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


万里,反而满满都是不得志与壮志未酬。虽然在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也正说明了李白的可贵之处,纵然被现实磋磨,可仍怀揣着浪漫的‘天真’……但由此可以看出,世族、大家,这些力量对于科举、或者是整个王朝来说的影响。”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这可不是一句戏言。

虽然从隋朝起统治者就有意识地在打压世家,但这等庞然大物是虽死不僵的,只要没有受到致命重创,就完全可以蛰伏起来,静待有朝一日像王谢的谢安那样、东山再起。

就好比科举制,虽然是“公平”的,但世家大族能给下一代的教育资源,是普通寒门能比的吗?

世家大族的人脉、阅历、钱财,社会资源等等等等,都不是寒门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算同一条终点线放在面前,世族子弟的起步也是寒门子弟拍马所不能及的。

更别提世家可不完全尽是纨绔了。

他们之中有的是挑灯夜读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学子。

那么面对有这样的家室、这样的助力、这样的努力的世家子弟,寒门子弟再怎么样能赛过他们?百倍、千倍的努力吗?

可努力总有上限。比不得就是比不得,这是一个对于平民学子来说甚至有些绝望的循环。

如果真的能够一样,那为什么现代社会中,比起古代来说已经公平了太多太多太多的现在,仍然还有那么多大山里的孩子走不出来?他们难道不知道可以通过考试“改变命运”吗?难道是他们不想吗?

历史,从来都是一样的。

在千年后的今天都尚且如此,那么千百年前、又待如何?

这种“公平”只会更艰难。

“这些世家大族,在黄巢起义后一路南下、又北上、再到长安城,这一路的屠杀中,死伤无数,折损惨重。所以后世也有人说,黄巢的这场起义,清肃了把持华夏数百年来的世家掌控一切的现状,也让‘世族’这个存在,再无力去做什么——在之后的宋元明清中彻底蛰伏了下来、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李晓诗没想那么多,她对黄巢起义的看法还只停留在收集资料时看到的“黄巢为华夏割掉了这六百多年来的瘤子”这里。

说完了黄巢,说完了天街踏尽公卿骨,就要继续推进程了。

“有了长安城做根据地,四面八方的人就都知道来长安打黄巢了,黄巢的一名手下也突然叛变,后来,大势将去,黄巢不得不出逃往东,据说黄巢军离开长安后,回到长安的唐军对城中又是一阵屠杀,因为他们认为,城中百姓拥护帮助了黄巢——最后黄巢起义、以黄巢的落败结束。”

作为观众的百姓人人沉默。

有种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哀伤。

要么说不管怎么样遭殃的永远是大家呢。

皇帝们大官们争权夺利,干百姓们什么事呢。

是百姓们逼着皇帝弃城逃跑、逼着叛军速速入城、逼着叛军称王称帝入主皇宫、逼着叛军杀死抢掠自己的吗?

明明叛军入城被屠杀凌虐的是百姓,可为什么朝廷大军回来后,被屠杀凌虐的一样是百姓?

百姓何辜。

百姓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吗?

只能怪苍天无眼、世事无常了吧。

盯着天幕上的李晓诗,有人忍不住想:如果他们生活在李晓诗的时代——

可很快又摇头,甩掉了这不切实际的奢望。

……只可惜、生来如此,命比纸薄啊。

“黄巢的这场大起义,对于李唐的政权来说,是致命的,因为长安城再次被攻下,以往一直没有爆发出来的各种矛盾彻底被激化,基本没有了回转了可能。”

“而黄巢起义结束后,李唐内部的斗争却没有结束,几个大的军事首领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最后获胜独大的,是一名叫做朱温的节度使——朱温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个,叛变了的、黄巢的手下。”

“朱温投降后,和其他藩镇一起镇压了黄巢起义,又兼并了其他的大小割据的政权,后来杀害唐昭宗,立了唐哀帝,再后来又杀了唐哀帝。”

属于朱温的篇幅并不多,李晓诗说的也不多。

历史课本上这些内容也更少,只不过是被并在黄巢起义部分里的一小段而已,更没有之前的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听起来那么血腥。

而且,相比较来说,这些内容说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毕竟没有了各种乱糟糟的并行时间门线,有的只是一条主线,捋起来也方便。

李晓诗用平静地口吻道:“公元907年,朱温自立为帝、建立了梁朝政权,改元开平,定都汴州,史称后梁。唐朝就此灭亡。”

从公元618年建立、到公元907年灭亡。

二十一位皇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祚。

从起兵反隋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盛世繁华、生灵涂炭,最终,大厦倾颓,化作尘烟。

这个拥有着华夏五千年历史上少见的灿烂辉煌时期、拥有着与为华夏民族筑骨画魂的秦皇汉武并列千古一帝的千古名君、还拥有着华夏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有着数也数不尽的诗词大才名篇佳作、在整个华夏史书上都算是极其浓墨重彩一笔的王朝。

这个无论是极盛还是极衰、盛世还是炼狱,它都一应俱全的、这个从后世诗词中很轻易就能阅见其风采的、这个昭示着华夏曾屹立于世界之巅的、这个和秦汉一样被无数后人在各类作品中表达喜爱的王朝——

唐朝。

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听到这里时,李世民反而没有了那种难以自抑的悲痛,他端坐在属于他的位置上,微仰着头望着天幕,眸光和周身的气氛都显得平静至极。

亲耳听到被后人四舍五入笼统称为“三百年”的唐朝灭亡了、李家的江山彻底没有了、他此刻非但没有惋惜伤心,还有了种终于尘埃落定的感觉。

而且说实话,在听到“唐朝灭亡”时,他心中的难过还不及听到唐军将士为一曲秦王破阵乐而重新振作时的哀伤万分之一。

对后代皇帝们的失望在这一次直播里就已经累积堆叠,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

换句话说,就连李世民自己,也并不认为,这个王朝继续延续下去是一件好事。

何况,为了挽回大唐,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做了够多的事了。

无论是张巡还是颜真卿兄弟,无论是卢携还是郑畋,有这些人,这个朝代的落幕已经很体面、很完美了。

这样的朝代,如果他不是李氏子弟,如果——

李世民按着额边穴位:“如果朕生在晚唐……”

那也一定是会掀起叛旗、加入起义大军,揍翻这个该死的朝廷的。

他想为大唐续命、续的可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