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0


嚼。

要他说啊,还是当政的人无能。

既不该搞出节度使这种东西给武将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的权利,打仗嘛,能打仗就行了。什么钱啊税啊,他才不感兴趣。

但是既然搞出来了,你朝廷总得有办法制辖吧?把权利给出去了,无节制地,到头来搞出叛乱,就要让以后的所有武将来替前人背这个锅?没这个道理啊!

这不就是皇帝们的无能引起的一系列反扑么,大不了把那些拥兵自重作乱的一批武将全打死,重新弄一批上来,只给兵权,别给其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就行了,也不能让后代的未来的跟此事全无关系的武将们永远被压制吧?

哦,李隆基该死。别的不说,这要是他们陛下,怎么可能会有那种“叛乱”发生?

就算是后边那个什么刘彻,也不会有这种事啊,更别说李唐自家的李世民时期了,这个离得总近了吧,但人家那时候也没有这种事啊——明明是那些皇帝的错啊。

结果这宋的皇帝们一味地压将军压将权……就离谱。

文臣掌兵……别的不说了,他们大秦的丞相,李斯,那能力是有的吧?还杠杠的。

那让李斯出去打仗啊,给他20万,看他能打出个什么东西来!

文臣不熟悉军务,胡乱搞,而且将不专兵,兵无常帅,这军队的战斗力能不缩小吗?

能打赢的话那赵括在坟里都得笑活过来。

北边的西边的敌人不打了??

就一点也不想统一?

真无语,有那骨气没有啊。

李晓诗:“整个宋朝,无论南宋北宋,都存在着冗官、冗费、冗兵的问题,并且越发严重。所以,虽然宋朝内部的权利和局面十分稳定,但对外,宋朝可谓是把‘怂’发挥到了极致,不怂也没有办法呀,不怂那也是一直在打败仗、对外简直是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所以有很多喜欢宋的、不喜欢宋的,都对宋朝很失望,既无奈又失望。”

“而且对我个人而言……”她抿抿嘴,说到自己的观点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才道,“我们课本上学到过的,很喜欢的宋朝的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甚至也看不起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这让我觉得很难受。更对这个时代有些失望。”

诸如卫霍、那都是拿命换家国安定的伟大存在,为什么要被瞧不起?

可那些文人们本身也都是很让人钦佩的存在,也都忧国忧民啊。

所以两两叠加,就更让人难受了。

只能说……可能是宋朝的这个大环境,皇帝们的措施、造就了这样的观念吧。

不然,又该怪谁呢?!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课

草草加了点自己的观点输出,李晓诗幽幽叹气,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又一次调整了一下坐姿。

“在课本上,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到这里就结束了,标题也说了,是‘北宋的政治’。如果要按照之前那样分小部分的话,那这节课分别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等两部分。内容太碎了所以我就直接混在一起讲了,没有像以前那样单独拆开来。”

她板板正正道:“通过这节课的内容,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宋初时期宋太.祖推进的一些政策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的影响,也同知道了一点宋太.祖相关的典故,比如陈桥兵变啊、黄袍加身啊,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点宋太.祖其他的典故吧!”

“唔,应该也算是最后一个典故……或者两个典故?”李晓诗顿了顿,有点不太确定,“因为这其中一个典故就是他去世时候的典故,另一个是他去世后才出来的典故……”

少女带着迟疑的声音听在刚刚从“宋朝对外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中回过神来的赵匡胤耳朵里,无异于又一道的晴天霹雳。

……什么?

连驾崩都成了“典故”???

不要太离谱。

恰逢殿外有人来报,晋王来到,赵匡胤揉揉额头,不明白弟弟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

赵光义带着笑进殿,一见他哥这表情就忙叹气,恨铁不成钢道:“子孙太不争气,兄长别气坏了自己啊!保重身体才是。”说着,他往后喊道,“太医快来,别耽误了。”

殷勤又亲昵。

赵匡胤忍不住用审视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这个弟弟。

……明明还和平时的做派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来,总觉得有种别样的深意。

是他的错觉么?

朱元璋让小心弟弟,到底是指的他、还是赵光美?

朱元璋乐呵呵。

——吃别人家的瓜就是爽啊、别人家的瓜就是好吃啊!

这可得让赵匡胤好好了解一下他们老赵家这些皇帝都是什么奇葩。

哈哈哈哈,还没哪个朝代这么多奇葩皇帝呢。

老赵啊,准备好太医啊……哈哈哈!镜头前,李晓诗稍微停顿了一下,选了个时间线:“嗯……在说典故之前,我们先说宋太.祖吧。宋太.祖赵匡胤——他这个人吧,其实是有个特点的……他特别护短。他的有一任妻弟,生性残忍,喜欢活剐奴婢,侥幸活下来的人去告了御状,但这个妻弟竟然只被流放,而且人都还没走几天呢,就又赦免回来做别的官了,前前后后杀人吃人好多,但没办法,一直猖狂着,后来这个人是被继任的宋太宗处死的……这还只是妻弟,对于亲弟弟,他的宠爱程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当时,默认的是开封府尹加上亲王位置,是太子的预备役。但赵匡胤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封了开封尹又给亲王爵位,各种官职要务不要钱地给,期间,向赵匡胤进言要稍微压一压赵光义的宰相、之前给赵匡胤出过主意的那位宰相赵普,也离开了宰相之位。他的皇后和大臣等都先后说过立太子的问题,但赵匡胤都没有听。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他这是想立自己的弟弟为继承人——但同样的,在吴越的国主前来拜见的时候,他却没有让本该前往的开封府尹赵光义去,而是派了自己的儿L子,这就很让人捉摸不透了。”

没想到李晓诗会说起这茬,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愣了愣。

赵匡胤皱眉,照顾弟弟有什么不对的么?

而且他年纪也不大,身体强健,还远远没有到必须要立太子的时候吧?

赵光义则是心中惴惴:之后有过让赵德昭顶替自己职务的事情要发生……?

李晓诗道:“赵匡胤吧,当初跟着周世宗出征,那真是一员猛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登基后的那些举措对于武将来看是很离谱的,但面对五代十国那样的一个烂摊子,不这么做的话就也挺无解的。不过这个部分已经过去,我们就暂且先不继续聊、现在要说的是,赵匡胤带兵出征统一中原。他当时采取的是先南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