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6
得迟了一些,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阿娘他们都吃饱了早饭,灶房笼屉还温着属于他的那一份早食,而郎君早出了门,骑着马去了镇上。
他啃着热乎的馒头,嘴巴里嘀嘀咕咕的,都是在说郎君的坏话。
王夫郎按时来王家收衣服,隔着木门喊了一声。
林以默听到了,立马放下手里的碗筷,跑到小木房,端起那一盆衣服递给了王夫郎,依照往常一样递给王夫郎两文钱。
王夫郎神色比起昨日还差了,对着林以默善意的笑了笑,那抹笑意都掩盖不住满脸的憔悴,乌黑的长发都冒出了几丝白发。
见王夫郎转身要走,林以默连忙喊住他,柔声说起了王大哥的事,特意说了酒楼招不到人手,所以想让王大哥去帮忙。
听林以默说的,王夫郎是又惊又喜,可想了一会儿就拒绝了。
“我知道你们的好意,但酒楼招工哪会用我们这些乡下的泥腿子,都是招镇上的人。大延他……”王夫郎苦涩的笑了笑,“还是不给你们添麻烦了,镇上的短工多,总会找到一个。”
林以默摇头说:“不麻烦,哪里麻烦了。不过是搭把手的事,酒楼掌事与我们关系交情不错,我郎君现在就在酒楼上工呢。”
“恰巧酒楼缺人手,郎君他都同掌事说清楚了,就等王大哥去镇上了。”
见王夫郎神色动摇,林以默又说:“王叔姆,赶紧回家告知王大哥,酒楼急缺人嘞,一个月能有一两半。错过了这份好差事,以后可就碰不到了。”
王夫郎声音都是发颤的:“好、好,我这就去告诉大延。”
“小默,真是太谢谢你了,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王夫郎热泪都涌了上来,话语都哽咽了,太多感恩的言语他竟一句都说不出来,他只想跪地磕头,感激王家给他的帮助。
“王叔姆!”林以默眼疾手快扶起半弯腰的王夫郎,幸好没真跪下,他松了一口气,“王叔姆你言重了,当真是顺手帮忙的事。”
王夫郎抹着泪,忍着哭意说:“我知你的好心,王家都是心善的。你们这份恩情,我跟大延记着一辈子!”
林以默连连应了几声,扶着王夫郎提醒道:“王叔姆还是快些回去同王大哥说,免得耽误了时辰,今日便去镇上酒楼找王掌事,趁早上工吧。”
“诶!我这就去。”
王夫郎端着木盆,脚步虽有一点踉跄,对比来时沉重的步伐,可见其欢快了不少。
作者有话说:
昨天鼻炎犯了,头疼难受,不是故意不更新的嘞。今天码了六千多,补上昨天的更新~
感谢在2023-07-03 20:34:10~2023-07-05 21:42: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糯米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糯米粉29瓶;氵乐10瓶;青栀、战哥弟弟爱你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4章 收税,许婆婆
“许婆婆,还待在家呢?村长一早喊去晒谷场集合了,许婆婆赶紧同我一块去吧,别折腾你手中的活计了,不然就迟了。”
妇人步履匆匆,路过许婆婆家,看了一眼,发现许婆婆还在带着她的小孙儿在灶房门口捣鼓什么吃食,她连忙过去说了几句。
“今天官爷可是要来村里收粮税。”
“诶诶,谢谢沈妹子提醒。不过那几亩田地都挂在王秀才名下了,只要交给王家就成了,多谢沈妹子好心提醒。”
许婆婆抬起满是皱纹的脸,手背粗糙得像是老树的皮,还沾着面粉,她局促的将手往粗布衣服上抹干净,拉着孙子站起来。
“小宝,快喊人。”
许小宝怯怯的拉着许婆婆衣角,半个身子躲在许婆婆身后,直到许婆婆催着他,他才小小的喊了一声:“婶婶好。”
妇人应了一声,神色复杂的看向这一对祖孙。那许小宝都六岁大了,个头都没她四岁小儿子高,瘦得跟骨头似的。
过了好一会儿,妇人才说:“那挺不错的,只要交三成税,少那一成日子都能好过一些。”
“我先走了,许婆婆你忙着。”
许婆婆连忙点头,送着妇人离开。
许小宝瘦瘦小小的,脸上也没点血色,可那一双眼睛带着光,乌黑的亮。
他紧紧攥着许婆婆,巴掌大的脸蛋扬起笑意:“奶奶,我们继续做饼子!”
“好,我们做完赶紧给贵人送过去。”许婆婆低头看向了许小宝,布满了老茧的手摸了摸他的脑袋,眼神中充满了慈爱。
要不是有小宝支撑着她,她怕不是早活不下去了。而小宝听话,又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埋怨,还帮着她干活。如果儿子儿媳还在,也不会是这般光景了。
许婆婆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她的孙儿年纪小小就受苦,没享过好福气,可怜了她的孙儿。
晒谷场站了不少人,凡是要交粮税的农户家中都来了至少一人,个个都相互聊着,吵吵嚷嚷的,而老村长拄着拐杖站在最前头。
等名单上的人来齐之后,老村长清了清嗓,拄了拄拐杖,挺直了脊背,声音仍是洪亮,说话间都是透着一股众望所归的领袖之意。
“大家安静。”
村里人都很尊敬老村长,几十年来老村长为村子付出了极大心血,挖沟渠、建磨坊、挖塘养鱼等等这些,都是惠及了他们每一个人,更别说老村长在其它小事方面。可以说,柳树村的人完全是盲目信从老村长,不会质疑老村长说的每一句话。
因此当老村长说话的时候,全部人都自发的安静了下来,目光落在了老村长身上,等着老村长继续说话。
“今年秋税同往年一样,是收三成税。隔壁几个村子比我们早一天交税,我去打听了,这次不止要交三成税,每户还要额外交纳两百文文。家中若是人口少于四人的,便只交一百文即可。”
老村长话一说完,如同惊雷般炸到了人群中,霎时间人群沸腾了起来,一句接着一句,纷纷诉说着自己的不满。
“村长,怎的今年就要交钱了?还要交两百文!”
“我家七八口人呢,得交两百文。就我家那个婆婆,问她讨十个子都难,我从哪里掏两百文出来。”
“谁说不是呢,我婆婆不许私藏银钱,全都要上交给她。等回家说起这事,少说得闹一番,不依不饶的。”
“一年到头都没挣几个银子,还要贴出去两百文。”
眼看着吵嚷的声音愈发激烈,汉子妇人皆在张开言说,一声接着一声。晒谷场不过站了六十余人,吵闹的声音快将天都掀翻了去。
老村长眼角处堆叠几条皱纹,一双深陷的眼