好,等时机成熟,立马就跑。
可是……众人默不作声望着手中还未吃完的干粮,望着孩子脚上的鞋子,望着老人身上的衣袍。
他们跪倒在地,混乱而诚恳,齐呼——圣女。
第177章 圣教(三)
那姝带着这些流民继续向前, 她所过之处万物兴盛,粮草丰茂,圣女之名, 如同乘上了冬季的南风,在广大而贫瘠的大济领土上呼啸而过。
她身后的跟随者也越来越多,在占领一处小城后,那姝暂缓了前进的脚步, 着手恢复本地的生产与秩序。
而她的秩序,便是打破原来的所有秩序, 一切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员皆被砍头, 新上任的组织者, 名义上是主人, 实则除了分配与组织的权力外, 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按照圣女的说法,人人平等, 就不该有官员的称呼,那是错误的,是那些自以为的上等人对他们的压迫,他们现在要做的, 便是打破这些曾经的压迫的秩序。
城中的资源更是以贡献分配为主,需求分配为辅,在除了几个世家豪门与县衙后,根本没有人再挨饿受冻。
原本富丽堂皇、充满艺术人文的豪宅大院, 住进了从前连门也无法踏入的泥腿子,原本的夫人小姐,被拉去田间种地,这些养尊处优的上等人, 也终于见识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
然而他们并不会因为开眼界而对圣教有所感恩,憎恨和厌恶才是这些上等人的普遍的心态。
他们的家被占了,财富被搜刮了,还要被强迫做下等人的活,何等的羞辱与可怕。
不过短短几天,自杀的夫人小姐,甚至侍妾侍女不下其数,她们临死前大多叫着不愿辱没家族尊严,为了所谓的世家门风,死前还带着不愿屈服的骄傲,若是身旁有些‘下等人’,还会斜眼而对,说些不甘于卑贱之人为伍的话。
那姝带着慈悲和怜悯,为这些‘上等人’收敛了最后的尸骨,架上火堆,点燃圣火,愿他们灵魂能得到安息。
大济贫瘠,那只是属于九成九的下等人,这是个等级分明的国家,下面的人是实干为耻辱,做官者崇尚清闲的官职,最好整日弹琴作诗、邀几个好友与竹林间清谈,他们的脚是不能碰地的,肮脏的灰尘会弄污他们的衣摆。
那姝所做的一切,如同她在周国的待遇一样,很快引来了官府的军队。
然而大济的百姓与周国不同,大济的军队与周国更不同。
周国人丰衣足食、商业发达,日子过得并不差,能安稳度日,少有人被那姝蛊惑,而贫寒至极,年年饿死人的大济,只要一口饭吃就能瞬间倒戈,更何况她不仅给吃给喝,还给所有圣教信徒安排妥当,有房住、有地耕、有尊严。
由最虔诚的圣教徒组成的圣教军,在面对周国的军队与天机楼时不堪一击,在迎接大济军队时,却战无不胜。
圣火在大济军队中燃烧,点燃了身后百姓埋藏的火苗。
一辈子勤勤恳恳,却被逼的卖儿卖女的老汉提起了锄头,孩子被打猎的贵族随意猎杀的农夫拾起了镰刀,年迈的老妇人一口一口咬死曾欺辱自己女儿的世家马夫……
“入我圣教,百邪不侵。
愿我世人,长安喜乐。
众生平等,为我神国。
……”
一败涂地的大济军仓皇逃窜,如同丧家之犬。
短短数月间,大济一半土地落入圣教之手,而大济最强的军队已经被打得分崩离析,圣教的前方,再入敌手。
圣教徒劝那姝乘胜追击,那姝却摇头而道,“我们打仗是为了解救我们未来的家人,而不是造更多的杀戮,更多的牺牲,马上就要入冬了,得准备过冬的物资和房屋。”
提出乘胜追击的教徒立马低头认错,反思自己的过错。
在被圣教占领的城市里,每一座城市的中央,百姓都自发建造出一座雪白而明亮的建筑,建筑中央立着一位垂眉低首、面带慈悲、气质安详、手捧圣火的女子。
在周夏二国因为夏季炎热,战火暂歇的时候,大济也悄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若是按卜尔上辈子的地理知识来划分,大济是个南北长条形国家,大济与夏国相接处,已经靠近赤道,然而那里山脉起伏,山脉向南,又是无尽的荒野和沼泽,跨越沼泽再向南,才能发现大济百姓的踪迹,而大济的中央,在更南方,那里已经位于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至于为什么朝廷和中央不设在更温暖的北方,还不是因为北方沼泽山脉众多、还有毒虫瘴气。
所以夏周二国的夏季,正值大济的深冬。
这也是夏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