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9
段时间的年号是开元,所以又被叫做‘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禀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①——诗圣杜甫的这几句诗,已经完完全全将开元时期的繁荣和昌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个小城就能有万户人家、公仓私仓都丰厚充实、天下道路太平没有拦路盗匪豺虎,连出远门都不用特地挑选良辰吉日、来往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织各得其所、百余年间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灾祸……——仅凭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们就能知道,那个时期,百姓们的生活何其安逸幸福。”
李晓诗感叹:“开元盛世,是唐王朝的巅峰时期、也是华夏封建王朝极度繁荣的一个时期。”
开元年间。
李隆基听得很坦荡,没觉得这是什么彩虹屁,只觉得就是彻头彻尾的事实啊,他确实很牛啊,这的确都是他能做到的。
但,直到听完,他还是一头雾水。
这不是都很好吗?
哪里就两极分化了?
……难道后世还有人能对着他这样的政绩说出一句不好来吗?
那那些人是不是真的眼睛瞎了啊,张嘴就开始造谣。
但李隆基不懂,不代表别人就不懂。
这回可不止秦皇汉武唐宗了,连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都很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几次出现的那两个关键字眼。
——“早期”。
不管是说李隆基的年号“开元”,还是评价李隆基的统治,李晓诗都强调了“早期”这两个字,这意味着什么?
有早期,那相对应的应该是“后期”、或者“晚期”。
她是在暗指、这位唐玄宗,在后期就变得不一样了吗?
这就着实冤枉李晓诗了。
她哪想过那么多啊?
之所以多次说到早期,也完全是因为课本上就是这么写的啊!
虽然通过搜资料,李晓诗知道了李隆基晚期曾让国家陷入大的混乱,导致了王朝混乱,天下动荡,但她还没学到那一课,也没有仔仔细细地去了解过安史之乱的相关消息啊——
就算因为“李唐皇室皇位更迭很内个”而特地去了解过李隆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以及知道了一些他和太平公主还有上官婉儿之间的矛盾恩怨、还有一些原本就模模糊糊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恨纠葛,李晓诗对李隆基也依旧没有那么多的敌视情绪,最多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太喜欢,觉得这个人太小心眼儿了一点,但还完全不至于在这儿就开始埋自己的不愉快进去。
所以,她现在对李隆基还是非常“中正”的,只是在讲完李隆基的提了一点搜资料时看到的内容。
“唐玄宗早年是明君,在他执政早期,唐朝达到顶峰;但他同样也是个昏君,在晚年的时候,他沉湎酒色、是非不分,听信奸臣谗言,元稹那首诗提到姚崇宋璟,就是在怀念这两位还在的时候,对唐玄宗的一些规劝。”
“所以,大家对唐玄宗李隆基的评价也都是非常两极分化的,以他的前后半生作为分界点。”
“李隆基,据说是一位无论是粉是黑,都希望他早死的皇帝。”
第90章 第九十课 政变
李隆基的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他知道“粉”是什么意思, 李晓诗之前曾经说到过“秦始皇有很多粉丝”,但其实粉是什么黑是什么都无所谓,因为所有人都希望他“早死”, 这一点他可是听得明明白白的。
他也知道后世之人对皇权没有敬畏心了,但——再没有敬畏心, 也不能这样恶毒地盼望别人早死吧?
李隆基扪心自问, 实在不能理解,他一个明君、虽不能拍着胸脯说一定比秦始皇比太宗更“伟大”, 但政绩也绝对不错,那些人凭什么盼着他早死?
还有,晚年昏君?他不相信。
怎么可能呢。
李隆基视线牢牢锁在小天幕的李晓诗身上。
这死丫头到底想做什么?存了什么坏心?
她是武则天、还是太平的“粉”?
是来为那些女人说话,想要篡取李唐江山的吗?
李晓诗完全没察觉到, 她已经背负上了另一些时空中的、来自好几个李隆基的猜疑。
她正合上课本, 把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从手边抽起来, 放到了最上边一层,低头看了好几眼。
“刚刚有观众问我,说想了解一下李隆基是怎么才在‘皇位斗争’中获胜, 登上皇位的,那这节课的内容也说完了,咱们就来简单地聊一下吧。”
李晓诗提前给大家打预防针:“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别多, 我不是专业的,只知道大概,所以咱们随便说说,主要是理一个脉络。要是问我更细致的比如‘政变是在哪一天’‘什么时辰’之类的, 我可是不知道的哦!更不会回私信哈。”
太平公主知道这大抵是说给自己听的。
李晓诗一直以来展现出来的,应该都是不愿意过多干涉这些“内部争斗”的旁观者。
她从来扮演的都更倾向于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多数时候, 她哪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出发点和最终着落点也都是为了百姓。
她好像对他们这些“统治阶层”都没什么“好感”,就算是像秦皇汉武那些,被她称赞过的,公开说过“很喜欢呀”的,也从来没有偏心地忽略过失和掩盖批评。
连太宗和母亲那样“华夏唯一的女皇”也被她批评了呢——所以太平公主很配合,听完李晓诗的话,立刻就向天幕表态了,表示自己不会问那些,也不会发私信。
本来么,她就只是想知道李隆基这小子到底做了什么,也不打算拦着李隆基知道。
虽然她经此能够了解到李隆基会用什么手段,但他也完全可以在得知自己以后会做什么之后、就提前进行部署或调整战略。
而且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以后会带领大唐蒸蒸日上,想来这小子也更好收拢人心了——无论如何,他们两者之间门还是要正常斗争的。
谁也不会想着去依靠天幕作弊走捷径,毕竟是李家内部的争斗,凭本事凭手段、还是要看各自水准的。
“丑话说在前边”的part过去,李晓诗手指点在笔记的一段前,点了点头:“要说李隆基登基,还要从武则天的去世开始。我们之前说过,武则天在病重的时候把皇位还给了唐中宗李显——但其实,那并不是武则天主动还的。”
李世民眉毛一动。
这……是说武氏不愿意把皇位还回来?
但这不合理吧?
她已经把李显重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